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臣麾下的部隊,在這個時候就要進入到歐姆及利亞星域,其實也算是準備好了的,但要說急不急,其實也算有點急。
主動進入歐姆及利亞,本就是太史臣的主要使命。隻有直麵挑戰,才能夠解決蟲群和綠皮帶來的巨大威脅。
出了大問題的望月星域,也已經被處理過。鋼焰之爐換成了皮利亞斯主事,內部的相當多管理人員,有聯盟方麵的人介入,無論是行政方麵的,還是技術方麵的。
關於後者,來的人是聯盟研究院的。
星域政府的主事者被替換;科美耳的主教被判處了叛教,換了人上來,科美耳修女會也跟聖慈百合修女會接觸了起來,逐漸被吸納;各個星球也是以比較強力的方式,進行了聯盟化改...…
不破防線已經打造完畢,相對比較穩固了,周邊這些星域的本土勢力,也在加速被整合,現在基本可以被認為,是個穩固的、能夠為戰爭提供幫助的大本營。
而且,太史臣手頭上的兵力,對比他剛剛來的時候,也要充足太多了。光星際戰士就五千個了,更不要說什泰坦軍團、騎士團、更多的艦隊、修女會部..…….
時機說起來,已經是成熟了。
但確實有些急。
主動進入歸主動進入,卻也不一定非得是當下。
因為,太史臣已經知曉,綠皮獸人突然增兵了。人類部隊中,有派入到歐姆及利亞內部的偵查分隊,他們傳回來的情報提及到了一個叫做“碎骨大王'的存在。他帶領著一支龐大的獸人軍隊,抵達了歐姆及利亞,並且扭轉了蟲群與獸人之間的戰爭形勢。
這位碎骨大王,可以算是大名鼎鼎了。
人類帝國可並不是第一次跟他打交道。從大約六百年前,這頭獸人就已經登上了宇宙的舞台。他曾經在許多次戰爭之中,給人類帝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而在這些戰爭之中,人類基本沒有占到過什便宜。少有的幾次勝利的戰果,也無非就是將這頭強大的獸人王給擊退了而已。
甚至,根據一些與這頭獸人王近距離接觸過,又幸存下來的人所說,這頭獸人王是會講帝國語的。他摩下的部隊,組織結構也明顯比尋常的獸人部落強很多一這也就能解釋,為什烏魯被殺死後,這批獸人軍隊能夠比想象中快很多的重新推選出來一個新的領袖。
如果要跟這頭聲名赫赫的獸人王對上,太史臣還是覺得有點沒底。
打個烏魯就挺費勁了,更強大的碎骨,恐怕更難對付。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想著等自己手的兵力再更充沛一點,對於五大星域的力量整合再完善一些的時候,再去歐姆及利亞試試水。
然而,時不我待。
催動他下定決心,現在就入場的原因,是來源於顧航總督的一條消息:
這位聯盟的領袖,要親自來了。
在剛剛接到通知的時候,他還驚了一下。
據他所知,顧大領袖,人應該是在聯盟的核心領土,在龍鷹星域吧?他到歐姆及利亞來,那不得坐上大半年的船?
後來,仔細看了通知,才知道,顧總並不需要那長的時間,他也不是坐船過來。
靈能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顧總競然可以用幾天的時間,便跨越大半年的路程,抵達西線軍總司令部!用戰團的智庫館長莫德萊爾的話說,就是·匪夷所思*。他作為一個不算頂尖,但也大約站在頂尖的門檻上的A+級靈能者,表示自己對於顧總的能耐,是連想都想不明白要怎才能做到類似的事情的。但無論如何,這是個既定事實。
從西線總司令部,到歐姆及利亞戰場,那時間可就短了。
根據通知來看,到時候顧航會帶領著整個總司令部,以及西線遠征軍的主力,一起抵達。
抵達之日,就是聯盟正式開啟對歐姆及利亞的全麵戰爭的時刻。
而作為在歐姆及利亞周邊戰場,當下的負責人,太史臣當然也就得動起來了。
他倒不是要在顧航抵達之前就打出什成績來。但至少,他的部隊,要開進歐姆及利亞星域內部,拿下一些據點,作為不久之後的正式進攻的前進跳板。
同時,他也得盡量搞清楚,目前歐姆及利亞內部獸人和蟲群之間的戰爭,到底進行得如何了?雙方在哪兒打得凶呢?誰占優勢了?己方部隊開進去可不是瞠渾水的,而是要解決問題的。
要解決問題,自然也就得知道,最大的問題在何處。
他要做的事情,還挺多的。
三個月後,顧航如期抵達。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西線遠征軍剩下的幾乎所有的兵力。
超過八千名星際戰士,以及三千餘艘戰艦。這些戰艦當中,最為值得一提的,就是兩艘榮光女王。聯盟到現在為止,一共擁有五艘榮光女王。
其實,如果拚盡全力,不顧一切,猛力拉開新的生產線,應該會比這個數量再多一些的。
但是,性價比太低了。
十來年一艘的建造速度,是建立在有技術黑箱的支持下的。成品黑箱同時隻能維持對一艘戰艦的建造支持工作。至於用母機黑箱,拉新的生產線,用常規方法來生產榮光女.……那造一艘的時間,可能要奔著一百年去了,並不劃算。
另外有一點,就是每造一艘榮光女王,要讓她動起來,發揮出十成水平,就得顧航割出來一部分的亞空間本質,塑造機魂。每一次這做,對於他的力量損耗都是不小的。而且是永久性的損耗。不能造太多,不然他也頂不住。
五艘,已經可以了。
第六艘盡管還在建造之中,但已經放緩了速度。
目前的五艘榮光女王,一艘布置在北線,一艘布置在南線,兩艘在西線,都是各自戰場上的定海神針。最後一艘,則在聯盟大本營,鎮家底。
當顧航帶著西線這股力量到來,再加上本來就在太史臣手上的五千名星際戰士,兩千艘戰艦,這加起來,就是西線遠征軍九成的兵力了。
說實話,西線遠征軍作為一個完整的單位,實際上,還從來沒有這多的兵力,匯聚在單一戰役當中。在麥格雷宙域的行動中,他們往往是分成了十幾個、最多的時候上百個分艦隊,四處出擊的。總司令坐鎮中央,起到的是居中協調,戰略指揮的作用。更何況,在攻略麥格雷宙域的過程中,西線遠征軍的兵力是慢慢增加上來的,最開始的時候,哪兒有這多兵力給他們調用?
至於剩下的一成兵力,大部分還留在麥格雷宙域,有些世界還需要留守鎮壓;有一小部分,進入到了前進宙域的另外兩個跟歐姆及利亞關係不大的星域之中,進行常規的收複行動。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