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趙昺入蜀

類別:網遊動漫 作者:蒼莽山 本章:第380章 趙昺入蜀

    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這五條古道位於漢中以北,也是自漢中出發通往隴南或者陝西的。

    總的來說,陳倉道最遠,褒斜道居中,駱穀道最短,子午道則直通長安城下。

    從漢中入蜀的古道則有三條,分別是金牛道、米倉道和洋巴道。當然了還有一條是從隴南直接進入蜀地的陰平道,但是陰平道和漢中無關。

    一、金牛道,又稱石牛道,因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故事而得名。

    自漢中出發一路向南,經褒城(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葭萌(jia,一聲;meng,二聲。明朝設置寧羌州,近代改為寧強,即漢中市寧強縣。)、利州(今四川廣元)、昭化縣(今廣元市昭化區)、劍閣縣(即劍門關所在地,杜甫的詩作中一句“劍門天下壯”描述的很清楚。)、梓潼(今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綿州(今四川綿陽市)、德陽縣(今四川德陽市),至成都府。

    這條古道長約1200,而且山徑險峻,可謂亂石嵯峨,澗水湍急,其最窄處僅能容一人一騎通行。特別是劍門關,入蜀之咽喉,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諸葛亮及薑維的北伐都是從此路出蜀。

    二、米倉道,自漢中南部出發,翻越米倉山,經難江縣(今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南江縣在宋朝的名字叫難江縣,明朝改“難”為“南”,南江縣名字使用至今。)至巴州(今四川巴中市)。

    米倉古道長約500,這是一條軍事通道和糧食等物資運輸要道。

    三、洋巴道,又稱荔枝道、天寶荔枝道。這條古道其實是子午道的延續。以漢中西鄉縣為界,以北為子午道,以南為洋巴道。

    洋巴道自西鄉縣開始,經洋州(今漢中市鎮巴縣)、宣漢(今四川萬源市,歸四川達州市代管,萬源市屬於縣級市)、墊江(今重慶墊江縣),至涪州(今重慶涪陵區)。

    洋巴道位於四川東部,屬於川東地區連接關東地區的重要通道,全長約1000。

    荔枝不易保存,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玄宗為了愛妃能吃到新鮮的荔枝,便把子午道向南延伸至涪陵。這樣子午道便和洋巴道南北相通,合二為一,形成了專屬於皇帝的特快通道。

    “天寶歲貢取之涪,荔枝古道今猶在。”

    即便是在後世,漢渝之間的公路基本上也是沿著荔枝古道建設。

    “可走水路。”就在文天瑞擔心後勤輜重問題的時候,陳吊眼指了指地圖,說道。

    “水路?”文天瑞上前一步,略微彎腰再次注視著巴蜀地形圖觀看起來。

    “不錯,文處置使且看。”陳吊眼手指向呈樹枝狀的河道。

    “涪江、嘉陵江、渠江……”文天瑞的手指沿著地圖中河道的走向,喃喃自語地說道。

    涪江、渠江以及位於中央的嘉陵江,三江交匯,整個嘉陵江水係呈樹枝狀。

    三江於合州地區交匯,曆史上的餘玠便在這修築釣魚城,築城、屯兵、積糧作為重慶府的屏障。

    這是一座位於三江之岸的城池,居高臨下,俯視三江。

    莽莽秦嶺,涓涓細流從高山峭壁中順勢而下,由北向南不斷發展匯聚壯大。嘉陵水綠,長江濁黃,兩江交匯,擁抱交融合二為一,不離不棄奔向東海。

    ……

    重慶府,寬闊的大道上,一隊商旅打扮的路人正悄然行進。

    路人中,既有衣著講究一看就是富家子弟之人;又有眾多家丁護院打扮模樣的;走在最後麵還有十餘名肩挑背扛著各色貨物的力夫。

    冬日的陽光灑落,映照出他們那寫滿疲憊卻又無比堅毅的麵龐。

    隊伍中有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格外引人注目,其長相英俊,容顏如畫,麵如冠玉,青春而又帥氣,令人為之傾倒。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第380章 趙昺入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第380章 趙昺入蜀並對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