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奇的華夏銀元(求追訂月票)

類別:未分類 作者:吳地書生 本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奇的華夏銀元(求追訂月票)

    從緬甸的勃固回到華夏的都城北京要是走陸路最少也得將近半年的時間。

    不過從海上乘坐最新快的風帆戰列艦隻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在滇緬公路沒有完全修通之前,華夏也很難進一步向印度擴張。

    擊敗了荷蘭同英國後,東琉球公司的商隊不僅打通了南洋的商路,也可以進一步開拓到波斯灣以及歐洲的商路了。

    根據最新的條約,英國同荷蘭必須對華夏開放非洲沿途的港口,華夏的商隊就有了補給港,抵達歐洲完全不是問題。

    當然目前主要還是依靠荷蘭等國商人來消化華夏的貨品。

    馬六甲海戰結束後,李獻忠下令華夏國內出口的商品普遍漲價3成,這些歐洲人愛要不要,反正他們也找不到任何替代的產品。

    華夏如今掌握了直接的進口渠道,印度以及東南亞的香料在華夏的售賣價格則是進一步下跌。

    乾熙二年華夏朝廷的收入達到了5200萬兩,主要是市舶司的海關稅,商稅有較大的增長。

    華夏正在由一個內向型的農業國,向著外向型的商業殖民帝國轉變。

    但是華夏的工業基礎還很薄弱,而且主要是軍工產品。

    荷蘭這樣的商業帝國看似很強大,其實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依靠商業同殖民掠奪要衰弱也是很快的。

    所以李獻忠大力推廣小學,以及蒸汽機的研發。

    盡管華夏的擴張需要大量資金,但是教育同科研的支出是不能省的。

    當然要在全國推廣小學義務教育需要海量的資金同教師隊伍。

    暫時華夏的國力是難以達到的。

    所以華夏的小學仍然需要支付一定的學費,畢竟資源不足,那就隻能讓願意在教育上投入的家庭先得利。

    當然學費的標準很低,每年隻有2兩銀子,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可以承受的。

    而且地域的發展很不平衡,經濟基礎較好的遼東以及南直隸浙江等地,小學的推廣相當順利。

    甚至當地還有不少商人士紳出資捐助。

    即便是江西、山東這樣算不上特別富裕的省份,由於重視教育,小學的推廣也很快。

    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推廣就很緩慢。

    所以目前階段,利用小學、中學、大學這樣的體係取代科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暫時科舉並沒有取消,當然了對於考試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原先的四書五經也考,不過屬於國學範疇。

    科舉的內容變成了國學、算術、地理以及時政四個大類。

    朝廷取仕也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主要是區分了官和吏。

    官仍然需要走科舉,但是吏的招聘,改成了公務員考試。

    比如衙役,稅吏這些直接走定向招聘考試。

    這位職位雖然不是官員,但是待遇也還不錯,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

    另外之前的童試,鄉試等也實行了並軌措施。

    國立小學畢業等同於取得“童生”的資格,國立中學畢業同“舉人”出身。

    華夏不再專門搞鄉試、縣試這些了。

    雖然小學考試的現場還會出現一些年紀較大的考生,但這些人的科舉之路其實已經走到頭了。

    許多人都選擇經過培訓後,成為一名教師。

    另外京師同遼東也出現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兩所大學,京師大學以及遼東大學。

    為華夏培養各種高級人才。

    選擇遼東,是因為遼東現在具備整個華夏最完整的工業鏈。

    這些大學生,可以到工廠中去做實驗,這個條件京師沒有。

    京師大學偏重文科,而遼東大學則是理科。

    此外華夏的第一所專業軍校,華夏軍校也誕生了。

    華夏皇帝李獻忠出任名譽校長,茅元儀主持軍校的日常工作。

    其實類似的軍官培訓機構遼東早就有了,現在將其正式變成了軍校。

    盡管李獻忠有很長時間不在京師,隻是一個掛名校長。

    但是根據後世的經驗,這個校長他必須親自擔任。

    畢竟後世某光頭,就是憑借了一個黃埔軍校校長的身份一躍成為了國家領袖。

    這和天子門生是一個道理,絕對不能假手於人。

    此外去年馬尼拉的金礦也為朝廷提供了48萬兩黃金。

    不過根據朝廷的方針,華夏銀行將大量的白銀轉換成黃金作為儲備金,所以這些黃金沒有流通到市場上。

    乾熙二年華夏的財政赤字仍然高達2000萬兩白銀。

    導致國庫中的存銀進一步減少。

    一方麵是華夏帝國迅速的擴張,一方麵是巨大的財政赤字。

    戶部尚書範文程這兩年來可是愁壞了,就連白頭發都長了不少。

    李獻忠從馬尼拉搶回來的可是大量的黃金,即便如此朝廷依舊是缺錢。

    雖然朝廷可以通過民間資本以及銀行貸款籌措款項,但是現在流通的白銀十分不便。

    因為即便是官府鑄造的銀錠,也經常會短斤缺兩。

    民間的現銀交易還是要過秤。

    商業上的大宗交易,商人們早就習慣了使用遼東銀行的銀票代替現銀。

    但是對於民間交易來說碎銀子依舊十分麻煩。

    而且各級官吏往往會加征火耗銀。

    因為將征收來的碎銀子重新鑄造成銀錠會有一定損耗。

    所以官府在征收正稅的同時還要加征火耗銀。

    這些火耗銀由於沒有定額,往往成為了官員的斂財工具。

    有些地方火耗銀遠遠超出了正稅。

    雖然華夏朝廷規定地方的火耗銀征收一律不得超過3%。

    但是銀錠的反複燒鑄仍然是一件十分浪費資源的事情。

    即便是官府鑄造好的銀錠,那些奸商同小民依然會刮去一些份量,使得實際交易中無法直接使用。

    李獻忠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李獻忠令戶部鑄造了一批華夏銀元。

    這批銀元采用了後世“袁大頭”的配比,銀百分之88,銅百分之11,錫百分之1。

    這批銀元正麵是李獻忠的頭像,背麵是龍的圖騰。

    硬幣的邊緣有一道一道規律的刻痕,宛如鋸齒,起到了防止刮蹭的作用。

    這樣一來想在銀元上刮下銀子難免會留下痕跡,杜絕了人為的刮蹭。

    這批銀元一經投入市場就受到了歡迎。

    因為銀元比銀子方便太多了,民間無須再繁瑣的稱重,也不用擔心銀子的成色,可以直接按照麵額使用。

    官府也取消了火耗銀的征收。

    明代的一兩為37.3克。

    一元銀幣價值一兩白銀,實際重量為33.6克。

    相當於用9錢的重量就製造出了1兩的價值。

    此外實際含銀量隻有88%。這樣一來隻需花不到8錢的銀子就能創造出1兩的價值。

    去掉一些鑄造成本,每一枚銀幣可以獲利18%。

    就相當於朝廷將手中的財富增加了18%。

    李獻忠下令以後華夏市麵上隻認銀元,停止了白銀的流通。

    白銀想要使用,必須先到遼東銀行兌換成相應的銀元。

    這樣一來,一兩白銀就可以當成1.2元銀元來使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方便以後閱讀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奇的華夏銀元(求追訂月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奇的華夏銀元(求追訂月票)並對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