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故關守將程兆舉

類別:未分類 作者:清風五哥 本章:第二十九章 故關守將程兆舉

    收獲巨大,留下國文和李二愣在太原。劉洋和高君寶等人就走故關,翻太行山,過大名,穿真定,星夜往北京城進軍。

    巍峨的太行山一直阻斷著山西和京師間的交通往來,隻留下八條穿越太行山溝通的咽喉要道,古人稱之為“太行八陘”。

    其中的第五陘——井陘連接著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在這條線路的山西一側留下了兩個兵家必爭之地:娘子關和固關。

    二者一北一南互為犄角共同扼守著井陘西口,守護著山西的東大門。早在秦漢時,就曾在此設故關,主要是防禦來自東麵的威脅。

    明朝在故關的西麵又建新關,叫固關。所以當地人說“固關沒有故關古,故關沒有固關固。”固關作為明內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它是在中山國長城基礎上建起來的。

    固關還是明朝京西四大名關之一,其餘三關是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為“京畿藩屏”。

    關城初修於明正統二年,當時叫“故關”,在今平定縣娘子關鎮舊關村。固關長城依山逶迤,地勢險要,與著名的娘子關、舊關共成鼎足之勢,為曆代軍事要塞。

    嘉靖二十二年,“虜寇太原密邇故關,其關雖地當衝要,而舊城險要不足”,於是西遷十築新城,取“固若金湯”之意,改“故”為“固”,並於其後修複了關城兩側的長城。《呂氏春秋》所指“天下九塞”之一。

    固關古城,有正城一座,北門一座,重門一座,水門一座,翁城牆一道,甕城建在正城之西。

    甕城由固關城樓(又稱西門),翁巷和驛道城樓組成,甕城即建在正城外的月城。甕城上的城牆和道路分別由清一色的石灰石砌築而成。

    固關城樓坐西麵東,南臨護城河,北依懸崖峭壁。西門城牆高10米,長20米,寬7米,雄偉高大。

    城樓麵闊五間,是柱梁結構的重簷歇山瓦頂建築,從木梯爬樓通向頂層,可俯瞰關前勝景。驛道城樓坐西麵東,城牆高十米,寬八米半,與南、北兩翼長城相連,是古時來往固關的必經之道。

    固關古驛道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秦皇古驛道之一,是扼守太行通往晉冀的交通要道。

    此驛道是最具特色、最完整的路段,全部由青石鋪砌,石麵上有兩道清晰的車轍溝槽,寬十厘米至十五厘米,深五厘米至十厘米。

    位於古驛道之上的甕城,足見古人的智慧。作為掩護城門加強防禦之用,依山就勢用青石砌築為弧形。

    若有敵軍前來攻城,便將城門打開,把敵軍引入甕城之中,迅速將城門關閉。在長城垛口埋伏的將士居高臨下,用滾木、擂石、弓箭攻打敵軍,使敵軍無力還擊,隻能束手就擒。

    固關經曆了許多重大曆史事件,曆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出入此處者甚多。

    如秦王翦伐趙、秦始皇屍歸鹹陽,韓信“背水之戰”,郭子儀、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韓愈、司馬光、韓琦等也在這留下詩篇佳作。

    高君寶他們出示了錦衣衛腰牌,守關將士放他們進了關。劉洋帶著人,沒有立刻出發,而是待了一個晚上。

    他給劉鐵蛋下了任務,讓他們去結交守護軍卒,並安排兩個白蓮教徒宣傳教義,此地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在就要做好以後奪關的準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第二十九章 故關守將程兆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第二十九章 故關守將程兆舉並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