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隱居山間

類別:未分類 作者:拂麵不周風 本章:第31章 隱居山間

    周至縣城東南三四十外、終南山北麓的這一片區域,以老子為尹喜傳授《道德經》五千言的樓觀為中心,四周遠近坐落著大大小小二十多處宮觀,作為道教的發祥地、樓觀道的大本營,就被統稱為樓觀。

    自北魏、西魏、北周、隋以來,由於地方行政區域劃分變更頻繁,故而樓觀曾經屬於周至縣管轄,但唐朝建立後,暫時延續了隋朝的劃分,樓觀就歸到了鄠縣。

    這也是李儉不怕向家得知自己被罷官後追趕攔截的原因,實在是兩地距離得太近了。樓觀自然是以據說尹喜所築的道觀而得名,還有老子係所騎青牛的古柏一株,並建有老子說經台等。

    作為樓觀道一派的主持,岐暉卻住在數外的通道觀,此前通道觀並不是最大的一處道觀,但很快就是了。因為皇帝李淵專門撥糧草、征民役、派工部官員前來擴建通道觀,以旌揚岐暉當初迎接、擁立的功勞。

    在接到罷官旨意後,李儉就迅速地考慮了自己的退路,於是立刻派了仆人前來通道觀送信。此時他罷官的消息還沒有傳來,雖然觀中道士驚訝於一個有守土之責的縣令怎會突然離開縣域,但還是迅速通報,並請李儉入內。

    將母親和婢女等安置在一處偏殿休息,李儉便前去看望師父。他剛踏入殿內,就看見岐暉正襟危坐,於是他笑著說:“師父,徒弟被罷了官,隻好來師父這躲一躲,不知可受歡迎否?”

    最近一段時間岐暉並沒有前往長安,他聽說並州那邊或有戰事,知道皇帝的精力被牽扯,故而也就知趣地不去晃悠。

    所以昨天接到李儉送來的書信,他不由得大吃一驚,隻覺得這個徒弟不顧人倫,執意而行,完全不考慮個人的前程,想要拿出師父的架勢,好好訓斥一番。

    但看到李儉走了進來,他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岐暉想到了六年前,那時天下大亂,關中也不安穩,於是他時常下山四處走動。然後就發現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經常背著瓜果、香燭等,在各處道觀走動,賣給香客遊客。

    有一天他應向善誌所請,前往周至縣城,當時向善誌剛剛驅逐了代王楊侑任命的縣令,占據了周至縣北部,自稱將軍。在城東門外,岐暉看到一群百姓被向善誌手下的士兵驅趕、圍毆。

    原來向善誌派自己的一個堂弟前來迎接岐暉,那堂弟嫌來往的百姓堵在了城門洞,就派手下驅趕。岐暉再一次看到了那個少年,他死死地護住身下的竹簍,被幾個無賴子士兵用刀鞘在後背狠狠地抽打了幾下。

    岐暉連忙請向善誌的堂弟製止,入城後又勸說向善誌善待百姓。過了大概一個月,岐暉檢查徒弟們的晚課,發現這個少年坐在老君殿的角落,湊在蠟燭下抄寫道經。

    他的字體算不得出色,但寫的很工整,而且寫得不慢。岐暉頓時來了興趣,這個年紀的少年能識文寫字,想必是出生大戶人家。

    也就從那之後,岐暉與這個少年漸漸熟絡了起來。少年自然就是當年的李儉,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獲得了岐暉的賞識,進而結為師徒。

    年輕時就在江湖晃蕩,岐暉自認為看人還是比較準的。他覺得李儉侍奉母親純孝,或許在這件事上也自己的想法。但千言萬語,老道士終究沒有說出口,他隻是說:“也好,就在觀中休息一段時間吧。”

    於是在岐暉的幫助下,李儉在說經峪內數外買了一處前隋某個權貴的山間小別墅,就此定居了下來。

    除了母親和兩個婢女外,還有另外一家仆人。去年年初,李儉委托柴縣丞,與一戶從朔方逃難南下的百姓簽了賣身契。由於梁師都割據朔方,成為突厥的走狗,故而許多百姓紛紛南逃,因為不逃走的話,就被梁師都縱兵擄掠,給賣到草原去為奴了。

    作為縣令,李儉需要一個專業的車夫,於是就挑選了這馬姓的一家人。他並沒有按照慣例,將馬家人改隨主家的姓,而是稱馬家的男人為馬叔。馬叔是個憨厚的四十多歲的中年,畢竟生活在朔方,所以善駕馬車,還會相馬術,懂如何給馬匹看病。

    由於此前住在縣衙,所以這一次罷官離開,李儉的幾輛馬車,帶的主要是衣物、雜物和大半車的書籍。好在這一處山間別墅,有些留下的家具還能使用,得知馬叔甚至還懂木工,於是就讓他找了些附近的山民村民,幫忙打造了一些家具。

    按照自己的心意,李儉布置出了一個超大的書房,他很是滿意。此前周至縣衙的書房,由於他的書籍不少,所以很是逼仄,而縣衙布局,哪怕是縣令也不能隨意修建、更改。

    這些書籍大多是在娘子軍時期李儉收集來的,娘子軍時期多有征戰,亂世之中,一些前朝權貴、富戶之家也被劫掠,李儉就特意向平陽公主請求,將繳獲的書籍一定要保存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初唐第一縣令》,方便以後閱讀初唐第一縣令第31章 隱居山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初唐第一縣令第31章 隱居山間並對初唐第一縣令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