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類別:未分類 作者:作家倪臻 本章:第12章

    軍墾攝影看什?



    看一個人拍的照片,感覺一個人的文化,審美,誌趣,品性,心情都在畫麵上。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常能接觸到兵團攝影家拍攝的作品,看的多了,心就有了一些感受,攝影是視覺藝術,軍墾攝影看什?淺淺地談一點。



    第一,攝影作品是攝影家人格外化的表現。



    一般兵團攝影家兼具軍人和普通民眾的中和氣質。長期的兵團生活既有恪己崇高嚴肅規整的一麵,也有質樸淡然隨遇而安的一麵,顯示在攝影作品上,很自然的表現出一種又敬畏又摯愛的特殊的攝影語言。



    如果說江南攝影是通過色彩線條架構的人文家園,踏實而又美麗,流溢出溫情和眷戀;那塞外攝影則是用荒蕪和星空創造的心靈故土,虛無卻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對於藝術創作者而言,創新是藝術生命長盛不衰的條件,兵團迥異於其他地域人文的獨特的軍墾影像是他們能創造新風格新格調新視角的莫大幸運,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那是因為早已浸入骨髓成為自身的一部分,但是攝影家的豐富的人文學養構成的千姿百態的內心世界加上兵團賦予的獨具一格的生命形態成為點亮攝影創作題材的寶貴源泉,也形成了軍墾攝影寶貴的藝術語言。



    藝術是虛構的現實,更是現實的真實。即使是這樣難能可貴的創作資源,也需要在攝影家豐富的學識、開闊的視野、超出常人的格局和發自內心的熱愛下才有可能賦予作品直擊人心的魅力,使得攝影家在眾多的創作者中脫穎而出,而保證藝術效果完美呈現的關鍵是細節。



    在帕米爾高原上,我看到了新華社記者王烈拍攝的塔吉克義務守邊員巴亞克巡邊的照片。自古以來,塔吉克民族就居住在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幹的三萬餘塔吉克人,巡邊員有兩千多人,就是說至少每二十個人就有一個巡邊員,他們祖祖輩輩自發義務巡邊,沒有編製也沒有報酬,這是一種什樣的精神和民族傳承啊,想表現這樣的主題其實並不容易。



    “圖片中,在灰白色的山巒和崎嶇的山路上,出現了兩頭黃黑色的犛牛,前麵一頭背上馱著一些物品,後麵一頭背上騎著的就是正在巡邊的巴亞克,他戴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草綠色的舊式軍大衣,裸露著臉和雙手,兩牛一人行進在漫天的大雪中……”



    照片中的巴亞克麵容消瘦,呈現高原人長期接受紫外線照射的特有的膚色,他的麵部肌肉線條下垂而堅忍,顯示一種長期忍受不良環境和承受內心煎熬的內在神情,正是他因為寒冷被迫牽起的嘴角讓我瞬間感動不已。



    “要知道,帕米爾高原屬於嚴寒的強烈性大陸性高山氣候,這冬季漫長(10月至翌年4月),在海拔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氣溫-17.8℃,絕對最低氣溫-50℃,7月平均氣溫13.9℃,最高不超過20℃,背陰處氣溫明顯低於向陽處,且分布有永凍的鹽化土。



    高山大川、深溝巨壑,朔風嚴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氣候條件下,巴亞克的義務巡邊路一走就是38年——一個人是有多愛戀自己的家園,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這樣為了它無怨無悔地付出呢?”(以上三段引用文字節選自倪臻《絲路明珠帕米爾》)



    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是講述一個故事,對作品思想高度的精確把握來自於對故事的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和深刻理解。王烈老師的這幅照片抓住了人物內心深層的感情自然流露的瞬間,引起了觀者內心的認同和共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地上的故鄉》,方便以後閱讀大地上的故鄉第12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地上的故鄉第12章並對大地上的故鄉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