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章 師門背景

類別:未分類 作者:四時清 本章:正文卷 第十章 師門背景

    “跪下!”

    鄭榮帶人押著抓獲的十數名黑衣人來到胥琰和盧明遠跟前,讓他們跪成一排。

    “胥琰殿下,盧小將軍,幸不辱命,已將賊人全部拿下。”

    胥琰掃了一眼跪地的眾人後,對鄭榮說道:“辛苦鄭將軍了,接下來還要有勞將軍對這些人審問一二,看看他們到底有何目的。”

    “沒問題,定要他們見識見識我的手段。”鄭榮大聲回道。

    盧明遠也說道:“鄭將軍,務必盡快問出他們背後到底是何方勢力。兩國合作為重,不能讓這些事浪費我們太多時間。”

    鄭榮肅聲回道:“請盧小將軍放心。”

    說完便命人把那些人押了下去,又對胥琰二人道:“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在下,眼下已經折騰到後半夜,二位還是早些歇息吧。”

    當了一晚上的餌,既然魚已上鉤,後麵就沒他們什事兒了,所以胥琰和盧明遠便互道晚安後回去歇息了。

    鄭榮這邊卻是沒辦法好好歇歇乏了,他晚上還有一場硬仗要幹。

    他先是吩咐手下將抓獲的所有人堵嘴蒙眼分開關押。

    然後隨便挑了其中一個,二話不說,讓最會行刑的弟兄給他鬆了鬆骨。一番刑罰下來,骨頭再硬的漢子也無法保持清醒的神誌。

    然後,就在那人神誌最渙散的時候進行反複的拷問。

    這些人畢竟不是傳說中的死士,不然在任務失敗之初便自殺謝命了。

    所以,一輪下來很少有人能咬緊牙關,不吐露絲毫信息。

    隨著拷問到的內幕越來越多,鄭榮的臉色也越來越差。這麵牽扯到的大人物根本不是他能搞定的,就算是鄭子清也不行。

    “將軍,賊人已經被全部拷問完畢,口供也能對上,接下來怎辦?”

    一個將士捧著一遝口供向鄭榮請示。

    鄭榮用他那蒲扇般的大手狠狠搓了搓臉,寒聲道:“打斷他們的手腳,一一捆好,挑幾名弟兄和仆人們一起好好看守。”

    “是!”

    “這**都是些什事兒啊?走之前統領可沒有說過遇到這種事情怎辦啊!現在回去送信肯定來不及了。”

    鄭榮苦惱不已,沒有鄭子清的命令他不敢把拷問到的情況告訴胥琰二人。可明天一早他們若問起他又能怎辦啊?

    糾結了半天,鄭榮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後麵幹脆不想了,蒙頭大睡,把煩心事都留到明天再說。

    翌日清晨,胥琰神清氣爽地從臥房走出。剛進入院子便看到盧明遠正在全神貫注地練劍。

    他的劍長三尺有餘,卻比尋常寶劍要窄上不少。遠遠望去,更似是棍。

    隻見盧明遠忽而持劍而立,忽而躍身突擊。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隨著他身形的快速變換,乍起的銀光也在滿院遊走。

    “好劍法!!”

    待盧明遠收功斂息後,胥琰走近讚歎道。

    “讓阿琰見笑了,雕蟲小技而已,不值一提。”

    “明遠,我在北漠時聽聞定國公擅使槍,一槍在手,所向披靡,無人可敵。可這一路上倒是沒怎見過你使槍,多是用劍。卻是為何?”

    “你說的沒錯,我祖父的看家本領就是耍得一手好槍。”說起這個盧明遠與有榮焉,“我練武之初祖父也想讓我隨他習槍。隻是,他的槍法大多是戰場上生死搏殺練出來的,招式簡單卻招招斃命、殺氣凜然。祖父擔心過早學他這種槍法會讓我移了性情,便讓我另拜天界山的道真師父為師,隨他修習劍術。”

    “天界山?”胥琰追問道:“可是那個在大齊涼州以西,處於北漠、大齊和西戎三國交界之處的道家祖庭之一?”

    盧明遠回道:“沒錯,天界山本是道家一位成就極高的先賢的傳道之所,據說那位先賢得道飛升後,他的弟子門人便在天界山建起紀念他的道觀。傳承至今,已逾千年。

    我祖父少時遊曆四方,與道全師父的師叔虛極道長成了莫逆之交。後來虛極道長回山清修,我祖父征戰半生,兩人間的交集減少,卻也時不時有書信往來。所以祖父在後來為我選武學師父時便想到了天界山。最後虛極道長選了道全師父來教導我。”

    “原來如此,天界山雖是道家道場,卻以武學見長。在北漠也聲名遠播,與北漠以北的九寒原不相上下。

    我師從九寒原釣鯨叟,早就對天界山的武學仰慕已久。沒想到明遠就是天界山武學傳人,真是巧之又巧。等諸事落定,定要與明遠好好比試一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嘉和紀事》,方便以後閱讀嘉和紀事正文卷 第十章 師門背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嘉和紀事正文卷 第十章 師門背景並對嘉和紀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