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家,還是江省,從來都沒有忽視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性,九十年代往後也注重海外先進技術的引進。
這才有華瑞電子與恩益電氣九十年代早期就立項建設的六英寸350nm製程晶圓項目;朱電子也很早就秘密籌備薄膜液晶項目。
不過,哪怕華瑞電子、朱電子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都一度躋身全國電子工業的最前列,但在資本及技術的積累上,都遠不足以支撐芯片製造、薄膜液晶這類項目的建設與運營,也是不爭的殘酷現實。
後世評價江省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2000年是絕對繞不過去的關鍵年份。
除了蝸巢新技術投資收購和永電子控股權,在東洲正式建設鴻盈科技工業園外,星視電訊也是2000年入主星視恩益,推動總投資逾百億的八英寸180nm製程晶圓項目建設。
同年奈田英男與熊誌遠推動芙蓉財團與智埔投資、星視電訊、新宏亞科技共同成立新榮科技(NH),承擔現代電子的海外運營權,確立中國戰略,將生產、研究工作往江省傾斜。
同年在蘇安建、陳璋民等人的推動下,朱電子聯合華瑞電子、盈投控股、東信集團、智埔投資、新宏亞科技、星視電訊等公司,籌資十億美元組建跡美電子集團,收購現代電子的液晶顯示業務部門,並推動秣陵第四代薄膜液晶項目的遷建工作。
這些項目到今年都陸續建成,與鴻盈科技、星視電訊以及江省成千上萬家原有、新建以及新引進的電子企業一起,共同組建了江省電子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壯美圖譜。
不過,蕭良心很清楚,還遠沒有到可能歇一口氣的地步。
單以跡美電子的薄膜液晶項目而言,在收購現代電子的液晶顯示部門之後,主要依賴原技術團隊完成第四代薄膜液晶項目的遷建並順利投產,就能算掌握薄膜液晶的製造與新一代技術的研發、開發能力了?
沒有三四代薄膜液晶生產線的跟隨開發與建設曆程,以中方管理、工程技術人員為主的團隊,有可能真正成長、成熟起來?
為了促使跡美電子的團隊,盡快掌握薄膜液晶技術的迭代開發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表麵的生產管理上,計劃在東洲落地的新一代薄膜液晶生產線也已經開始籌備了。
而星視恩益的中方團隊想要真正成熟起來,也離不開新項目建設的鍛煉。
蝸巢科技沒有對跡美電子直接持股,一直以來都主要是通過東洲市屬國際信托投資(東信)、盈投控股、熊誌遠(總計持有跡美電子30%股權)以及與蘇安建等人的私人關係,施加間接影響力。
在為期三天的射陽招商引資大會結束之後,蕭良回到秣陵後,就通過奈田英男、熊誌遠等人,向各方傳達他的主張:他希望跡美電子的新一代薄膜液晶項目,能與星視恩益的新製程項目一樣,都采用恩益電氣技術及生產裝備,與恩益電氣結成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以更快的速度、熱情,推進全新的芯屏發展計劃。
蕭良的主張第一時間就受到恩益電氣方麵的熱烈歡迎。
恩益電氣副社長田村保和率領半導體事業部與液晶顯示部門的人員,七月中旬再次赴中,與秣陵市政府等各方進行技術、產業發展的溝通交流,同時展示宣傳他們在這兩個領域的技術儲備與裝備製造能力。
時間很快來到八月底,袁可飛回到香港,參與星視電訊每月一次例行的董事會議。
在董事會議上,他匯報了星視通訊電子夏季銷售以及射陽工業園的奠基動工等情況。
董事會議過後,袁可飛便與鄭仲湘、周培薇、陳逸森等人告別返回家中,卻不想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不久,鄭仲湘秘書的電話就打了過來,要他前往深水灣鄭家大宅。
鄭仲湘在其母八十年代末猝然離世後,就從深水灣鄭家大宅搬出,在香港另有住所。
袁可飛知道突然通知他去鄭家大宅,很顯然不是鄭仲湘,而是老爺子鄭基勝或者大公子鄭仲澤有什事情要他當麵匯報或相商。
袁可飛在暮色中坐車趕往深水灣鄭家大宅。
這是一棟三麵環山、宛如城堡般的超級豪宅,主樓乃鄭基勝與鄭仲澤夫婦以及四名孫子輩居住;另有附樓作為保姆、園藝師、廚師以及保鏢等三十多名工作人員的宿舍及工作間。
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袁可飛來到大公子鄭仲澤夫婦居住的主樓二層會客廳,看到鄭仲湘、黃永峰、陳逸森、周培薇都已經趕到。
雖然說長實集團在港島已經算根基深厚,鄭家也早已經躍居港島第一豪門,但由於鄭基勝結婚生子較晚,大公子鄭仲澤今年也僅有三十八歲,作為市值六七千億的超級集團的繼承人、副董事長、總裁,可以說是年輕得過分。
二公子鄭仲湘今年三十六歲,執掌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放諸全球也絕對是年少有為。
“袁可飛八十年代中葉就受鄭基勝的邀請,加盟香港電訊擔任副總裁,也一直深受信任。他進出鄭家大宅還是比較輕鬆隨意的,跟大公子鄭仲澤打過招呼,沒看到鄭基勝的身影,問道,”董事長他人呢?“
“就等你過來,”黃永峰轉過頭,吩咐站樓梯口的鄭府女傭,“翠姐,你跟董事長說一聲,可飛過來了。”
片刻後,時年已經七十五歲的鄭基勝從頂樓走下來,除了頭頂有些稀疏外,精神矍鑠,偏瘦一些的身形挺拔依舊。
“坐坐,”鄭基勝習慣站著說話,卻示意袁可飛等人都坐下來,說道,“蝸巢科技暗中推波助瀾,這迫切推出新的芯屏發展計劃,針對仲湘的用意很明顯。接下來星視如何應對,我想聽聽大家,特別是可飛你的意見!”
袁可飛在內地主要負責星視通訊電子的業務,晶辰微電子鬧出芯片造假的醜聞,梁銘章等人請辭後,才合並到星視通訊電子受他一並管理。
袁可飛對星視恩益的大體情況也是清楚的,雖然事先沒有溝通,但見董事長開門見山就說蕭良暗中推動這事,針對星視電訊的用意明顯,也不難猜測董事長、大公子、二公子以及黃永峰、陳逸森等人對這事的抵觸態度。
袁可飛看了周培薇一眼,見她臉上也有微微驚訝之色,心知她應該也是第一次被請到這樣的場合討論新的芯屏計劃。
袁可飛稍作沉吟,斟酌用詞道:“內地中央政府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視與扶持力度,絕對是空前的,也能預料到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將是持續的,未來還有進一步加強的可能。因此,星視電訊倘若能進一步加碼更先進製程的晶圓製造,以及更大基板尺寸的新一代液晶麵板投資,無疑能進一步鞏固我們在內地的地位,獲得內地極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官員的友誼。不過,就全球範圍而言,明確有計劃發展先進製程的晶圓廠商,從上一代二十九家廠商縮減到如今的十九家,有計劃發展新一代液晶技術的廠商縮減規模也大體相似,可見這兩個領域的攀登是何等的艱難。就算蕭良主張跡美電子、星視恩益發展新一代芯屏產能的技術來源恩益電氣,對自身要不要發展更先進的液晶、晶圓製程技術,也是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單純從商業角度來看,過於倉促的上馬新製程項目,不能算是明智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冒險。”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