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四 平壤城內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流口水的老雞 本章:第六十三章 四 平壤城內

    事情要追溯到盧炫戰死之前二十天。

    就在鄭夢龍登陸大同江南岸之後,南岸的高麗百姓為了避難紛紛逃往平壤城方向。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平壤城居然城門緊閉,拒絕這些子民的進入。於是上演了一幕城牆上下的悲喜劇,城下百姓的哭喊聲震天動地,城上士兵迫於命令卻不能打開城門。最後這些百姓不得不轉而向南部逃亡,這其中大量的老弱婦孺倒在了漫漫長路上。

    之所以會演變成這樣的慘劇,歸根結底隻是因為一個人的私欲而已。那就是高麗宰相阿乙支。阿乙支為了確立自己的權威,控製了平壤城的上上下下,任何不利於他的消息都無法傳到國王崔文德的耳朵。如果單就這一點而言,阿乙支絕對稱得上成功——這幾年崔文德完全與外界隔絕聯係,高麗國上上下下的窘境他一無所知,每天沉迷於酒色之中。崔文德原本並非是這樣的國王,隻不過他得到的消息是常邈死後突契軍隊與絹之國開戰,絹之國軍隊再無力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針對高麗,可卻不願承認失敗,因此兩國邊境地區時常還是會爆發小規模的戰鬥,在這期間盡管老將軍李成會不幸戰死沙場,4,但是總體局勢正在逐步好轉,百姓正漸漸恢複著農業生產,國家正慢慢走向正軌。隻要這種局麵繼續下去,絹之國最終必定會被迫接受和平協議,高麗重新向絹之國稱臣納貢,然後就會徹底翻過這一頁了。

    如果這不是阿乙支編造的謊言,那崔文德當然可以安心躲在後宮逍遙了。可是崔文德固然有不少毛病,卻也並非一個完全一無是處的國王,為何他沒能看出阿乙支的謊言中有許多不和常理的部分呢?在這一點上那些傾向於偏袒崔文德的曆史學家認為是因為阿乙支完全控製了平壤。崔文德即使有意從其他大臣那得到真實情況,所獲得的說辭也和阿乙支的說法如出一轍,凡是可能發出不同聲音的人都被阿乙支排擠出了京城。因此在多方共同證實同一事物的情況下,崔文德也就隻能相信這確實是事實了;而另一些曆史學家則認為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崔文德本人願意相信這些謊言是真的。縱觀崔文德的一生中,與絹之國開戰是他做的最大膽也是最愚蠢的決定。成功打敗倭國的經曆激發了過度的自我膨脹,再加上阿乙支的促成,造就了這一錯誤。而崔文德對這個錯誤,或者說對這個決定是否是錯誤的懷疑,在常邈險些攻陷平壤的那一刻達到了頂峰。雖然那一次災難由於李勘成的個人行為而奇跡般的得到了遏製,但對於崔文德的自信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高麗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念頭被他的內心確立了起來。麵對自己犯下如此可怕的錯誤,甚至是可能毀掉他前半生所有辛苦的錯誤,崔文德退縮了。他本能的不願意見那些曾經反對與絹之國開戰的大臣們,害怕受到他們的責難。自我譴責使得麵對他們都十分困難。相反的,支持自己的阿乙支卻因此獲得了他的信賴,阿乙支無形中成了崔文德的擋箭牌,用他去擋住那些不願意見到的大臣們,那大臣們所怨恨的就是阿乙支而非他自己了。

    不論這兩者的推論哪一種更接近於事實,平壤城的局麵就是這樣被確立起來的。阿乙支對平壤城的精神圍困早於絹之國軍隊之前幾年就開始了,如今他當然不會允許有可能打破他謊言的百姓們進入城內,對阿乙支而言這些人簡直就來解救平壤包圍的援軍一樣。當然要阻擋在外才行。

    可是就算是阿乙支本人也明白,自己的謊言已經瀕臨崩潰了。百姓們驚天動地的哭喊聲就算是聾子也會聽見。即使身處皇宮內院的國王也不可能完全聽不見。那他就必須麵對國王陛下的質問了。

    武將出身的阿乙支並不是蠢材,他從敵我態勢的報告中清楚分析出了盧炫的戰術和絹之國的目標所在。在他看來,麵對現在的局勢,盧炫應該退回平壤城堅守,然後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給盧炫安上作戰不利的罪名,然後重新把高麗國的軍權掌握到手中。憑借著平壤城的城牆。以及盧炫之前對絹之國軍隊的消耗,絹之國軍隊應該無法長久留在平壤城下的。長期遠征造成的兵力空虛,突契國不會對這樣誘人的局麵置之不理,再加上遠征造成的糧食短缺,會在最後關頭拯救平壤城。一旦作戰成功。那他將是拯救高麗的英雄,同時也成為高麗唯一掌握軍權與政權的大臣。

    可是事情的發展總像是和阿乙支過不去一樣,他所期待的事情從來不可能發生。盧炫偏偏對於在大同江南岸登陸的鄭夢龍部視而不見,死守在大同江北岸和絹之國拚死作戰。阿乙支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而此時崔文德國王的傳喚也已經到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地烈風》,方便以後閱讀天地烈風第六十三章 四 平壤城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地烈風第六十三章 四 平壤城內並對天地烈風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