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類別:未分類 作者:作家倪臻 本章:第8章

    站在故鄉的土地上仰望星空



    ——耿新豫《高天厚土——一個兵團子弟的圖文自述》美學內涵試讀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黑格爾



    金色秋天,一本嶄新的攝影畫冊《高天厚土——一個兵團子弟的圖文自述》(耿新豫著)(下簡稱《高天厚土》)打開在我書桌上,我再次閱讀了它。這本畫冊初版於2004年12月,2004年,對七師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對我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那一年,七師文化大師建設生機勃勃,出版了一整套22位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個人著作合集的《天雅詩叢》,我的小書也收錄其中。那一年,我們青春年華神采飛揚,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一個人對生活的理解會隨著歲月流逝與日俱深,現在閱讀這本畫冊,那些舊日熟悉的圖片和文字在我心喚起往事的回憶和新的感觸。



    歲月如梭,我們這些兵二代開始成家立業,渡過而立之年,成長和成熟起來的我們漸漸到了能反思的人生階段。父輩奉獻一生的這片土地,我們渡過童年和青年的這片土地,從瀚海大漠到一座座戈壁新城、從身著戎裝的英俊士兵到一座座聳立戈壁的父輩的墳塋——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呢?每個人心中,就像有一條痛苦和歡欣擁堵著的河流,想要傾述,想要奔騰……



    《高天厚土》封麵上,年輕的攝影家抱臂而立,站在荒漠和山巒之前,站在高天厚土之間,在一個新的世紀開始之初,他的神態是自信的、篤定的、無畏的。一張張多年前拍攝的老照片徐徐展開“我·我的父輩和兄弟姐妹、我·我的兵團和美麗的家園”,畫麵精美,文字雋永,圖文直觀易感,給人流暢的閱讀感受。畫冊是圍繞作者本人家鄉的兵團生活的再現和延伸,卻能讓人窺一斑知全貌,喚醒記憶,引發共鳴,感受到一個兵團後代心靈深處對家和故鄉的沉甸甸的情感。



    《高天厚土》是兵團第一部以圖文自述的形式出版發行的攝影文集,也是兵團第一個用這種形式對兵團及兵團史進行追溯和思考的著作,2004年出版時以媒體播放的形式舉行了盛大的首發式,對兵團攝影史來說,它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作為一個文學讀者,我卻被這本著作的思想價值所吸引,時光荏苒,父輩已已,我們及我們的後代該怎活著?渡過這一生?今天再閱讀這本畫冊,我覺得《高天厚土》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這使我心生敬意,《高天厚土——一個兵團子弟的圖文自述》是當代XJ兵團軍墾史樸實無華的曆史記錄,同時具有深刻的美學內涵:它把屬於一個時期一個人的生活感悟放在曆史和時代的大背景中加以審美,提出一個特殊群體生命價值的哲學思考並給出了答案。



    一、責任和使命,曆史與傳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文學藝術是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審美反映,把審美反映的曆史哲學性質作為對文學藝術審美價值的考察,能夠更好的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高層次本質。中國古老的哲學經典《易經》用這段話作為全書的開篇,這段話也是今天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出處,其實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高天厚土》對兵團人艱苦卓絕頑強進取的屯墾戍邊生活的再現和論述就是建立在這個基調之上的。



    什是屯墾戍邊?如果想深刻地理解和判斷當下的生活,還是先認真地看看這段生活由來的曆史吧。屯墾戍邊對XJ來說,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的話題。說它古老,是因為屯墾戍邊的曆史,從兩漢一直延續到了當代,說它現代,是因為今天的中華民族的發展繁榮再次賦予了它新的內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華民族向西拓展的偉大通道,前101年,漢朝在西域屯墾,前60年,漢設“西域都護府”,標誌中原王朝在西域行使國家主權。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還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為西域的屯墾戍邊奠定了英雄主義的基調。“屯墾戍邊,建功立業,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在西域代代傳承,唐在西域設著名的“安西四鎮”,在天山南部大力推行屯墾,絲綢之路帶來商業繁榮,文化也高度發展,唐代王瀚,王昌等詩人都寫了流傳千古的邊塞詩,在西域生活戰鬥了19年的岑參,寫下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朝邊塞詩洋溢著對漢朝開拓西域的讚美崇拜,也滿溢著征服者的自得和豪邁。



    新中國成立後,XJ兵團延續了屯墾戍邊的曆史使命,但這種延續從一開始就是以建設者的身份自居的,它的主旋律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人創造曆史,而曆史滄海桑田,人惟有不斷的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把握自身的命運。《高天厚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根本變化,並對這一變化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和解讀,把對兵團曆史的藝術表達放在歌頌勞動者建設者的主題之中:“1954年10月7日,毛澤東主席向曾經跟著他南征北戰,用雙手打爛舊世界的戰士們發出命令:‘……過去你們曾是久經鍛煉的有高度組織性、紀律性的戰鬥部隊。我相信,你們將在生產建設的戰線上成為技術熟練的建設突擊隊。你們將以英雄為榜樣,為全國人民的也就是為自己的未來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戰線上奮鬥,並取得輝煌的勝利。你們現在可以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鬥的武器捍衛祖國。’”熟悉兵團曆史的人對這一段話都耳熟能詳,然而,最初的兵團人不是征服者,可以享受前人的經濟和建設成果,而是奉命不與民爭水爭地爭利,部隊直接開進亙古荒原,軍墾人在大漠戈壁上徒手開創他們的新家園。



    兵團創世紀般的建設史就此拉開序幕,半個多世紀以來,兵團人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奮鬥,更多的流血犧牲和無私奉獻,創下了不朽偉業,人類曆史上,大概沒有哪個民族的創業史能超過兵團開發和創建的忘我程度,這種程度放在今天仍然覺得難以想象,而那時就是兵團人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作為一種生命形態,如果說兵團人的生活有什特別的話,那就是,因為屯墾戍邊的使命在肩,他們這顆種子對生長的環境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一切都已對祖國的最高利益為準則。沿著2019公的邊境線,他們在沙漠、在戈壁、在頑石、在沼澤中頑強的對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用生命印證和佑護著祖國神聖的國土,在這建設他們至善至美的家園。”



    攝影家用一張張清晰的圖片,一段段飽含情感的文字為我們記錄下了這一幕幕珍貴曆史:荒原、地窩子、窯洞房、茅草棚、挺進XJ的女兵、在耕種間隙中操練武器的女民兵、囫圇麥粒充饑的人們、老吉普車、東方紅拖拉機、在簡陋的土坯牆頭完成最初文化啟蒙的孩子們、一群人圍著吃自己培育出的炮台紅西瓜、連隊食堂蒸的滿籠的大包子、青石板上烙大餅-----父親年輕時穿著胸口印著“獎給好幹部兵團司令部”字樣的照片、攝影家自己四歲時穿著髒乎乎的小衣服憨憨地站在60年代121團連部門前……



    “真正意識到藝術是如何比所有的科學都更能啟發我們,那,就讓我們審視一個人的生動、美麗、富於表情的臉吧,無論這是在自然生活中抑或經由藝術這一媒介,從這一張臉上我們對人的本質,甚至大自然的本質所得到的認識,比起從所有詞語以及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抽象概念所獲得的都要深刻得多!”(叔本華《論美》)在《高天厚土》中,你會發現所有的照片中的場景和人物都是質樸的、歡快的、祥和的、溫馨的。隔著照片,兵團人似乎都能體會到每一張笑臉上由衷的喜悅,品嚐到兒時西瓜的清甜,聞到食堂剛下籠的熱騰騰的大包子的誘人的香氣,孩子坐在柳條編的大筐子稱體重時的歡快---這些照片讓人時而會心微笑,時而忍俊不禁,就像看小時候的我們自己的生活——



    那時候父母尚在,兄弟姊妹陪伴,左鄰右居互相幫助,一大群小夥伴們奔跑呼嘯瘋玩到深夜----苦嗎?不!不苦嗎?不!玩耍,長大,成家,立業,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去、逝去,這樣充滿愛與美好的生活畫麵,你想象不到,那時候一場大雪的反光會照瞎一個士兵的眼睛,一場感冒能奪去一個母親的生命,一場闌尾炎就能讓一對一貧如洗相依為命的夫妻陰陽相隔,一場腦膜炎就能把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變成一個傻子-----饑餓,饑餓,仿佛從來也填不飽的肚子,路邊剛發新芽的野菜都能是一頓盛宴;悲傷,悲傷,那些絕望的眼淚和哭聲,隔著漫天的飛雪和傾盆的大雨似乎還能聽見……



    沒有!在《高天厚土》,你看不到那些悲傷的肆意傾述,你也看不到生離死別的捶胸頓足,你也不會僅僅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憶,作家把一切苦難都放在靈魂深處咀嚼和消化,而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勞動者一個建設者在時代變遷中貫徹始終的由衷的自豪和自信!“受命於特殊的曆史條件,紮根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承擔著特殊的曆史使命。兵團人就像一株紮根於沙漠的胡楊,曆經滄桑,千年不朽……50年來他們使2000萬畝荒原變成了綠洲,每年向國家上繳近十億斤糧食,建起了175個機械化農場,200多個城鎮……長達5700公的邊境線上,有2019公邊防線由兵團的58個邊境農場守衛著……”身為建設者的兵團人形銷骨立,而他們腳下城市和綠洲、兵團的後代子孫在一天天崛起!他們創建的新家園就像畫冊一張張照片的天空,藍的那幹淨,那遼闊,充滿希望。



    “青磚漢瓦舞蘇袖,瀚漠鐵犁唱大風。洋溢在兵團後代臉上的是區別於任何一個部族群落的自豪與自信,他們身上有著大自然無拘無束的野性,又有人類群體生存的一致性,有子承父業的戍邊使命感,又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特殊的環境熏陶,良好的係統教育,都使得兵團人與眾不同,在西部廣闊的土地上,他們將成為兵團未來大農業生產的真正主人。”至此,兵團第一代人的奮鬥有了接替和傳承,隨著第一代軍墾戰士埋骨戈壁,對兵團的後繼者而言,他們的哲學故鄉正式形成。



    “當一個人處於純粹認知的狀態,當他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意欲及其目標,以及自己的個體性,他才可以純粹客觀地直觀事物;而這種觀照就成了真正的詩歌、藝術作品,甚至哲學論辯的真正素材和內核,或者說,靈魂。”(《叔本華思想隨筆》)在兵團後代眼,父輩的奮鬥史、生活的一切折磨和苦難都渡上了藝術超然的光輝,擁有了一份冷峻的自省的力量,人的一生,總要訣擇,哭著死還是笑著生?



    《高天厚土》為我們選擇了後者:“看一看這些兵團人,無論你在多艱苦的環境中見到他們,無論他們的一生有過多坎坷的經曆,也無論他們麵臨多大的苦難,他們流露出的目光是自信的,綻開的笑臉是真誠的……”兵團人是建設者,他們肩負責任和使命,在亙古荒原開天辟地,他們傳承曆史也創造曆史,他們俯瞰大地也仰望星空,他們把創世紀般的故鄉開創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賦予了廣袤兵團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脈,每一片荒漠,每一片草原……



    生命需要意義,人生需要價值,真正的崇高能夠穿越時光,曆久彌新,在《高天厚土》中,兵團人為崇高理想奮鬥而拚搏的無限勇氣,創造了哲學能賦予人的最高理性!



    二愛和美,藝術與不朽



    “一個深刻的靈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黑格爾)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地上的故鄉》,方便以後閱讀大地上的故鄉第8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地上的故鄉第8章並對大地上的故鄉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