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衣上征塵 本章:第二章

    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

    ——鄭中基·《左右為難》

    幾代以來,司馬家在確認每一任接班人上都有過波折。

    先是司馬懿的法定繼承人司馬師命不夠硬,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眼看馬上就要摘果子了,卻死在軍中。其弟司馬昭撿了個便宜,接掌了大旗。

    而到了司馬昭這,其實他最早選擇的接班人,本來是沒司馬炎什事的。

    司馬攸是晉武帝司馬炎唯一的同母胞弟,比他10歲,自幼聰惠過人,祖父司馬懿對其寄予厚望。因司馬師連續生了5個女兒,司馬懿將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做後嗣,立他為第三代領導核心的心態已經表現無遺。

    司馬昭生前同樣十分寵愛司馬攸,經常抱著司馬攸指著自己的座位,這以後是桃符(司馬攸名)的位子啊!在司馬攸成年後,司馬昭也曾經表示,這下本是景王(司馬師追尊晉景帝,於是司馬攸稱景王)的下,我不過是代理宰相之位,我死之後,大業應該歸於司馬攸(大業宜歸攸)。

    從理論上講,司馬攸繼承皇位沒有任何障礙——他是景帝司馬師的嗣子,而司馬師是宣帝司馬懿的嫡長子,皇位給司馬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司馬昭曾經問當時大臣的裴秀:“現在的下本來是大將軍(司馬師)開建的,但是他早早身故,我現在隻是秉承他開創的基業而已。所以我想立司馬攸為太子,把開創晉朝大業的功績歸功於我的兄長,你覺得怎樣?”

    裴秀並不認同,他認為身為長子的司馬炎在群臣之中聲望很高,又有子的儀容,本來就不是當臣子的麵相--據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同時生異象,既有一頭長達地麵的披肩長發,又雙手過膝,是帝王之象。

    司馬昭又去問山濤(竹林七賢之一,字巨源,嵇康名文《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是為他寫的)。山濤回答:“廢長立少,既違反禮義,恐怕也會帶來不祥。為了國家的安危,還是按部就班來的好。”

    在這些司馬炎支持者的集體煽風點火外加用封建迷信那一套忽悠之下,鹹熙二年(公元65年),司馬昭終於把太子位定給了司馬炎。同年八月,司馬昭中風猝死,司馬炎繼承了父親的相國一職和晉王爵位。十二月,司馬炎完成了禪讓,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改元泰始。

    當然,司馬炎也知恩圖報,他上位之後對他的一眾支持者也一一封官晉爵,裴秀拜尚書令、右光祿大夫,山濤拜大鴻臚(九卿之一)。

    到了晉武帝司馬炎這,同樣的問題又來了。

    這回兩個選項麵一個是司馬衷,另一個依然是司馬攸。

    在陳述這段曆史之前,應該明的是,唐朝房玄齡在編纂《晉書》時,已經先入為主的把西晉喪亂的源頭歸咎於晉武帝排擠司馬攸,因此將擁戴司馬攸的官員均歸為賢臣,順應晉武帝之心支持立司馬衷為儲君的官員均為奸,臉譜化有點嚴重,在著書過程中難免有失公允。

    而《資治通鑒》更不用,司馬光肯定一個勁兒的給他的老祖宗臉上貼金,千錯萬錯都是為奸臣所害。

    所以,對西晉初期的立嗣之爭,史料中亦有失偏頗,我隻能按書上的來描述,具體的功過得失,就讓大夥兒自個評判吧。

    司馬衷是晉武帝和皇後楊豔生的第二個兒子,因為長子夭折。在平定蜀國之後,67年司馬衷被冊立為皇太子。

    關於司馬衷的智力,曆史學家有多種見解,有人他根本就是白癡,有人他隻是智力稍有缺陷,有人他其實一切皆如常人,隻是因為不懂民間疾苦,在位期間又一直隻是傀儡皇帝,致使國家分崩離析,而被後世長期抹黑。

    反正眾紛紜,莫衷一是,現在時代已隔久遠,任何一方的觀點也難有直接的證據支持,我們還是從各種史實去找出自己的答案吧。

    司馬衷在華林園遊玩時,聽到蛤蟆叫喚就問左右:“這個瞎叫喚的東西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而那句“何不食肉糜”更是成為千古笑柄。這兩句話是後世反複取笑的,而當時大臣們也一直認為立太子一事關國家社稷興衰,現在的太子司馬衷資質根本達不到王朝繼承人的要求,恐怕難以承擔繼承皇帝大業的重任,應該另外挑選有才能、品行好的皇子立為太子。

    這有兩個例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洛城黃昏》,方便以後閱讀洛城黃昏第二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洛城黃昏第二章並對洛城黃昏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