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
二十日的時候,上番大軍在最後一次講武後,大一頓,各自領取賞賜,準備解散。
邵勳興之所至,親至一二營伍發放賞賜。
「你是汝陽防的?何名?」聽到這個名字,邵勳很是親切,因為此防就在廣成澤南緣,算是「龍興之地」。
「王二。」
「多大了?」
「三十三了。」
邵勳看他麵相覺得四十都不止,遂問道:「第二代府兵?」
「是。我父七八年前拚不動了,傷太多,退下來在家養著。」
「還在嗎?」
「五年前病逝了,年四十九。」
「你是八年前入兵籍的?」
「是。」
「技藝如何?」
「陛下請看一—」此人指了指身側的一匹戰馬,道:「裝具都在此間。」
邵勳走過去看了看,隻見馬鞍上的鞘套中插著一把未上弦的弓梢一把環首刀一柄鐵撾。
馬鞍一側還掛著麵步戰用的大盾,另一側則是三個箭壺。
其中一個箭壺較為古樸,說不定是父輩傳下來的,麵放著三十支箭,箭竹杆,箭簇細長而輕盈,顯然是騎射用的。
另外兩個箭壺較新,甚至還雕刻了一定的圖案以為裝飾,其中一壺有二十支破甲箭,這是為野戰時穿透甲胃準備的,另外一壺則是二十支長垛箭,射程較遠,甚至可以拿來對著城頭仰射,均為柳木箭杆。
邵勳又仔細看了看箭羽,發現是角鷹羽,雖然不是最好的箭羽,但也不差了,至少比很多人用的鵝毛羽好很多。
再看看此人身後,還有一名身著麻衣的部曲,牽著一頭驟子,拄著長柯斧,背上斜插著重劍。
府兵王二身上則是一副篇袖鐵鎧,估計是父輩傳下來的,修補痕跡很明顯,手握馬。
這些裝備都是主要的「軍事資產」,其他零碎的還有很多,隻不過都不如這些貴重,
所以,王朝末年亂世開啟,什農民起義軍宗教起義軍對上他們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幾萬人被幾百人追著砍太正常了。
一身單衣,一杆木矛,隻會種田,不辨旗號,殺人的技藝是一點不懂,隻能憑藉本能瞎雞兒槍刺刀砍·
能被起義軍打得大敗虧輸的官軍,邵勳不知道該怎評價,那得爛到什程度?
「置辦這一身,借錢了嗎?」邵勳問道。
「沒有。」王二搖頭:「征遼時斷了把環首刀,鎧甲也有些破損,撤軍時爛了個麩袋,回家後都補上了。」
「怎補的?」
「門前有榆樹,砍了賣給匠人做續車材。」
「竟要砍樹?」邵勳臉色一沉。
「不是,我是想把榆樹換成棗樹,早晚要砍。」王二嚇了一跳,連忙說道。
邵勳臉色稍霧,追問道:「裹城郡收你家多少畝租稅?」
「三戶部曲九十畝。」
「你和家人被征過役嗎?」
「不曾。」
「征遼後,左右驍騎衛左右飛龍衛將士普賜一馬,你可領到?」
「領到了。」王二高興地說道:「還是母馬哩。」
「幾歲口的?」
「三歲。」
「平日養馬,草料可足?」
「秸稈糠麩秕穀豆子混著喂,時不時再野放下,差不多夠了。」
「家幾口人?」
「老母在堂,一妻一妾,另有兒女四人。」
「過得如何?」
「大女嫁人了,夫家在李家防,亦是府兵。二女說好了人家,乃本鄉鐵匠程牛之子。三子年十一,在家錘煉武技,四子還小,幫著家牧馬放羊,乾乾雜活。」
「家有多少地?」
「百八十八畝又四十步。」
「你父竟然沒分地?」
「我就兩個弟弟。」王二說道:「二弟早年去了高柳鎮,已是多年沒有音訊。三弟給人當了贅婿,就在鄰縣。
「令尊真楷模也。」邵勳感慨道:「家可有存糧?」
「有呢。」王二點頭道:「吾兒愛用投矛,前陣子打算出些糧肉做見麵禮,請同袍教導。我不會投矛,不然這錢也省下了。」
邵勳臉色舒展了開來。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