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混亂的周至縣

類別:未分類 作者:拂麵不周風 本章:第36章 混亂的周至縣

    柴縣丞是柴紹的族人,當初迫於李仲文的壓力,平陽公主不得不將李儉從軍中遷出,就任周至縣令。等到李淵入主長安後,就由柴紹出麵,推舉了自己的族人當做李儉的副手。

    所以雖然年齡比李儉大七八歲,柴縣丞卻是李儉在周至縣時最為信任的同伴。這一次柴縣丞來拜訪李儉,是打算前往益州為官的。

    在柴縣丞略帶抱怨的講述中,李儉也大致了解了周至縣的近況。在李儉被皇帝下旨罷官後,柴縣丞暫掌本縣大印,但很快新的縣令就上任了。

    新任縣令姓柳,從他的姓氏就不難看出,出身自河東柳氏這個影響力顯赫的世家。柳縣令先前在宜陽縣為縣令,兩年多前,李淵進入長安後,就迫不及待地命兒子李世民領兵東出潼關,意圖爭奪中原。

    但當時王世充和李密各自屯兵數十萬,對峙於洛陽,李世民沒有找到攻擊的機會,就順路收複了兩個郡,並改名為熊、穀二州。於是柳縣令所在的宜陽縣,就從屬於改名後的熊州。

    等到李儉去職後,吏部挑選新的縣令,柳縣令就通過家族的關係,成為新任周至縣令。這位的執政風格與李儉大為不同,上任不久就借口六曹辦事不利,將此前李儉所置六曹佐幾乎換了個遍。

    然後又說關中初定,不宜行苛政,便將李儉的許多舉措統統廢除,於是周至縣原本隻有十來家挖掘河砂的隊伍,迅速擴張到了三十餘家,幾乎將整個周至縣的河流全部瓜分完畢。

    其中向善誌因為此前占據縣城,搶奪了大量土地,於是在向家名下,就有將近十支挖沙隊伍,橫跨周至縣數個鄉。

    更為過分的是,向家作為地頭蛇,居然攔截河流,派人晝夜不停挖掘截留後幹涸的河床,用這個辦法,屯了大量的河砂,其他諸家也紛紛效仿,甚至據河攔路,不許百姓打漁,惹得民怒沸騰。

    縣衙官吏紛紛進言,希望縣令行文禁止,但柳縣令卻不管不問。偶然一次柴縣丞發現向家給柳縣令送了一車禮物,這才知道柳縣令並非是不管,而是收禮後縱容。

    想起李儉當縣令時,縣衙官吏雖然工作辛苦,但李儉從不吃獨食,多有獎勵,柴縣丞頓時覺得這個柳縣令實在太過於貪婪。

    其實柳縣令的這種做法,才是這個時代官員們的常態,但見識過李儉的作風後,一些縣衙屬吏眼界提高,都覺得柳縣令做得太過分了些。

    此前向善誌攻打縣城時,唯一一個堅守崗位的王主簿,覺得跟著柳縣令混,實在沒有前途,幹脆以年老為由請辭,返回老家了。

    柴縣丞和另外一位竇縣丞私下關係也還不錯,於是一商議,都準備離開周至縣。雖然周至縣是京畿上縣,上縣丞的官階也不高,隻是從八品上,但畢竟是在京城腳下,隨便做出點兒功績,就很容易升官。

    但柴縣丞卻等不及了,因為他突然發現,讓他坐在柳縣令這個位置上,他自信絕對做得更好。於是幹脆寫信給柴紹,希望前往益州,當個下縣的縣令也滿足了。

    去年李孝恭撫慰山南,巴蜀諸州縣皆降,吏部免不了要進行一番人事調動。以柴紹的能量,將柴縣丞從從八品調到從七品還是可以的,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故而柴縣丞此次來拜訪,就是向李儉辭行,他並不在意李儉不認父的“不孝”行為,世家豪門比這個更過分的醃臢事情多了去了,也沒見鬧得這大的。

    而且他收到一些消息,這件事之所以鬧得這大,某些關中和山東的老牌世家據說也跟著摻和進來。他將消息告訴給了李儉,便告辭而去。

    李儉也沒想到,自己的麵子這大,居然能驚動到那些老牌世家。但他很快就想明白了,隨著李淵稱帝,淺水原之戰後,李淵在關中的根基漸漸穩定,於是一批新興的從龍、軍功權貴興起。

    這讓那些老牌世家們頓時不滿,想要在朝堂占據更多的話語權,簡單來說,就是要李淵聽他們的。恰好李仲武父子在長安鬧了起來,更恰好李儉是平陽公主的嫡係,而平陽公主又極得李淵的寵愛。

    所以他們立刻表達了聲援,將事情鬧大,把性質無限拔高,最終逼迫李淵將李儉罷官。這件事從頭到尾根本不是刻意針對李儉的,如果沒有李儉這件事,他們也會找其他機會,逼迫李淵向世家低頭,這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初唐第一縣令》,方便以後閱讀初唐第一縣令第36章 混亂的周至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初唐第一縣令第36章 混亂的周至縣並對初唐第一縣令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