第二百四十二章 漢胡分治

類別:未分類 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 本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漢胡分治

    第243章 漢胡分治

    建興三年,四月

    魏延在奪取雲中後並沒有立即向定襄進軍,而是在雲中郡暫時停留下來,開始著手處理河套地區的胡人事務。

    原因也很好理解,河套地區這塊膏腴之地總不能一直讓胡人占據著吧,久而久之恐怕又會變成之前那樣,那他費盡心機收複河套的意義何在呢?。

    而如何開發地方,將大漢的包袱變為助益,從政多年的魏延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尤其是在開發環境惡劣的邊塞地區時,這一點顯得尤為突出,往往能使這很快繁榮起來。

    其實魏延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將原本貧瘠的地方變成一塊可口的蛋糕,吸引中原腹地的士商們蜂擁而至,當有了士商,自然就有了產業,有了產業自然就需要產業工人來,有了產業工人聚集,城市自然而然的會拔地而起。

    如此幾十年下來,再貧瘠的地方也會繁榮。

    就比如曾經蠻荒的南中、交州地區,當年可是南蠻遍地走,野獸不如狗,瘴氣處處存,一副蠻荒的模樣。

    但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通、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季漢的外貿拳頭產品蔗糖、絲綢開始發力,作為生產原材料的甘蔗、桑樹的需求自然猛增。

    自劉備稱帝後,以前難求的甘蔗種植許可證被直接放開,讓南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大量具有大漢特色的甘蔗種植基地,蠶桑養殖基地拔地而起。

    而其生產的蔗糖、絲綢、白砂糖等物,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遠銷歐洲,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在中亞、東南亞等地賺取大量財富,賺取大量財富的士商們,又會繼續擴大甘蔗的種植、蠶桑的養殖規模以求賺取更多的財富,如此則進入了良性循環。

    可不管是蔗糖、絲綢產業鏈的上遊還是下遊都需要大量人力,這就迫使士商們需要雇傭工人,但南中苦寒天下皆知,很少有人願意來此生活。

    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隻能用高薪雇傭漢人來管理受工作滿十年就可加入漢籍誘惑的蠻人,夷人,寮人,以及東南亞諸國之人,也正是他們的到來,將南中的繁榮推向另一個高度。

    至於有沒有壓榨的情況,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這類的情況在季漢並不多見,因為在魏延的推動下,一部用於保護工人權益的勞動法應運而生。

    在《勞動法》中,它明確規定了不管是漢人還是胡人,都享有平等的人身權益,一天的工作時長都應控製在合理範圍,而獲取報酬的多少,也應該按照勞動時長、勞動效率分配,這些規定的確能有效抑製壓榨情況的滋生。

    而南中不僅僅是個孤例,在漢中、涼州、新州等地,因棉花、高粱等新作物得到普及,由此而衍生的紡織業、釀酒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產生的收益極大改善了地方的財政狀況。

    當地方有錢後,就可進行一係列的基礎建設,例如修橋鋪路,挖掘運河,興建水利設施等,從而營造更加良好的生存、經營環境,使地方進入良性發展循環。

    另外,魏延自始至終都沒有將涼州、新州等地發展成塞上江南的想法,這一點別說現在,連千餘年後的未來都尚未完成,他隻是想讓這些地方在自給自足的同時,也能反哺中原王朝,扭轉中原王朝包袱的尷尬定位。

    如此一來,這些遠離政治中心的邊疆地區也會得到同中原一樣的重視,而不會出現放棄的言論,對維護華夏版圖的健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既然有南中、漢中、涼州、新州的例子在前,魏延當然會選擇以相同的方式來發展河套,不過魏延沒有選擇適合北方種植的棉花、高粱等作物,因為在河套地區有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以現在的開采技術而言,這的資源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很顯然,魏延已經將並州的發展之路規劃好了,就是利用便於開采的煤礦,便於冶煉的赤鐵礦、褐鐵礦等資源,將這變成大漢的重工業區,為大漢邁入工業化時代注入澎湃動力。

    既然魏延要搞重工業,那穩定的大環境就必須建立起來,否則徒耗財富不說,還有可能成為敵人反抗的資糧,那作為河套地區禍亂之源的胡人,首當其衝是要被徹底清除的。

    四月中

    魏延以涼州之亂為出發點,表示大漢以前的對外民族政策多以教化為主,手段過於柔和,導致胡人逐漸喪失對大漢的敬畏之心,所以其常常反複,殺害邊關長吏,劫掠邊地百姓,侵占我華夏疆土之事屢見不鮮。

    最後得出結論,一味的仁慈換來不了感激。

    然後魏延又以季漢舉例,表示自先帝立國以來,季漢始終以強硬的民族政策來治理胡人,如今十餘年過去了,南中沒有出現某些人口中的大動亂,相反以前天天發生叛亂的南中,這多年隻出現過一次受到外敵煽動的叛亂。

    南中的百姓安居樂業,士商往來無所憂,再加上仆水被馬良成功打通,南中成為了益州和交州的中轉站,如今的南中已經有成為季漢下一個經濟中心的趨勢,發展不可謂不迅速。

    涼州也同樣如此,自西征覆滅了禍亂之源西羌後,

    涼州再也沒發生過叛亂,並且在涼州刺史楊任帶領下,漢人和胡人們團結一心,共同攜手建設新家園,已經讓涼州變得越來越好。

    最後得出結論,強硬的民族政策才是解決民族問題的良藥,才是維持國家安定的基石,才是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唯一辦法。

    於是一則由魏延起草,魏延同意,魏延推動的《關於治理大漢胡人的若幹辦法》火熱出爐,並先行在並州地區實施,至於其他地區等劉禪蓋了章再來也不遲。

    在《辦法》中明確規定,從即日起,季漢境內開始施行漢胡分治的方針,即根據現行的戶籍政策將胡人家庭與漢人家庭區分開,然後將胡人家庭遷移到指定聚集地進行統一管理。

    同時為降低胡人的抵觸感,增強歸屬感,大漢會選拔胡人為地方長官來治理當地的胡人,施行以胡治胡的方針,杜絕因風俗文化不同而產生的衝突,以方便民族政策更好的實施。

    當然,魏延將胡人聚集到一起隻是為了便於管理而已,並不是監視他們,所以居住在此的胡人可以自由外出,可以同漢人通婚,可以接受教育,可以參軍報國,同時也享受法律保護。

    不過他們同漢人的差異主要集中在福利待遇、社會保障上,這些東西不影響基本生存但會讓人感到惡心,畢竟大家都是廣義上大漢子民。

    憑什漢人上學學費減半,而胡人上學卻要全額;

    憑什漢人生孩子不但能減免賦稅,還能得到官方獎勵,而胡人非但沒有這些,甚至還要交變換名目的人頭稅。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放在哪都是受用,既然得不到想要的待遇,那他們隻有去改變,不過既然改變不了大環境,那他們隻能先改變自己。

    於是,與之配套的戶籍、婚姻製度應運而生,而它們也是魏延磨滅胡人的一把軟刀子。

    季漢的戶籍製度很有意思,你是漢人還是胡人,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你的父親,丈夫,兒子這些人說了算。

    隻要戶主是漢人,則全家為漢人,反之戶主為胡人,則全家為胡人。

    而婚姻製度則強調了近親不許成親,不管是胡人還是漢人,不管有什風俗習慣,隻要一經發展不僅會強行和離,就連當地負責民事長官也會被一擼到底,相信隻要關乎到自己的官帽子,是沒有什政策是執行不下去的。

    先從戶籍製度上看,明麵上魏延鼓勵漢胡通婚,但實際上卻是單方麵的讓胡女們外嫁,當她們嫁給漢人後戶籍直接變為漢籍,那他們倆的孩子自然也是漢人,直接同胡人斷絕了一切幹係。

    而大多數漢人女子,除非腦袋有問題的一般不會嫁給胡人,因為戶籍政策中做出明確規定,戶籍轉變是單方麵,而且一生有且隻有一次,一旦轉變為胡籍是不能再轉變回來,自然也享受不到漢人的一切福利待遇。

    而胡人男丁能轉變成漢籍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一種是快捷的,就是參軍為國征戰,隻需要參軍滿五年或者立下大功就能直接變為漢籍,不過五年征戰又有多少人能活下來,這要打一個問號。

    另一種是最穩妥,就是在官營或私營的工廠工作滿十年,在十年間沒有犯罪,積極學習漢文化,然後由民部進行考核,通過者則入漢籍,尚未通過的明年再來。

    最後一種難度較大,就是成為季漢需要的人才,不管是通過考取功名也好,還是發明創造也罷,隻要能得到地方長官的舉薦,都能加入漢籍成為漢人。

    三種政策各有優劣,但橫向對比胡女,他們加入漢籍的難度確實較大,但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不加入漢籍,他們大概率是討不到媳婦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魏延不一樣》,方便以後閱讀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四十二章 漢胡分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四十二章 漢胡分治並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