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戰爭並非隻有武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朕聞上古 本章:第424章 戰爭並非隻有武力

    美洲,是肯定要去一趟的。

    湯昊意外來到了這個大明王朝,親眼目睹了底層百姓生活之艱難困苦,總得要為他們做一點什。

    他自問自己不是什聖母君子,但若是連一點憐憫善心都沒有的話,那與畜生何異?

    曆史上,大明王朝的糧食產量低得令人發指。

    北方一個青壯的男人,耕種一畝地,能得麥兩百多斤,因而,一戶人家倘若想要維持溫飽,若是不耕種三五十畝地,這一戶幾口人,怕是難以果腹的。

    南方的水稻產量則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不過是四五百斤而已,一戶人家,沒有十畝水田,想來也無法維持生存。

    這樣低得令人發指的產量,又隨著小冰河期的來臨,如何能養活大明數千萬人口,於是乎,流民開始出現,隨著流民越來越多,內憂外患之下,這龐大的帝國最終會轟然倒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大明中後期,早熟稻種植才真正開始在中國深入推廣,這被稱為一次農業革命,後世一些學者的觀點認為,這是世界範圍內最驚人的變革之一。

    早熟稻最早是北宋真宗時期由占城傳入福建,但還未廣泛栽種,到了明代中後期,才在南方普遍種植,尤其是促成湖廣地區轉變成為最重要的糧食輸出地區,形成「湖廣熟,天下足」的格局。

    而稻米也是自此成為明代人的主要食糧,按大明科學家宋應星的估計,占據了七成的份額。

    早熟稻推廣之後,在明代南方,一年二熟已經是最普遍的情況(不是的倒很少見),甚至有些地方是一年三熟,這樣糧食產量才得以提升了不少。

    這東西,湯昊已經命人去占城找了,找不到就順便滅了占城,沒什好說的。

    提前一步推廣種植早熟稻,盡可能地提高大明王朝的糧食產量,不知道可以挽救多少條人命。

    至少,湯昊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聽到什百姓易子相食的慘劇!

    否則,他良心難安!

    但這些都不能徹底解決大明缺糧的問題。

    除非能夠抵達美洲,將土豆、玉米、花生、番薯這些高產糧食作物帶回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橫跨太平洋,理論上能做到,順北太平洋暖流可以到達美洲,但是風險很大!

    在這茫茫大海上麵,船隊甚至要經過大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煎熬折磨,才能夠找到陸地補給!

    而且大明水師從未走過這條航路,也根本就不知道具體航線以及這條航線上麵會遭遇到什困難,颶風、海洋、礁石等等,可以說什都不知道,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會導致船隊全軍覆沒!

    雖然說,橫跨太平洋,確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後世考古學者在關島、夏威夷等地發現了與新石器時代大汶口居民一致性極高的古人遺骨,並且頭骨上保留有大汶口人拔牙風俗的痕跡,可見早在數千年之前就有部分先民跨洋擴散到這些地區。

    論及技術問題,首先是海船的遠洋航行能力。

    中國傳統海船,一直以來有著不具備遠洋航行能力,這其實隻是刻板印象。

    從唐代開始,中國海船已經可以脫離海岸,進行一定距離的遠洋航行,比如唐代賈耽所著《廣州通海夷道》,記錄了一條從廣州經南洋、印度洋到西亞和東非的航線,其中從珈藍洲(今尼科巴群島)西行十餘日到獅子國(今斯蘭卡),就是一條橫渡印度洋的遠洋航行。

    而後到了宋代,遠洋航行能力進一步發展,南洋西洋航線大多是遠洋直達,如《嶺外代答》記載「廣舶四十日到藍(今班達亞齊)住冬」,其他有藍到顧臨(進印度馬拉巴爾)三十天,顧臨到大食六

    第424章 戰爭並非隻有武力

    十天,皆是遠洋直航的航線。

    而現在的大明王朝,則是遠航船隊的巔峰時期,不論是體量還是航線,都足以滿足跨洋航行的需求。

    其次就是導航技術,大航海時代的導航技術不像後來那複雜,橫跨大洋主要靠的是等緯度航行法,大明已經掌握的牽星術,就是一種簡單的測緯度方法。

    所以橫跨太平洋,隻要找到黑潮的緯度,剩下來的交給洋流和西風帶便可,實際上即使不會測量緯度,隻要能在倭國以西找到西風帶,橫渡太平洋也不是什難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第一莽夫》,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第一莽夫第424章 戰爭並非隻有武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第一莽夫第424章 戰爭並非隻有武力並對大明第一莽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