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

類別:未分類 作者:西湖遇雨 本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

    第562章立儲

    清晨的北直隸,河間府,河間縣城外。

    太陽剛剛探出地平線,金色的陽光灑在一隊隊京營將士的鎧甲上,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所謂「甲光向日金鱗開」莫過於此。

    有著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的公文,被調動起來的軍隊在二皇子朱高煦的率領下,正浩浩蕩蕩地向河間府的治所進發,郊外的寧靜被整齊劃一的腳步聲打破。

    之所以朱高煦會出現在這,追根溯源還是靖難之役時期雙方的恩怨。

    北直隸,目前共有順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宣府、真定府、河間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一共九個府。

    而在靖難之役中,站在燕軍這邊的,是宣府(今張家口)、北平府(即順天府)、永平府(今唐山加秦皇島)、保定府,以及半個河間府,也就是河間府北部的天津三衛和靜海縣、青縣、任丘縣等地再往南就是南軍的實控區了,即建文朝廷所謂的「平燕布政使司」。

    暴昭當初管理的「平燕布政使司」,主要是以真定大營為核心的真定府,以及滄州以南的半個河間府,至於真定府正南方向的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這三個府,因為管轄地域太小的緣故,加起來都沒真定府大,一般都不太受重視。

    所以,北直隸目前一共九個府,其實是4.5個支持燕軍靖難的府,和4.5個南軍控製的府,加在一起整合出來的。

    雙方打了四年,不知道多少條人命填在麵,即便後來燕軍靖難成功了,北直隸南部的這4.5個府的人們,尤其是士紳,對於朱棣的統治還是抱有不滿的至於百姓,則更多的是看到和平的到來感到欣慰,但其中肯定有被征入軍伍,倒在燕軍刀下的親屬,所以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怨恨的。

    這很正常,換誰敵對了四年都這樣。

    所以朱高煦想要在北直隸加速推進變法,主要的阻力其實不在這些燕軍以前就控製的府,這些府的大地主,基本上都是靖難勳貴武臣,屬於是自己人,一句話的事情。

    主要的阻力,在北直隸南部的這4.5個府。

    故此,朱高煦第一站來到河間府,也就不奇怪了。

    朱高煦騎在一匹高大的汗血寶馬上,這是從帖木兒汗國前鋒軍中繳獲的,他很喜歡不過汗血寶馬似乎也感受到了朱高煦的殺氣,此時極為安靜。

    朱高煦麵容冷峻,雙眼如鷹隼般銳利,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

    誰攔著他登上儲君之位,誰就得死!

    隨著軍隊的行進,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縣城的百姓們早早地躲回了家中,隻敢從門縫或窗戶偷偷窺視這有些似曾相識的場麵,因為四五年前,燕軍和南軍就是這樣拉鋸的。

    不過因為早有風聲,所以有些消息靈通的人知道,這位二皇子此次前來,並非跟以前靖難之役時一樣為了征戰,而是為了推行一項重要的政策——士紳一體納糧。….

    「士紳階層在朝廷和地方上的影響力巨大,但他們的減稅、免稅特權也嚴重影響了大明的稅收和社會公平,因此,二皇子決定親自出馬,在整個北直隸推行士紳一體納糧政策,打破這一不平衡的局麵。」

    反正打著官腔的北直隸官員都是這說的,而這麵有沒有陰陽怪氣的揶揄成分就不好說了。

    隨著軍隊的接近,縣城的城門緩緩打開,朱高煦率領的軍隊並沒有任何停歇,直接穿城而過,來到了縣衙門前。

    在縣衙門前,官吏們早已按照品級站好,他們的臉上或多或少都流露出緊張與不安。

    被選出來的,在本地有影響力的士紳地主們則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他們的眼神中充

    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



    滿了恐懼。

    他們注視著這位二皇子,想要從他的臉上讀出此行的真正意圖。

    然而,朱高煦並沒有磨嘰,他下馬後,走上縣衙的台階。

    在官吏和士紳們看來,就仿佛是一座小山出現在了他們麵前,壓迫感極為充足。

    跟以前的那個暴躁小子相比,現在的朱高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曆練的增加,開始有了一些從容不迫的意味,或者說這種小場麵,完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朱高煦他掃視了一圈在場的人,然後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他詳細闡述了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包括嚴禁不法士紳包攬錢糧征收、嚴禁官紳勾連訴訟,以及嚴格監管生員,還有相應的「不法士紳及不法生員名單」等具體內容。

    朱高煦念完以後,直接把公文用短刀插在了衙門的大門上,現場陷入了一片寂靜。

    朱高煦看著他們的目光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在告訴所有人——這場競爭,他勢在必得。

    官吏們低著頭,不敢與他對視,士紳地主們則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隨後,他命令手下在城內張貼告示,將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內容公之於眾,並宣布將對違抗命令者予以嚴厲懲罰。

    隨著朱高煦的離去,河間縣城雖然恢複了表麵的寧靜,但實則暗流湧動。

    士紳和地主們開始私下串聯,試圖找出對策來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因為對於朱高煦的雷厲風行他們根本沒有心理預期,按照原本的計劃,這種政策都是要慢慢試點的。

    他們深知,一旦士紳一體納糧政策真正實施,那他們的特權和利益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而朱高煦,並沒有給他們太多反應的時間。

    他命令軍隊在縣城四周駐紮下來,嚴密監視縣城的一舉一動。

    同時,他還派出大量的士卒和差役,將印刷好的告示分發給整個河間府的各鄉稅卒,深入鄉村和田野,向農民們宣傳士紳一體納糧政策的好處,爭取他們的支持。….

    這一手「釜底抽薪」讓士紳和地主們開始意識到,這位二皇子並不是在開玩笑,而是真正鐵了心要推行這項政策。

    一些聰明的人開始考慮如何在這場變革中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一些頑固分子則開始密謀以各種欺瞞的方式進行反抗.他們固然不敢明目張膽地反抗,但偷偷使絆子或者消滅罪證還是敢的。

    然而,朱高煦早就在薑星火的提醒下料到這一切。

    「士紳地主,既保守又軟弱,你要學會利用他們的弱點。」

    因此朱高煦沒有一味使用武力,而是派人通過威逼利誘等手段進行收買,通過深入士紳地主們的內部,打探他們的動向,一旦發現有人圖謀不軌試圖陽奉陰違,就立即予以嚴厲的打擊——為首者梟首示眾,沒收田宅財貨,家族流放開平衛戍邊。

    在這樣的高壓態勢下,士紳地主們各種明暗的反抗都漸漸平息下來,他們開始接受士紳一體納糧政策的事實,並開始琢磨如何在新的政策下盡可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北直隸的百姓們則在這場變革中看到了希望糾正不公平的現象,本身就是對弱勢方的幫助。

    自耕農們開始積極響應朱高煦的號召,努力耕種土地,按照稅收要求繳納糧食。

    其實現在隨著清田相關工作的展開,在稅收環節,官吏差役上下其手已經基本沒有了,農人不必因為人為原因再繳納滯納稅糧,地主士紳對於他們的稅收轉嫁也大大減輕,總體來講,過的日子是逐漸變好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士紳一體納糧政策逐漸在河間府、真定府推行開來

    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



    ,雖然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難,但在朱高煦的堅定意誌和鐵腕手段下,這些都被一一克服。

    但凡有「不法士紳包攬錢糧征收、官紳勾連訴訟、生員***」等行為,一律列入不法士紳或不法生員的名錄,絕不姑息。

    一時之間,這名錄成了民間士紳口中的「生死簿」。

    說實話,不讓走科舉,這比要他們去死還讓人難受,因為這些士紳之所以能維係家族,就在於能通過科舉源源不斷地培育家族子弟進入仕途,而斷了他們的通天之路,那可就不是某個人死不死的事情了,而是一群人跟著遭殃。

    這麵不乏有頭鐵或是被煽動的生員公然對抗,但全部都被革除學籍掃地出門。

    而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這三個府的士紳們,眼見著河間府和真定府都無力抵抗,不少敢搞小動作的士紳和生員輕則斷了仕途,重則被殺了個人頭滾滾,也就熄滅了反抗的心思。

    最終,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得以在北直隸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推行到位,朱高煦的名聲也在北直隸的士紳中更差了一籌.不過朱高煦也不在乎就是了,成者王侯敗者寇,造反都幹了,這點士紳間的罵名他權當狗叫。….

    而除了士紳,朱高煦在這場變革中客觀的來說,也贏得了相當廣泛的讚譽和支持。

    他的威望和影響力在朝廷和地方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鞏固,而且朱高煦在北直隸強力推行的士紳一體納糧政策,對當地百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看起來政策是針對士紳的,但實際上這跟清田的道理是一樣的,以清田等政策為例,在以往士紳階層往往能夠利用自己的特權地位,逃避稅收,但朝廷不可能不收稅,所以這些負擔最終轉嫁到了普通農民身上。

    而士紳一體納糧政策的實施,其實也是變相地減少了百姓的負擔。

    在以往,士紳階層往往利用自己的特權地位,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導致地方秩序混亂。

    而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士紳階層失去了很大方麵的特權地位,無法再利用自己的地位欺壓百姓,從而有助於整頓社會秩序,減少例如勾連訴訟等不公現象的發生。

    當然了,凡事有利就有弊。

    士紳一體納糧政策,對於北直隸的讀書人,同樣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自隋朝開設科舉考試以來,考試成為統治者選拔人才的手段,底層讀書人才開始有可能成為上層在南北朝的時候,你不是鮮卑貴種或是世家門閥,哪有你做大官的份?

    宋真宗趙的那首《勸學詩》其實說的就很直白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讀書,就是為了掙錢買宅買田娶老婆。

    過去的曆朝曆代的朝廷給了有功名的讀書人特權,這些讀書人因此成為士紳,而如今一朝剝奪了大半,這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就相當於直接打壓了讀書人的地位,他們回到了一開始需要和普通百姓一樣的境地,這對於很多想利用科舉考試獲取特權的讀書人而言,是很大的打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但還是那句話,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更何況這些讀書人還沒理。

    在朱高煦的刀把子麵前,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

    你攔著他當大明儲君,他就能送你去見泰山府君。

    ——————

    北京城,西山。

    西山一帶自古煤炭資源豐富,開采從遼金時代就

    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



    開始了,到了元代,西山的煤窯不僅出煤炭,而且還盛產白煤,據《元一統誌》載:「石炭煤,出宛平縣西四十五大穀山,有黑煤三十餘洞,又西南五十桃花溝,有白煤十餘洞」。

    現在因為大明有很大的工業需求,西山更是成為重要的煤炭產區.西山煤窯的區域有渾河、大峪、門頭溝和居庸關等。

    破曉的霞光如金色的錦緞般輕柔地鋪在山巒之間,將沉睡的山林溫柔地喚醒。….

    在那西山山腳下的茂密林木中,隱約可見一片被高牆圍繞的工坊——明軍火藥工坊。

    此時工坊內已是熱火朝天,有幾個大池子在進行混酸的生產,另一個旁邊的倉庫則儲放著大量的棉花,工人們的吆喝聲交織不停,他們正在生產一種據上官所說名為「硝化棉」的新式火藥,上官明確告訴他們,這種火藥雖然威力巨大,但同時也極易爆炸,因此生產過程要求他們需要格外小心。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北京的軍用工坊正在大批量生產新式火藥的事情,很快就被一些北直隸的文官知道了。

    而這做的目的,也很快被有心之人猜到。

    火藥,是南北直隸變法發展競賽那繁雜的指標體係中的一項指標。

    而大明在過去基本上隻有原始火藥和黑火藥兩種火藥,在整個評價指標體係,是把原始火藥的爆炸威力作為計算標準的,所以黑火藥的權重理所應當地比原始火藥高。

    而新式火藥,雖然文官們不清楚爆炸威力有多大,但他們很清楚的事情是這玩意好像是用棉花生產出來的!

    這就壞了!

    原因也不難猜,那就是現在大明別的沒有,就棉花多。

    其他指標,例如鋼鐵、玻璃、黑火藥這種東西,現在北直隸都爆不了多少產量,糧食產量更是非常固定甚至可以說是紋絲不動,而學校短時間也建不了更多了,但這種新式火藥如果靠棉花就能生產,那產量一定是非常恐怖的,再加上威力乘數,一下子就能把南直隸在競爭中拉出一截來。

    而北直隸的大部分文官,都是朱高熾一係,跟朱高熾淵源相當深厚,如果朱高熾在儲君之爭中失敗,可想而知,他們現在未必會受到太大影響,但以後的前途肯定不會很光明,畢竟這屬於站錯隊伍了。

    因此有人不打算坐以待斃,而是想辦法暗中動手腳,派人潛入火藥工坊,試圖破壞生產過程,以此來削弱二皇子朱高煦最後階段衝刺進行爭儲的舉動。

    火藥工坊一天的勞作很快結束了,工人們小心地儲存好了火藥後離開了工坊。

    夜幕如墨。

    兩名黑影悄無聲息地接近了火藥工坊的外牆,他們身負破壞火藥工坊的重任。

    然而,他們還是小看了朱高煦對這的戒備。

    當兩名從遼東響馬轉職來的特工剛要翻牆而入時,突然,一束束明亮的火把點了起來,緊接著,數十名明軍士兵從暗處衝了出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兩人心知不妙,立刻想要撤退,然而他們畢竟隻是江湖人士,哪能跟訓練有素的明軍士卒相比?很快兩人就要被生擒。

    不過這兩人倒是有血性,大約是得了某些承諾,眼見要事泄,直接自己用匕首抹了脖子。

    這場查不到指使者的陰謀的挫敗,不僅保住了火藥工坊的安全,也讓遠在南京的朱高熾在儲君之爭中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麵。——————….

    南京皇宮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國師》,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國師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國師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並對大明國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