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練手(上)
五月初五,洛陽汴梁兩地來了一批官員,二十一歲的姬瑜位在其列。
三月份的時候,他試通五經。邵勳很是不情願,最終還是捏著鼻子授予其卑移都護府右司馬兼白池監一職,並暗中安慰自己,這般能讀書的猛人乃鳳毛麟角,給就給了。
與此同時,他也對姬瑜起了愛才之心,決定培養其實務能力。
卑移都護府司馬是為了給姬瑜解決職級問題,事實上他不需要具體處置都護府事務,他的本職工作是「白池監」,即具體管理位於鹽川郡白池長澤二縣境內的幾個大鹽池,所得亦用於本地。
邵也早想開發這片鹽池了,聽聞姬瑜到來後,心下大喜,準備巡視結束後就召見此人。
之所以如此急迫,原因便在於青白鹽池是朔州眼下最容易來錢的地方。
父親將他派到朔州來,可並不僅僅隻是讓他當官。
他是親王,事實上並不需要這些履曆。最主要原因是父親想看看他如何治理一個胡人占多數的地方,並且藉機培養他本人及王府屬吏處理這些事務的能力。
對他而言,這就是一場考核,持續數年的考核。
本月派來的上百名出身國子學太學武學及侍衛親軍的官員,將分散至朔州各縣及正在組建的世兵之中,這些人誰有本事,有哪些本事,也都需自己一一考察。如果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將其中一部分人帶去高昌,成為他治理地方的左膀右臂。
邵非常清楚其中的門道,所以一點不敢懈怠。
他定下的第一件事就是恢複農業生產。
靈洲城池不小,但城中不過二百餘戶人家,城外編戶人口亦隻有數百戶,與州治的身份非常不匹配。
好在世兵開始組建了,第一批兩千步騎就安置在靈洲縣,今日就是分發田地的時候。
「此渠最好能折入古高渠。」
「會不會太長了?」
「越長能灌溉的地方就越多,難道不好?」
「說得也是。」
風中隱隱傳來說話聲,邵走過去後,治中裴王府大農柳恭立刻行禮。
「渠的位置定下來了?」邵問道。
「殿下請看此處一一」裴一邊令小史手張著地圖,一邊指著不遠處的河岸,道:「此為漢代高渠渠首所在之處,已高於河麵二丈三尺。渠既高懸,水不得入,無從灌溉。」
「漢代為何能上水?」
「數百年滄海桑田,有此變化不足奇。」裴說道:「故臣請於靈洲城北五開新渠。」
「平地鑿渠?」
「平地鑿渠。」
「都水監的人怎說?」
「此為臣與都水使者會商所定。」
「既然都水使者日可,那就定下吧。」邵說完,又輕聲道:「君為朝廷職官,無需以臣自稱裴愣了一下,道:「仆向為王府屬吏,不敢忘本。」
邵無奈:「私下隨意,官麵上注意著點。」
「好。」裴應道。
邵心也有些感動,還是自家人貼心啊。
「既然定下了位置,事不宜遲,分完田就開工。」邵又道:「陛下將我遣來此處,並非無因。將來去了彼處,少不得開渠,這是讓我提前練手呢。」
「殿下,高昌井渠可是在地下。」太守宋說道。
「嗯,也不知他們怎開的,暗河不會垮塌?」邵有些想不通。
「興許和土質有關。」
「或地下本就有暗河?」
裴宋二人竟然討論了起來,邵笑道:「以後去看看就知道了。」
二人遂止,繼續討論起來了如何開挖溝渠目前能用的人力就隻有兩千世兵趙王府護軍五千人及數百戶本地百姓,可以先開個頭。待到月中,會有二萬關中丁壯押運糧草而至,就地加入開渠大軍。
九月中,第二批關中百姓二萬人複押運糧草而至,替換第一批人,臘月中回返。
人力還是很充足的,幹就是了。
******
五月十六日,卑移大督護柳安之自南而來,邵親出城相迎。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