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第50章:熟悉的名字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不盈尺 本章:故都的秋 第50章:熟悉的名字

    聶愛紅突然傳來的結婚“喜悅感”,很快被接龍比賽的海選到來而衝淡了。

    按照聶子航的規劃,由於人力組織問題,以40歲為年齡分界線、燕京高校青年學生優先選擇的標準,預計投稿信件不會超過三千封。

    畢竟在1978年,生產、勞動,已經占據了大部分人的精力與時間。

    愛看與能寫的、願意參賽與願意關注新聞的又是不同的兩類人。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燕京日報》的宣傳力度。

    “以文X局、燕京大學為主辦單位,原著作家顧秋為主評委的接龍比賽,於今日拉開序幕……”

    此版報道一出,頓時在燕京掀起一陣風潮。

    於是,海選共計三天的時間,斐齋101收發室作為本次比賽的收件辦公室,總共收到了整整五千多封信!

    五千多封,分派給《雜談》編輯部六位成員進行初審,每個人約有一千封左右的工作量。

    更不用說,遇到不同類型的稿件,編輯們如果有不同意見的,需要彼此商洽討論,最後還要聶子航這個領頭人進行把關二審。

    工作量很大,難度也確實很高。

    如果按周校長交代的,五月中下旬就要結束比賽,那他們的審稿時間最多不能超過一個星期。

    於是從收稿的第一日起,除了上課、開班會,編輯部眾人幾乎住在了斐齋105室。

    聶子航的生活路線,也理所應當地變成了晨跑-看稿-上課-吃飯-看稿。

    在此之餘,101收發室的坐班老師自發性地給編輯部眾人帶了不少水果、零嘴。

    工作閑暇之時,戴眼鏡的坐班老師時常拿著一條板凳、一把蒲扇,靠在門口坐著,嘴發出嘖嘖嘖的感歎聲:

    “現在的小年輕,真是充滿朝氣啊。”

    編輯部的女同學也會時常回應他:“老師,您也不差到哪去啊?”

    “那可不是,我就想悠閑自在的上上班,看看報,喝喝茶。”

    聽到這番話的聶子航,不由想到了想去文化館躺平的於華大夫。

    這可真是領先時代幾十年的精神狀態……

    有著日常瑣碎的歡樂,由點成線的忙碌生活,並不令人感覺枯燥。

    “你們看這篇,我覺得很有冠軍的潛質。”

    劉學虹拿著稿件示意眾人:“這封來稿很有意思,大家看,戴笠乘機墜亡之後,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回南述職,這時候他設計馬奎不僅暗中調查吳敬中的敲竹杠事件,還找到了穆晚秋,這是一個很新奇的角度。”

    “拿來我看看。”張曼玲拿過了稿件,仔細瀏覽一通後說道:“他的行文也很有魅力,完全不像是一位學生,或者新手,雖然還有不足的地方,但已然有唇齒留香的感覺了。”

    曼玲接著問:“來稿者多大?”

    按照海選規則,投稿者需要注明回信地址、年齡與姓名,這個姓名可以是筆名,也可以真名。

    “23歲,用的應該是筆名,叫莫業。”

    “莫業?”張曼玲笑著問道:“大凡筆名都有個寓意,好比子航的筆名叫顧秋,報紙上說,引申的是《北平的秋》,是故都的秋,所以叫顧秋。

    莫業……難道是不要工作的意思?”

    編輯部眾人大笑起來,陳佳映也拿出手的稿件:“我看到的這封,也很不錯,他的文字不柔和,含著一種剛毅的味道。”

    “也給我看看!”張曼玲拿過陳佳映遞來的稿紙,認真瀏覽了一遍,奇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年代:激蕩1977》,方便以後閱讀年代:激蕩1977故都的秋 第50章:熟悉的名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年代:激蕩1977故都的秋 第50章:熟悉的名字並對年代:激蕩1977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