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地簡介

類別:未分類 作者:楊思輝 本章:出生地簡介

    我出生於四方村,成長於金蟬村,人傑地靈,位於SC省DZ市渠縣土溪鎮,古賨國都、中國漢闕之鄉。

    渠縣早在新石器時期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國都城,周赧王元年(前314年)設置宕渠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縣,還曾建置郡、州治地,相當長的曆史時期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享有“漢闕之鄉、黃花之鄉、竹編藝術之鄉、詩歌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詩詞之鄉”等6張全國名片,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生豬調出大縣、牛羊基地大縣,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工業強縣示範縣,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三度榮膺中國西部百強縣,2019年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第一名。

    渠縣人的人文:

    渠縣位於SC省DZ市西南部。這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尤其是從殷商時期就在此生活並且延續三千年的“賨人”,是渠縣最古老的土著。《後漢書·板楯蠻夷列傳》講的就是賨人。他們有著無比輝煌的曆史,更有與眾不同的文化。

    一、與巴、蜀並列的賨國

    《輿地紀勝》記載:“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鄰山重疊,險比相次,古之賨國都也。”這所說的“巴西宕渠”(東漢末為巴西郡宕渠縣),即上古時生活在華鎣山西側的一支重要民族——板楯蠻,又稱賨人。他們崇拜蛇,氏族的圖騰就是蛇,故亦稱“蛇巴”。他們在渠江流域生活了三千年。

    “板楯蠻”是他們最早的稱呼,最遲可以上溯到殷商時期。其來源是其作戰時,手持弓弩,以木板為楯(即木製盾牌,以土漆製過,質地堅韌,又稱彭排)進行攻擊與防禦。胡三省《通鑒釋文辯誤》說:“餘按楯,音食尹翻,……板楯蠻以木板為楯,故名。”

    “賨人”“賨民”是秦漢時對他們的稱呼。古文獻中,最早提及“賨”這個名稱的是西漢揚雄《蜀都賦》:“東有巴賨,綿亙百濮。”東漢許慎《說文》說:“賨,南蠻賦也。”賨是秦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所繳的稅賦,稅錢稱為賨錢。《晉書·李特載記》說:“巴人稱寅為賦,因謂之賨人焉。”

    當今的55個少數民族中雖然沒有板楯蠻,但今天的土家族很可能就是板楯蠻之後。板楯蠻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很可能,他們曾經是當時被稱為“彭人”的夏朝的聯合部落之一;在殷人滅夏後,他們被殷人集團從中原趕到今湖北,又被巴人從湖北趕到今四川渠縣。這樣的經曆讓板楯蠻將他們與殷人、巴人的仇恨,積累了相當長久的時間。

    板楯蠻血性勇武,喜歌樂舞,聚族而居,兵民合一,質直好義,土風敦厚,善於弩射,悍驍勇,英勇善戰。他們在中國曆史上曾經有過無比的輝煌。

    《華陽國誌·巴誌》記載:“宕渠蓋為故賨國,今有賨城、盧城。”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板楯蠻便建立了與當時的巴、蜀並列的國家——賨國。國都就建在今渠縣的土溪城壩。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賨國國都所在地的渠縣都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張儀出兵伐蜀,滅蜀後,“儀貪巴苴之富”,遂滅巴,立國700多年的賨國亦隨之覆亡。

    秦統一蜀、巴、賨後,在原巴蜀之地推行郡縣製,在原賨國國都所在地置宕渠縣(隸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鎮城壩村)。之所以建縣名“宕渠”,《後漢書·吳漢列傳》李賢注:“宕渠,山名,因以名縣,故城在今流江縣(按,即今渠縣)東北。”宕渠山即華鎣山。關於“宕渠”來曆,有學者認為,“宕”與板楯蠻(賨人)居所高聳有關,下部離地高,既通風防潮,也能防禦野獸侵襲;同時“宕”的本意有狂放不受約束之意,跟賨人性格相似。至於“渠”與水無關,它其實是指賨人的防禦武器——楯,即板楯。

    二、東方的“斯巴達人”

    歐洲曆史上有一個被稱為“斯巴達”的國家,是一個尚武之國。其國家雖很小(屬於古希臘城邦國),但是在公元前11世紀至前4世紀,他們卻讓當時的歐洲人以及強大的波斯聞風喪膽。好萊塢電影《斯巴達300勇士》描寫了他們的事跡。

    賨人因為英勇尚武,故被後人譽為“東方斯巴達人”。他們參與過中原地區的許多戰爭。在周武王於公元前1122年發動的滅殷戰爭中,當時被稱為“彭人”的賨人先祖,一直作為前鋒參加武王伐紂之戰。

    賨人之所以從華鎣山長途跋涉數千去朝歌(今河南HB市淇縣)參加武王伐紂的戰爭,是因為其乃夏人之後。他們的先祖與周人的先祖共同輔佐過夏朝。後來夏朝衰落,賨人被殷人窮追猛打趕到今湖北大巴山(以後巴人又將其驅至華鎣山),周人則被趕到今陝西、甘肅。也就是說,周人和賨人遭遇相同,都被殷人放逐。後來他們參加武王伐紂,也可以說是複仇之戰。而賨人鍛造業發達,武器先進,又血性勇武,故在戰爭中每每衝鋒在前。

    秦統一巴蜀後,“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板楯蠻在爭奪商於之地的征戰中,成為勇武之師,戰後論功行賞,獲得年人均繳稅40錢的優待,比起別的民族少繳80錢。能獲得這種優待的人被稱為“賨人”,板楯蠻自此有了“賨人”的稱謂。

    秦昭襄王時,賨人應募以白竹弩射虎有功,解決了白虎為患的問題,昭王乃刻石為盟:“複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這說明,秦王對他們很尊重,給他們與秦人相同的政治地位。巴蜀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僅有賨人利用秦伐楚這場戰爭,獲得了賦稅的減免,許其頃田不租,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的特權。

    《華陽國誌·巴誌》載:“漢高帝滅秦,為漢王,王巴、蜀。閬中人範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說帝,為募發賨民,要與共定秦。”楚漢相爭時,劉邦采納閬中賨人範目的建議,募發賨民,用以擺脫項羽的牽製。由於項羽糾纏於山東討伐戰爭的漩渦之中,對“三秦”之域無暇東顧,劉邦乘機從漢中出兵,入據關中。剽勇的賨人為漢軍衝鋒陷陣,英勇無比,很快就占領了項羽的封地,平定了“三秦”。因為賨人立下赫赫戰功,劉邦為此仿照先秦的辦法,對“賨人”七大主姓的賨民免除租稅徭役,餘姓賨民“歲出賨錢四十”,保留賨人這一民族和部落組織,封其大小酋長為王、侯、邑君。賨民族由此聲名進一步遠播。

    三、巴渝舞與竹枝歌的傳承

    在秦漢以前,賨人的居住比較集中,後來出土的船棺葬、各種特殊形製與紋飾的青銅器,彰顯出他們鮮明的文化特點。秦漢以後,賨人逐漸與漢族以及其他民族融合,在原賨人十分集中的宕渠地區呈現出“巴夷”(即廩君蠻)與“賨民”雜居的局麵。盡管如此,充分體現賨人民族特色的巴渝舞與竹枝歌仍流傳到今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楊思輝傳記》,方便以後閱讀楊思輝傳記出生地簡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楊思輝傳記出生地簡介並對楊思輝傳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