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傾向

類別:未分類 作者:西湖遇雨 本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傾向

    第558章傾向

    暖風細雨中,朱棣下了馬車。

    他身披玄色大氅,步履沉穩而神情卻帶著幾分疲憊,身後緊跟著三皇子朱高燧給他撐傘。

    薑星火的府邸並不張揚,門前兩株移來的古柏,歲月沉澱的曆史厚重感撲麵而來。

    聽聞皇帝來訪,中門早已大開,朱棣卻沒什心情,徑直往麵走去。

    他的腳步雖然堅定,但每一步都如同踏在雲端,難以觸及實地。

    儲君之選,這本該是皇室的喜事,卻在他心中變成了難以承受的重擔。

    朱棣登基四年以來,雖然對內對外不乏動刀,稱不上國泰民安,但如今隨著大明各方麵的快速發展,好歹也算是初步有了盛世的模樣,但儲君之選,卻如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這不僅僅關乎皇室血脈延續到哪一支作為主脈,更關乎大明江山未來的安寧。

    門後,朱棣揮了揮手,示意薑星火不用行禮。

    隨後朱棣揮退了倒茶的仆從,關起門來說話。

    「今日朕來,不為朝政,隻為家事。」

    朱棣的焦慮並未掩飾,幾乎就是肉眼可見的。

    薑星火眼中閃過一絲明了:「如今北直隸還有大半年的延期時間,陛下所慮,可是儲君之選?」

    朱棣點了點頭,眉宇間透出一絲無奈:「朕諸子皆賢,卻各有長短,難以抉擇。」

    朱高燧在一旁靜靜聽著,心中卻是翻江倒海。

    「諸子皆賢」這句話,對他而言未嚐沒有誘惑力,可朱高燧還是拎得清的,如果沒有海外封藩的出路,那他肯定是支持二哥朱高煦爭儲的,因為他跟二哥一向親近,若是大哥當了儲君,他肯定沒什好下場國內封藩就是如此,新皇登基,削不削爵、圈不圈禁他,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但是眼下既然有了出路,能去海外,那自然是要「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才舒服。

    就算是大明國內有什變動,自己手有兵有地盤,離得位置還遠,朝廷想要武力削藩,也要掂量掂量會不會被拖入遠征的泥潭。

    所以,朱高燧還是冷靜了下來。

    他知道,父皇此言,實則是在試探薑星火的態度。

    京營三大營離開南京的這兩年,整個帝國的繁瑣政務和發展政策,全都是薑星火和朱高熾兩個人負責的,而隨著施政的過程以及思想界的變化,支持變法的新晉官員,已經成了新鮮血液中的主流。

    科舉、大明行政學校、國子監、小吏破格擢拔.這些成為官員的途徑,基本都被變法派所掌握了。

    而且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偽裝成「四民皆本」的「重商主義」思潮,也逐漸蔓延到了士紳階層。

    士紳階層中固然有一部分頑固不化的,但其中識時務者,尤其是沿海府縣的,在看到了商貿的巨大利益後,很多都嘴上說著反對變法,實際上卻半遮半掩地開始從事貿易。….

    畢竟,田產收益雖然穩定,但跟堪稱暴利的海外貿易還是比不了的。

    因此支持變法的人越來越多,以薑星火和朱高熾為代表的變法派力量也就越強大。

    此消彼長之下,從洪武-建文時期走來的老人雖然在朝堂上依舊占據了主導,但根基卻被挖空了。

    最顯而易見的事情就是,各布政使司、府、縣的考試和教學,基本上都以改良後的新式思想為主了,荀子的地位得到提高,更多的實學思想被納入到策論範圍。

    而長此以往下去,變法派必然取代保守派,成為朝廷的實際主導力量。

    那在這種情況下,變法派中薑星火領導的力量,是否會與軍權相結合,繼而威脅皇權,就是讓朱棣不得不

    第五百五十八章 傾向



    細細思索的事情了。

    薑星火雖然是他最倚重的重臣,薑星火的意見無疑會對他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但他也清楚,對方也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所以對方的話能否完全信任呢?

    「陛下,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

    薑星火略微沉吟道:「儲君之選,關乎國本,當以德才兼備者為先。」

    朱高燧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歎,他心知肚明,薑星火這番話,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也給了朱棣一個台階下。

    朱棣緩緩開口:「德才兼備,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朕的子嗣中,誰能當此重任?」

    薑星火微微一笑道:「陛下聖明,自然能選出最合適的人選。無論選誰為儲君,隻要能維護大明江山的穩定,便是最好的選擇。」

    在溫暖的內堂中,朱棣盡量讓自己保持平靜。

    薑星火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塊石頭投入湖中,激起層層漣漪。

    朱棣知道,薑星火在暗示自己,儲君之選不能隻看表麵,更要考慮長遠的利益和大明的未來。

    說白了,薑星火這番話,既是在規避風險,也是在給自己指明方向。

    什是德?什是才?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那當然是孝悌仁義是德,學富五車是才。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朱高熾當然才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

    但對於皇家來說,則完全不是如此,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

    對於皇家,心狠手辣是德,上馬能平天下、下馬能治天下是才。

    過於仁恕的君主,注定會被臣下所擺弄。

    再翻譯翻譯什叫「維護大明江山的穩定」?當然是能延續朱棣的政策。

    而朱棣的政策是要讓大明「治隆唐宋、遠邁漢唐」,說白了其實就是四個字——對外擴張。

    對內發展經濟進行變法這些手段,都是用來支持對外擴張,給擴張地提供財源的。

    那可想而知,兩個兒子如果有一天繼位,肯定是二兒子朱高煦更能延續朱棣的政策,因為他是軍人出身,背後就是勳貴武臣團體,這個團體的利益天然就傾向於對外擴張。….

    所以薑星火看起來不過是簡簡單單兩句話,不偏不倚沒有表麵自己的態度,但其實什都說了。

    朱棣說道:「今日與國師一席話,朕受益匪淺。儲君之選,朕會慎重考慮。」

    但朱棣卻並沒有離開,而是馬上又問了一個問題。

    「那若是大皇子成為儲君,國師又該如何自處?」

    朱棣的雙眼緊緊地盯著薑星火麵上的神色。

    薑星火並未猶豫,幹脆道:「陛下春秋鼎盛,變法始終會延續下去,這不是現在我該考慮的問題。」

    朱棣終於鬆了口氣。

    無論薑星火此言是真心還是假意,朱棣的警惕之心都大大降低了。

    因為薑星火說的話是沒錯的。

    朱棣雖然人到中年,但身體非常強健,再活個二十年大概率不是什問題。

    因此,不管朱棣在位的時候誰是儲君,薑星火幹的都是一樣的事情,那就是把變法堅定地推行下去,直到取得徹底成功,直到大明國內絕大部分階層的利益都與變法相一致,讓變法再也不可能被推翻。

    從這個角度講,朱高煦亦或是朱高熾,無論是誰成為儲君,對變法而言,其實都是有一些益處的。

    如果朱高煦成為儲君,那在延續對外擴張政策方麵肯定是更有益處的;而如果朱高熾成為儲君,利用他的內政能力,在內政方麵繼續擴大變法也有益處.最起碼朱高熾現在的基本盤也有很多變法

    第五百五十八章 傾向



    派,即便是朱棣不在了,朱高熾也不太可能全盤推到變法,隻可能是否定薑星火而繼續延續變法,就像是以前曆朝曆代統治者做的那樣。

    但薑星火的回答,卻讓朱棣的心情更加沉重。

    朱棣扭過頭,看著薑星火府邸內堂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充斥著無奈。

    他自認是英明之主,但在儲君之選這個問題上,他卻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奈,他希望能有一個人能告訴他答案,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奢望,現在他能詢的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最終決策,隻有他能做。

    可朱棣也清楚,無論他選擇誰為儲君,都會有人歡喜有人愁,甚至可能會引發一場嚴重的廟堂風波。

    當年玄武門之變是怎來的?說白了,不就是李世民不甘心李建成當儲君嘛。

    毫無疑問,從感情上來講,朱棣更喜歡像自己的二皇子朱高煦,朱高煦跟他不僅僅是父子,更是同生共死的袍澤兄弟,同樣是靖難戰爭,朱高熾在後方守城籌備後勤有功勞,可這份功勞,絕對比不上朱高煦的決死衝鋒.白溝河、槁城、夾河、靈璧,這幾次要是沒有朱高煦靠著自己的萬夫不當之勇玩命破陣,燕軍是真的就輸了,而光是被朱高煦陣斬的南軍關鍵大將,有名有號的就不下十個。

    在薑星火前世,靖難之役因為是大明的內戰,再加上文官集團的刻意扭曲和春秋筆法,很多戰役的記載都嚴重偏離了事實,經常就是「一陣狂風吹過,燕軍勝了」,把朱棣抬到了跟大魔導師劉秀一樣的玄奧境地。….

    而事實上,燕軍贏得一點都不容易,幾乎每一場仗都是在押上全部身家,贏那多戰役南軍還是源源不斷,而燕軍輸了一場東昌之戰,就差點被抬走了。

    靖難之役的含金量或許跟處於元末亂世的洪武開國不能完全相提並論,但如果不進行曆史線上的縱向比較,隻在同時期進行橫向比較,那同時期發生的數十萬人級別的大會戰,無論是安卡拉戰役還是尼科堡之戰,都很難比得上靖難之役中的大型會戰。

    而從理智上來講,現在的朱高煦已經不再是那個無腦莽夫,不僅能脫離「先鋒」或是「敢死隊隊長」的角色,成為能夠獨當一麵的將才,而且對於治理政務,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或許還遠遜於朱高熾,但卻不再是他的短板。

    短板已經彌補,長板卻更長,換作你是朱棣,你怎選?

    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朱棣對於繼任者其實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在自己死後,自己的政策是否能夠延續下去。

    朱高熾成為皇帝,或許變法的內政部分還會順坡下驢的延續下去,但對外部分,卻顯然不會如野心勃勃的朱棣一樣,繼續推行擴張政策。而朱高煦則毫無疑問,會選擇服從勳貴武臣集團的利益,繼續對外擴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國師》,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國師第五百五十八章 傾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國師第五百五十八章 傾向並對大明國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