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半島三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紅黑色的風 本章:第1023章 半島三國

    然而那些世家最後肯定要失望了。

    當世家商人和高句麗商人聯係上之後,開始推銷自己的商品。

    魏國對高句麗十分防備,畢竟兩國多次交戰,雖然都是魏國取勝,但是,高句麗對於遼東可是覬覦已久。

    其實,魏國也規定了,高句麗商人隻能前往西蓋馬和魏國交易,這也不會有魏國官營商鋪,所以那些世家將高價從宋國買來的紙張全部運送到這。

    很快,一隊高句麗商隊來到了西蓋馬,他們這次主要是要購買羊和馬匹,還有就是想要購買一批兵器鎧甲,哪怕魏軍淘汰下來的,不僅如此,他們還派出一隊船隊前往青州,打算從宋國手中購買一些兵器。

    這個時候,高句麗和半島南部的新羅和百濟總是摩擦不斷,所以,高句麗王高璉打算增強自身實力,如果能夠得到宋國或魏國的支持那就可以趁機攻滅新羅和百濟。

    新羅的母體是古代朝鮮半島南部“三韓”中的辰韓,據《三國誌》記載,公元3世紀,辰韓分為十二個“國”(其實是部落或酋邦),其中一個叫“斯盧國”,就被認為是新羅的前身。

    新羅形成國家政權的公元4世紀,周邊分布著高句麗、百濟、伽、倭等國家或勢力,可謂強鄰環伺。

    公元4世紀末,新羅受到倭國的侵略,向高句麗求救,高句麗好太王於399年發兵五萬援救新羅,驅逐倭人。

    到了公元5世紀,隨著高句麗遷都平壤、重心南移,新羅又在公元433年同百濟結盟,以對抗高句麗的南下。

    百濟的國號最早出現於中國史書《三國誌·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中,寫作“伯濟”。

    《晉書》所錄公元345年東晉燕王官員封裕上書中,提到燕王慕容皝的內容中有寫“句麗、百濟及宇文、段部之人”,可知最晚到那時,其國號就已固定為“百濟”兩字。

    公元414年所立的高句麗好太王碑中,則寫作“百殘”,被認為是高句麗對百濟的蔑稱。

    關於“百濟”的語義,朝鮮半島正史《三國史記》的解釋是百濟始祖溫祚王從高句麗南下建國時,“以十臣為輔翼”,故稱“十濟”,其後溫祚之兄沸流部眾來歸,遂以“百姓樂從”之意改國號為“百濟”,《隋書》則記載“初以百家濟海,因號百濟”。

    如今的百濟在半島西南,新羅在東南,兩國現在聯合在一起對抗高句麗南下,被稱為半島三國時代。

    半島三國時代是指公元4世紀至7世紀今半島區域範圍內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的時代,後來唐朝稱其為海東三國。

    其中,高句麗和百濟的統治者並非來自半島本土,而是來自今華夏東北境內的夫餘,高句麗本為華夏邊疆政權,百濟是夫餘人在半島西南部馬韓故地所建立的國家,隻有新羅脫胎於半島東南部土著辰韓。

    公元4世紀以前,半島北部處於中原王朝所設郡縣(樂浪郡、帶方郡)的管理下,南部則是三韓部落。

    公元4世紀,高句麗作為來自半島之外的政治力量,不僅打碎了半島的郡縣體製,還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對半島北部諸族的整合,迅速成為半島內部實力最強大的政權。

    與此同時,百濟、新羅吞並三韓故地興起的諸小國、也在迅速發展。

    公元4世紀後期,高句麗與百濟爭霸,公元5世紀前期,高句麗成為朝鮮半島獨一無二的霸主,霸權維持約半個世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劉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劉宋風雲第1023章 半島三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劉宋風雲第1023章 半島三國並對劉宋風雲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