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問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摸河說瞎話 本章:第14章 問佛

    馮小草有些迷茫了,她不確定這人世間什是真,什是假,她甚至都覺得不了解自己了,她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是會出問題的,她想拯救自己,她記得朋友告訴她每個人能拯救自己的隻有自己,自己若不想走出來聆聽外界的聲音,自己若不想睜開眼睛看看外麵的風景,那就沒有任何人能阻止她沉陷下去,就如同一個人陷在了沼澤地,自己一個人越掙紮,陷入泥潭的速度越快,自己的身體越難受,隻有自己想辦法爭取外界的幫助,才能突破困境,獲得新生的希望。



    “我該怎做呢?”馮小草在心思考著,她想起來了十多年前的那棵銀杏樹,她的第一份愛情在那有了波瀾,她覺得自己應該去那重新尋找自己的幸福坐標。



    馮小草又回到了那座寺廟,那棵粗壯的銀杏樹還站在那,虯蟠的樹幹盯著舒散的樹冠,靜靜地聆聽著佛響梵音。她站在樹下,內心有些失落,曾經有一個人陪著她站在這,如今站在原地的是她自己一個人,眼看著被掛在樹上的祈福簽越來越多,她心想自己的幸福終究還是沒有得到佛的眷顧,有可能是自己的心不誠吧。



    馮小草雙手合十低下頭默默地拜著,她決定這一次要為自己掛一張祈福簽,便轉身要去為自己做一次主——去選一枚祈福簽,把十多年前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十多年的事情成了她的遺憾。



    馮小草愉快的走到“法器流通處”,卻看到門外的人太多了,擁擠在那狹窄的木門外都擠不進去了,她心笑笑:“看來佛門還真是難入啊,這多人想得到佛祖保佑,不知道佛祖能忙得過來嗎?”



    馮小草的嘴角隱現出一抹笑意,她不是嘲笑,自己不也是其中之一嗎?她是忽然明白了一點——幸福是靠別人來恩賜的嗎?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外,馮小草心猶豫不決——自己是不是還要等著邁進那扇古樸的門?



    “施主,有緣”,佛音深沉。



    “哦?”馮小草疑惑地轉頭看看周圍,是誰在說話?是誰在跟誰說話?



    “女施主……?”佛音寂靜。



    “我嗎?”馮小草遲疑,她看到不遠處的的亭台上,有一青年僧人,雙手合十,笑眼微迷,看向自己。



    “施主可否借一步說話?”佛音無量。



    馮小草下意識的走向亭台,她不認識青年僧人,但她聽到了佛音召喚,那是一種莫名的力量吸引著自己走過去。



    “大師,您……?”馮小草用眼神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施主,稍安”,佛音沉悶。



    正在這時候不知道是誰敲響了這座千年古的鍾鼓,那低沉洪亮的鍾聲,驚起了庭院的鴿子,亭台一僧一俗不言不語,晨曦飄來淡淡的檀香氣息,那是風送來了大雄寶殿的燃香味,明媚陽光下的銀杏樹周圍,又圍繞了一些男男女女,小草靜靜地等著。



    “施主看到了什?”青年僧人抬手指向天空,天空萬無雲,晴空一片,幾隻鳥兒飛進院子,停留在僧舍屋頂。



    “我……。”



    “施主在心回答自己就好了”,佛音輕渺。



    馮小草站在亭台上,眼看著旁邊站著的青年僧人,單掌立佛,單手撚珠,口中在囁嚅念著。



    馮小草感覺周圍一片肅穆寂靜,原本略顯嘈雜的院子,仿佛就隻有她一個人。她看著天空,內心感覺一片純淨,這純淨的時空是多美好啊。



    “施主,寺外蓮池有蓮花”,青僧目不斜視,看著院子的眾生,繼續說:“施主可否知道蓮花之下是什?”



    “是水,是汙泥。”



    “施主看的是汙泥,可知佛祖看的是什?”佛音頓挫。



    “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沒有人逃的了塵世,佛祖也立在這人世間。”佛音繞梁。



    “施主有緣,可以去看一下心經”,佛音如縷。



    “心經?”馮小草第一次聽說。



    “施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經典之一,全文260字,是由觀自在菩薩向以智慧第一著稱的舍利弗講授的,是一場以通達一切諸法的大智慧為主旨的對話。佛教中諸事都講究一個‘緣’字,今天咱們機緣巧合,貧僧與施主共同研習一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貧僧的師傅傳授給我五年多時間了,我起初對這260個字符並沒有多少印象,但星奔川騖,歲聿雲暮,這260個字也逐漸在我的腦海刻下了抹不去的印痕。”青年僧人緩緩地說。



    既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經典之一,那曆史上自然有多位高僧大德對她進行了不同的講解,而這些講解也對普羅大眾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啟迪。



    “星霜荏苒,居儲不息,如今貧僧也試著為施主解讀一下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是我第一次對世俗世界的人講,女施主但聽無妨,也不必在意對與錯,我對施主講的心經不是按照佛教徒的標準來解讀,而是通過貧僧對整篇心經文字字麵上的理解,來通讀一個人生感悟”,青年僧人氣定神閑地向馮小草傳授:



    慈悲的觀自在菩薩啊,在體悟、弘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一妙法大智慧時,感覺到了“五蘊”都處於“自性空”(佛教上的一個術語,大意是任何事物既有它自身存在的有形或無形本體實體,也有它自身存在的內在本性實質,即所謂“空”——是相對物質形態特征而言的肉眼看不到的非物質),能夠讓眾生超越一切苦難、煩惱,感受到恬靜自然的氣息。(然而,處於人世間的每個人,每天都生存在在“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糾纏之中。)



    舍利弗啊(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我們看到的一切有形的具體事物——“色”,其實都是由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包裹在實體內的實質——“空”——因機緣聚合而成的;而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本質——“空”,其實早已“因緣際會”而成為我們所看到事物實體——“色”,所以有形的實體“色”和無形的實質“空”,其實是和合不二的一體啊。由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外界事物的感覺——“受”,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外界事物的思慮——“想”,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外界事物的接觸——“行”,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識”,也是如此。故而我們說引起眾生苦難、煩惱的“五蘊”的實體和實質,其實都是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



    舍利弗啊,我們所看到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們憑空臆造和想象的,“五蘊”的本體和實質都是“空”,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感受到、意想到的一切,都是它的內在實質——“空”——因緣際會聚合而呈現出來的“相”而已,它們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不會無緣無故的毀“滅”;不會無緣無故的染“垢”;不會無緣無故的純“淨”;不會無緣無故的虛“增”;不會無緣無故的遞“減”。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此消彼長、循環往複的。



    因此啊,在這個浩渺的“三千大千世界”,如果我們體悟到了“自性空”,那我們就不會在意眼睛所看到這些虛空無有的著“相”——那些實質上就不存在的具體的形“色”,自然也就沒有具體的感“受”、思“想”、言“行”、認“識”了,進而也就不存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了,那也就沒有“眼”看到的“色”、“耳”聽到的“聲”、“鼻”聞到的“香”、“舌”嚐到的“味”、“身”體會到的“觸”、“意”想到的“法”了。



    我們看到的形色、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嚐到的滋味、觸摸到的東西、意識的想法——這些一直糾纏我們,讓我們痛苦、煩惱、歡樂和幸福的事物,其實都是不存在的,不過都是眾生內心因貪嗔癡而滋生出的欲念之火而已。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等待審判:破碎的連接》,方便以後閱讀等待審判:破碎的連接第14章 問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等待審判:破碎的連接第14章 問佛並對等待審判:破碎的連接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