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規範化
八月十五,行程已然不能再拖延,
清晨時分,十餘艘船隻依次出港,向東北方向航行。
長路漫漫,曹憲坐在最好的一間艙室內,隨手翻閱著船長寫的航海日誌一一對漂渝津度支校尉府而言,雖然有沙門鎮的經驗,但這是他們第一次真真正正地在遼海航行。
日誌定時記錄更新,這會墨跡未乾,曹憲便拿起來看了「旅順口山前石崖刻有『馬石』二字,極為顯眼。」
「出旅順口,一路東行,離岸過海,東收平島口,口西南有礁石。外有山,入口內拋泊,南邊一路老岸,盡頭東望有三山。正中進入內,有南北沙帶一條相連,陡岸深水,可以拋泊。三山西有南山,收進青泥窪(大連)——」
曹憲又翻看前麵的記錄。
「土人謂之『羊頭窪」者,有雙島,可避風——
「有『連陰島』者,燕王改名『連雲島」,因其多陰雲故也———」
曹憲看了許久,讚歎不已。
航海就得這來!
魏晉時亦有人航海,尤其是東吳,從丹陽會稽吳郡北上遼東,連結公孫。但滅晉之後,卻未找到航海誌要,便是水師世家鍾離氏家中也隻有部分私藏的海圖,卻也不如眼前這些詳盡。
這不光有海圖,還標注了距離山川水文天氣風土人情等等,如果航海都這搞,出事的機率一定大大降低。
可惜自漢以來,航海往往處於一種有事則用無事則遣的狀態。
需要打仗了,陸路不通,必須要航海,於是四處搜羅人手,主導此事的樓船將軍甚至是從陸師調來的,根本不懂,還要臨時學習。
不打仗了,人手盡數罷散,生計艱難。時間一長,這些剛練出來的船工將士要轉行,要忘了許多東西,幾十年過去,人都死光了,什也沒留下來。
從上到下就沒人關心這些事情。
由此可見,一個重視航海的天子能帶來多巨大的改變。
船比以前好了,記錄比以前詳盡了,人才比以前多了,還完善了各項規製,降低了航海風險。
如果都這搞,航海固然還是很危險,但比起以前動輯賭命卻要強上很多了。
海風陣陣,隨波逐流,
八月十七日,船隊行經紅崖縣(今莊河)外海,眾人舉目西眺,但見丘陵連綿森林密布。
平曠之地不多,且多位於海邊,遠遠望不真切,但看樣子大部分都沒開辟成農田,蓋因有牛羊馬匹於其中四處流動。
有人說能看見遼東國王都岩,懂行的人卻哄笑連連,根本看不見,除非你有一種能望遠的器具一一聽聞少府找來純淨的水晶,遣工匠磨鏡,但一直沒成功。
航行期間,曹憲自覺身體好轉了許多,沒那暈了,於是抽空看了看艙中的百姓。
每一次停船,這些人都能得到機會上岸休整。但一路行來,整個船隊依然有十餘人陸陸續續死去,被扔進了大海,死無葬身之地。
活下來的人臉色似乎沒以前那白了,看樣子慢慢適應了顛簸的生活。
這就好,這就好啊!
十八日夜,船隊駛近了鴨錄水入海口,俗稱安平口,陸陸續續下錨錠泊。
******
「咚咚———..」隆隆的鼓聲在山間響起,一直傳到了海邊。
曹憲上岸後,側耳傾聽了一下,發現風中隱隱傳來喊殺聲。
西安平縣派了一個名叫寇放的縣尉過來監督卸貨:部分在旅順裝載的鎧甲刀槍箭矢及糧食,等於是順路幫他們運了。
另有一些在河北采購的鐵質農具耕牛紙張瓷器燈盞等各色物品,但不多。
「曹常侍勿憂,沒打仗,不過是例行操練罷了,每年秋收後都要來的。」寇放人還怪好的,看到臨時上岸休整的百姓有些驚慌,便安慰道。
說完,看到人群中竟然還有不少妙齡女子或婦人,立刻低聲道:「曹公,能否放散一些婦人?
放心,不會折辱她們,盡數編戶齊民,而後明媒正娶。」
「不可。」曹憲立刻拒絕了,暗道錢可以給你,人不行。
不過他還是很好奇,手指不遠處的農莊,道:「我觀莊中有不少婦人啊——」
「多為高句麗人。」寇放說道:「過鴨錄水東行,幾乎全是蠻夷,有些是高句麗人,有些則不好說。」
「竟無中夏子民。」曹憲問道。
「以前或許有的吧,現在和蠻夷無異了。」寇放不以為意道。
語言風俗文化全變了,即便血脈上是漢人,實際上已經是高句麗人。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