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拿著海寇的火銃認真的看,試過之後也是這樣想的。
錦衣衛鄙夷道:“這火銃比之神機營的差多了。”
楊善問:“差在哪兒?”
“射程差,點火的時間長,每三發就要填彈,連銅管都差,我剛摸了一下,隻是三發,銅管就好似著了一樣,填彈兩次,必定炸膛。”
楊善轉著手中的火銃道:“可這樣差的火銃,我們的官兵也不是誰都能擁有的,也就是說,隻要對上,我們的官兵就吃虧。”
錦衣衛:“他們一船也隻有十五管火銃。”
楊善麵沉如水:“他們是匪,我們是兵!泱泱大明,當每一個官兵的武器都優於匪才是。”錦衣衛沉默。
楊善握緊手中的火銃,道:“把所有武器都收起來,火器和冷兵器分開放。”
清點時,錦衣衛發現兩條船上的火銃都少了五六管。
一條船上隻清點出十管,一條船則隻有九管。
錦衣衛看向正在給傷兵包紮的潘筠幾人,磨了磨牙,還是沒去找他們,隻是將此事上報。
楊善略一沉思後道:“他們立了大功,缺了就缺了吧,剩下多少造冊記上。”
錦衣衛一直懷疑在琉球被伏擊時的大炮也被潘筠幾人藏起來了,他是知道這些修者有神通的。他們看過現場,沒看到那些大炮被移走的痕跡,留下的那一門大炮也很可疑,怎偏偏是那個角落的大炮被落下?
若是海寇移走,那應該才是最好移動的。
錦衣衛懷疑楊善也有此懷疑,隻是他什都不說。
楊善自然不說,去過一次倭國,他知道,將來和潘筠合作的機會會很多。
她願意將銀山和港口獻上,他便看到了潘筠的忠君愛國心。
她有此心意,又有此能力,楊善自然願意厚待她。
國士,國士,國當厚待之。
誰忠君愛國不想獲得錢財和榮耀?
所以楊善對戰利品遺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那幾管火銃是潘筠拿的,還是其他官兵拿的。除此外,該給他們的功勞也當給。
茫茫大海,每次出行都是九死一生,後勤自然要做好。
統計好傷亡人數和俘虜,天也亮了,楊善開始寫折子給眾人請功。
他不偏不倚,將所有有功之人都列在折子上,此戰潘筠和玄妙是首功,還有紅衣俠女小紅和紅顏……楊善寫到這一頓,微微蹙眉,問站在一旁的錦衣衛:“潘筠隊伍中那兩紅衣女子是什身份?籍貫何處?”
錦衣衛掃了一眼,知道他要為眾人請功,便躬身道:“下官這就去問。”
楊善點了點頭,繼續寫。
而船隊也在加速前行,海寇的兩條大船都成了他們的戰利品,船上的旗幟被放下,換上了大明的旗幟,浩浩蕩蕩的朝泉州而去。
剛剛經曆過海寇伏擊,楊善卻讓人降低船速,所以預計當天傍晚到達的船隊到了晚上還飄在海上,隻是距離泉州港越來越近了。
楊善白天一口氣寫了兩封折子,其中一封是針對海禁、海寇、海關以及水師的建議,簡稱海事十疏。他一口氣寫完,潤色過後抄在折子上,外麵夕陽就能落下了。
楊善將折子收好,背著手走出船艙,看著天邊和海際絢爛的夕陽,他有一種感覺,若海事十疏得君王看重,那大明將迎來更大的朝陽;
若海禁繼續,以現在海寇的發展速度,大明隻怕真的要如這夕陽般,雖絢爛,卻遲暮。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