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十九章 案情背後

類別:未分類 作者:四時清 本章:正文卷 第四十九章 案情背後

    世人傳言是與盧鬆毅做了半輩子好兄弟的韓競韓相爺把他送進了刑部大牢,但錢不棄他們卻查到,真正掀起這場讓定國公府倒台的風波的卻是一個不起眼的禦史。

    這名禦史的履曆很是值得琢磨。他姓李名昇,本是寒門子弟,在世家紮堆的舊都靠著寒窗苦讀,掙紮了二十年才成功騰挪到新京謀得一個不入流的官位。若無意外,他大概率會當一輩子的不入流小官。

    但奇怪的是,一年多前,李昇卻突然青雲直上,連升幾級,進了禦史台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監察禦史。

    初到禦史台的那段時間,李昇十分老實,完全沒有突然平步青雲的自傲。一副老好人的模樣,同僚將不想做的雜事推給他,他也毫無怨言。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李昇不過是個走了狗屎運,沒什背景的軟柿子的時候,他又突然一鳴驚人。

    在一日朝會上,李昇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言之鑿鑿地曆數定國公盧鬆毅的十大罪過,其中排在最前的便是通外國。

    他的這一舉動可謂是石破天驚,立刻有與定國公交好的文武官員出言斥他不知所謂、出言不遜。但也有一些與定國公明暗不對付的人陰陽怪氣地表示空穴不來風,要求徹查。

    不過,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隻以為李昇是想出頭想瘋了,才敢拿定國公當筏子博取關注。便是那些與定國公有矛盾的官員出來順水推舟地幫他說兩句話,也純粹是為了惡心一下定國公,沒人會真的把李昇說的那些話當真。

    當時定國公正告病在家,便有人建議請他上朝當庭抗辯。卻被韓競以定國公勞苦功高,不能因為一個禦史風聞言事就讓他拖著病體上朝為由拒絕。

    但他同時表示禦史所奏之事事關國體,必須重視,便著禦史台和大理寺先行探查。

    韓相竟然沒有直接將此事按下,還推出了禦史台和大理寺來進行查探。這種不同尋常的舉動讓一些嗅覺敏感的官員聞到了一絲不祥的味道。

    對於韓相的命令,禦史台和大理寺自然不敢輕忽。兩部的官員領命後第一時間就找上了李昇,問詢他所述定國公有罪之事有何依據。

    萬萬沒想到,李昇居然真的拿出了一封北漠王庭貴族與定國公往來的書信,信中除了有北漠貴族的金印外還有定國公的簽章。

    而書信的內容則是北漠貴族感謝定國公在涼州借職務之便為北漠的商隊大開方便之門,讓北漠能夠獲得大齊生產的優質的兵甲武器。而北漠為表謝意,願意送給定國公良馬五百匹。

    繼續查下去,兩司官員果然查到涼州在那之前曾上報朝廷有一筆數量較大的武器損耗,請求朝廷進行補給。與此同時,涼州守軍卻在巡衛邊境時運氣極好地遇到了一個野生馬群,收獲良馬數百匹。

    這可真是巧之又巧,有那封信在前,參與調查的官員很難不懷疑這兩件事之間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關聯。

    令人奇怪的是,在調查的過程中,李昇總能在線索中斷、調查停滯不前或者方向偏離的時候拿出新的證據讓調查得以繼續下去。

    當然都是往對定國公不利的方向進行下去。

    不是沒有人質疑李昇提供的證據來源不明,但負責查案的主官之一,大理寺卿陸懷瑾都聽之任之,底下人即便心中犯嘀咕也不好言明。禦史台的人就更不可能拆自己人的台了。

    以至於整個調查過程出奇的順利,沒過兩日便將李昇當日在朝會上所控訴的定國公的罪行查得一清二楚。結論就是罪名無誤,證據確鑿。

    有了這個結論,禦史台聯合大理寺上書要求逮捕罪臣盧鬆毅。雖然仍有不少官員打心眼不相信兩司的調查結果,但迫於形勢也沒辦法為定國公辨明。隻得寄希望於韓相能夠力挽狂瀾。

    但讓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韓相並沒有因為定國公是他的多年老友就有所徇私,而是直接下令讓刑部封府拿人,並著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三司會審。

    就這樣,堂堂大齊戰神、定國公盧鬆毅連上朝抗辯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下了刑部大牢。

    進入刑部大牢後,盧鬆毅不知為何,在麵對三司官員的審訊時一言不發。這讓那些參與審訊的官員中相信他清白的人想要幫他都無從下手。

    盧鬆毅的不配合讓案情幾近停滯。三司的官員中誰也不敢在盧鬆毅還未鬆口的時候就給他定罪。

    這樣僵持了數日,大理寺卿率先忍不住,他上報朝廷,談及盧鬆毅態度惡劣、拒不配合,懇請允許對他用刑。

    朝會時文武百官在此事上議論紛紛,但絕大多數人都以為對為大齊立下赫赫戰功的定國公上刑實為不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嘉和紀事》,方便以後閱讀嘉和紀事正文卷 第四十九章 案情背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嘉和紀事正文卷 第四十九章 案情背後並對嘉和紀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