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魯迅筆下的他們

類別:未分類 作者:作家mOIEgV 本章:談魯迅筆下的他們

    “魯迅”是他最響亮的名號。最先用的這個筆名是在發表於1918年的《狂人日記》中,自此後,魯迅被更多人所熟知。在他的一生當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中小說作品。如《阿Q正傳》《孔乙己》《祝福》《傷逝》《喊》《彷徨》等等。在魯迅的筆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都各具特色,映射出不同的社會現象。



    從《阿Q正傳》中,阿Q是末莊流浪雇農,即使在幹活方麵“真能做”。但實際上卻什都沒有,也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阿Q是眾人心中的弱者,身為一名男性,他沒有家人,也沒有任何物質基礎,可以說他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這就使得他的自卑心理越發嚴重,即便如此,阿Q也不認為自己是自卑的,每當遭遇不幸,阿Q就使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勸解和安慰。是阿Q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劇,盡管他的精神勝利法有些許的奏效,也不過是一種自我洗腦的方式,是不會真真正正的改變他的人生。周圍人的麻木也是造成阿Q悲劇的原因之一,末莊的人對阿Q知根知底,但是他們依舊輕信阿Q的話。但末莊的人也十分的現實,知道無法在阿Q身上獲得價值,就一味地取笑阿Q,何況末莊人認為,阿Q之所以被槍斃就是因為阿Q很壞。而城外的人對阿Q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他們特別喜歡幸災樂禍。魯迅對當時社會封建保守等特點進行了嚴肅批判,真實地揭露了舊中國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狀態。阿Q的命運悲劇說的並非某個個人的悲劇,是當時已經具備了阿 Q精神人格的這類人群的悲劇,同樣是當時社會的悲劇。



    《孔乙己》的中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為了控製知識分子,會把“閱讀優先”的理念灌輸給知識分子們,很多的知識分子會信以為真,將學習當做頭等大事,甚至將他們當做崇高的信仰,年又一年,他們將自己的時間全部付出在科舉考試上,一條路走到黑。他們一味地被統治者倡導的唯我主義蒙蔽了雙眼。這使得孔乙己的整個身心都浸潤在這種倡導的思想麵,同時也從言行中有所體現和表達。孔乙已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他淩駕於生活之上,也不去尋求謀生手段,也難以逃脫舊製度強加給他的自我主義鐐銬。孔乙己念了一輩子的書,但他卻沒有中過舉,那些吃酒的客人總是嘲笑孔乙己。這些譏笑和嘲諷,容易激發孔乙已內心深處的自卑,對他而言是一種莫大的羞辱,也是造成孔乙己不幸的原因。孔乙已是舊背景下的犧牲品,又因為周邊都是對他不善的人,那些譏笑和嘲諷會加重那種麻木不仁的氛圍。希望孔乙己變得悲慘的人們,不僅僅是一個兩個,而是有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即便孔乙己這個人的精神受到了社會的嚴重摧殘,他已經被撕碎。而像孔乙己這種被科舉考試擊潰的人也不止一個兩個,而是有一群群人也遭受著孔乙己的悲慘經曆。《孔乙己》深刻反映出科舉製度給知識分子帶來的嚴重危害性,揭露封建製度的“吃人”本質,體現了十分強的反封建意識。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談魯迅筆下的他們》,方便以後閱讀談魯迅筆下的他們談魯迅筆下的他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談魯迅筆下的他們談魯迅筆下的他們並對談魯迅筆下的他們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