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始,莊重文文學獎已經辦了三屆,每年對三部(篇)作品予以重獎。
每獎10萬元的獎金,堪稱中國文學獎項評選的獎金天花板。
憑借著豐厚的獎金,莊重文文學獎在這幾年影響力與日俱增,儼然已經穩壓茅盾文學獎一頭,成為國內第一文學獎。
但莊重文文學獎在文學界所取得的地位和影響力,又絕不僅僅是因為獎金。
《大家》雜誌也舉辦過“大家文學獎”,也是10萬元的獎金,但也隻是圖了一時熱鬧,後續並沒有形成大的影響力。
顯然評獎這種事,僅靠著高額的獎金顯然是行不通的。
文學界也時常有討論,為何在各類文學評獎日漸銷聲匿跡,連茅盾文學獎都不時跳票的情況下,莊重文文學獎卻依舊能夠每屆如期舉行,並且評出文學界較為認可的作品呢?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覺得歸根結底還是當年林朝陽給莊重文文學獎打了個好基礎。
在國內的眾多評獎當中,莊重文文學獎不管是評獎製度還是組織架構都堪稱獨樹一幟。
采用大學生作為獎項的初選評委,當年還在文壇引起了廣泛的爭論,許多作家、評論家對這個做法並不感冒。
他們普遍認為,大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和閱曆遠遠無法和專業評審相提並論,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一項國家級文學獎項的評審。
但事實證明,這些人都犯了經驗主義和迷信權威的錯誤。
許多大學生也許深度並不夠、人生閱曆也沒什豐富,但他們的平均文學素養卻幾乎可以說是站在了這個國家的巔峰。
在這個11億人口的國家當中,你幾乎找不到平均文學素養比大學生還高的群體,哪怕是那些高校教師和中高層官員也不太可能。
如作家、編輯、評論家這類專業的文學從業者,如果單獨拎出一小撮頂尖群體,倒是能比大學生群體強。
但問題是隻要是圈內的人,評獎肯定會有傾向性,自然也就容易影響獎項的公平。
所以綜合來看,當年林朝陽堅持以大學生群體作為莊重文文學獎的初審評委,簡直是再正確不過的事了。
這種組織方式保證了獎項入圍作品的水準,真正做到了優中選優,且極大的避免了在初選階段就出現滄海遺珠的情況。
畢竟大學生們的精力實在旺盛,很有“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幹勁,哪怕是再椅角旮旯的作品,他們都能翻找得到。
莊重文文學獎的評獎專注於這個文學領域最重要的文學體裁,除了大學生們的積極貢獻,當然也離不開評委會的努力。
按照評審製度,莊重文文學獎的評委會將由作家、編輯、評論家、電影家、戲劇家、學者等文藝界骨幹力量組成,除此之外每年還有少量的普通讀者加入作為評委。
豐富的評委配置也讓莊重文文學獎的評選更能傾聽大眾的聲音。
6月初,燕京的天氣逐漸由春日的溫和轉向盛夏的炎熱,這天一大早,太陽便以掛得老高,小六部口胡同內外熱鬧非凡。
轉眼間莊重文文學獎的評獎已經來到第四屆,作為國內如今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今年的評獎名單一經公布便受到了許多媒體的廣泛關注。
“於華!於華!”
《文藝報》的記者在胡同口逮住了剛下車的於華,詢問他得獎的心情。
早在一周之前,第四屆莊重文文學獎的獲獎結果就已經公布了,於華憑借著《活著》獲得了這一屆的最佳中篇獎。
再加上《活著》的同名改編電影由章藝謀執導,剛剛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斬獲殊榮,於華的獲獎一下子就成了記者們關注的焦點。
“做夢都沒想過能得莊獎!”
於華的一句話把記者給逗樂了,聊了幾句感受之後才把他放走。
說話之間,胡同又走進了幾個人,得虧《文藝報》的記者跑各種座談會、文學會議比較多,要不然還真認不出來。
程忠實、京夫、高建群……幾人都是這兩年國內文壇炒得火熱的“文學陝軍”的代表性人物。程忠實走在人群中間,意氣風發,今年莊重文文學獎的最佳長篇獎就是頒給了他的《白鹿原》。這部在麵世之後便飽受文學界盛讚,去年六月出版之後也創下了極佳的銷量,短短三四個月間便賣出了六七十萬冊。
記者攔著幾人聊了幾句,才和他們一起走入了小六部口胡同的西院。
院門口“作者之家”的牌子跟幾年前比起來稍顯陳舊,可在今天看起來卻格外閃耀。
距離頒獎還有半個小時,院子已經聚集了許多人。
其中包括了評委會成員、文化宣傳領域的幾個官員,全國文協和各省文協的一些同誌還有受邀出席的作家、編輯和評論家。
這些人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或站在院內石榴樹下,或站在屋簷下,或坐在遊廊兩旁的欄杆上,也有人跑到廂房安逸的坐著聊天。
大家聊天的話題除了寒暄之外,關注最多的還是幾部(篇)獲獎作品。
今年的獲獎名單公布後可謂眾望所歸,長篇獎由程忠實的《白鹿原》獲得,中篇獎由於華的《活著》獲得。
短篇獎的評獎有些許特殊,不是頒給一篇,而是頒給了一個係列作品一一馮濟才的《俗世奇人》係列。
七十年代末以來,中國當代文學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關注和探討現實的短篇頻頻在社會上產生重大的影響力。
這其中當然離不開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的繁榮和廣受歡迎。
如《傷痕》《班主任》《牧馬人》等一大批短篇作品被人們廣泛並耳熟能詳。
放眼國際文壇,這種短篇的異常繁榮並不常見。
進入到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文學浪潮的逐漸過去,短篇也落寞了下來,近幾年來國內文壇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誕生過什有影響力的短篇了。
馮濟才的《俗世奇人》係列七篇短篇今年年初一口氣在《收獲》發表,受到了文學界的高度評價,在讀者群體也收獲了無數喜愛。
《白鹿原》《活著》《俗世奇人》係列,三部(篇)作品既在文學界贏得過高口碑,又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獲獎名單公布後,自然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但隻要是評獎,總有人覺得會有遺憾,今年的莊重文文學獎也是如此。
有些人認為賈平娃的《廢都》應該獲獎,有人覺得王安憶的《紀實與虛構》如果不是遇到了《白鹿原》其實也值得一個獎項。
還有人談到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認為這部應該有評獎資格,如果這篇能夠參評的話,說不定能拿到最佳中篇獎。
後世鼎鼎大名的王小波現在在國內文壇名聲不顯,他的代表作之一《黃金時代》在前兩年由灣島《聯合報》連載。
後又在灣島、香江相繼出版,而在內地反倒是直到今年才出版,也並沒有引起什太大的反響。由於在內地是今年才出版,所以沒有參評資格。
眾人議論紛紛,另外還有不少記者在拉著人采訪,如《文藝報》《人民日報》《燕京青年報》《文匯報》《明報》等媒體今天都派人來了,院一時熱鬧非凡。
眼看著距離頒獎時間越來越近,於華、程忠實和馮濟才等三個獲獎作家不由得有些緊張。
這個時候,本屆莊重文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孟偉哉、全國文協D組書記和林朝陽由垂花門走到院當中。三人進院時說說笑笑,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同誌們好!”馬烽率先向眾人揮手打了個招呼,院內立刻響起一片掌聲。
緊接著孟偉哉也跟大家打了個招呼,輪到林朝陽時,他態度正式的朝在場眾人鞠了一躬,以示尊重,現場掌聲更熱烈了幾分。
見馬上就要到頒獎時間了,孟偉哉走到了正房門口的台階上,立刻吸引了在場眾人的目光。“尊敬的各位領導、文學界同仁以及在場的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第四屆莊重文文學獎的頒獎會……”
孟偉哉是評委會主席,今天的頒獎會由他率先開場致辭。
林朝陽同著眾人鼓掌捧場時,李拓偷偷摸摸湊到他身旁,問:“你們幾個剛才在東院商量什呢?”“沒什。”
“你這就沒意思了。沒什你們幾個湊到一起幹什?把我當沒見過世麵的雛兒?”
林朝陽無語的看了他一眼,“你怎這八卦?”
“這怎能叫八卦呢,我是關心文學界的發展動態。”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