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要回到大同城,可以從側邊繞過去,那還是大同的範疇,有郭登和鄺埜守著,敵軍來不了,我們已經走過那條路,再走就熟悉了,也安全。”
皇帝被說服了,走過的路再走一遍總是安全的。
大軍改道,調頭回去,曹鼐氣樂了:“前麵就是城池,入城便安全了,就算有敵人埋伏,難道我們十多萬大軍是吃素的嗎?井源呢,他不是先鋒軍嗎?”
“駙馬都尉奉命回城探路,已經走了一刻鍾了。”
曹鼐隻能帶著其他大臣去勸皇帝。
但他們連皇帝的麵都見不到,也就隻能站在禦駕外和王振大眼瞪小眼。
大戰來得猝不及防,先是井源在前進到大同某側時遇上一支敵軍,雙方猝不及防下交手。
而當下,鄺埜才拿下郭登,威逼利誘他交待大同實際軍情,剛把援軍分成三路,和大同駐軍分到一處鎮守大同。
恰在此時,斥候發現敵情,有兩支瓦剌軍隊竟然在悄悄滲透過大同的一處防線,人已經進了一半。
要不是他們的援軍正好趕過去撞了個正著,隻怕後路被人截斷都不知道。
倉促之下交戰,傷亡慘重,好在將大部分瓦剌軍打出了防線。
鄺埜看著傷亡數據,心痛不已,在自己的日誌上寫下:“反應速度太慢,雖英勇,但敏捷不足,五軍營竟懈怠至此,待回京,一定要抓緊練兵,再不能懈怠。”
待寫完日誌,他立刻將大同的情況寫下,讓人快馬加鞭去追皇帝,上報軍情。
同時他們查到瓦剌的中路大軍已經逼近宣府,但不知實際戰況如何,但考慮到大同防線如此,他怕宣府也守不住,在信中催促皇帝急行,以回到京城為第一要務。
鄺埜估計了一下,順利的話,皇帝傍晚車架便可入蔚州,待皇帝安全,他便將也先主力找出來,先剿主力,再合圍,關門打狗,將潛入後方的敵軍全都找出來一一
鄺埜計劃得很好,卻不知皇帝走到一半就轉向東北,往宣府去了。
等斥候發現,禦駕和也先的中路主線已經無限靠近,不僅皇帝和王振等人嚇了一跳,也先大軍也嚇了一跳。
然後他們迅速反應過來,不顧軍隊人數的差異,直接衝擊起禦駕。
也先大軍騎兵厲害,他們並不戀戰,直接穿插作戰,衝完就走。
王振命宋瑛斷後,他則帶著主力軍護著皇帝手忙腳亂的跑。
宋瑛戰死。
皇帝終於感覺到不對,迅速接過指揮權,先是命恭順伯吳克忠和都督吳克勤斷後,又命朱勇和永順伯薛綬去支援被瓦剌軍纏住的駙馬都尉井源,然後禦駕慌忙往宣府奔逃。
英國公見皇帝慌張,不得不撐著病體幫忙整頓大軍。
王振大罵鄺埜和郭登守城不利,竟讓敵軍突破防線,還隱瞞不報。
英國公卻道:“這是主力,應該不是西路大軍,像是中路大軍,他們之前目標在宣府,現在怕是在禦駕上。”
英國公咬了咬牙道:“已走到此步,再回撤也來不及了,命楊洪即刻帶兵來援,守住宣府南側,決不能讓也先大軍斷了我們的後路。”
王振煩躁道:“宣府大軍追著我們殺,我們現在正往南撤,他們怎可能繞過我們到後方,不如讓楊洪即刻出兵擋住追擊而來的大軍,從宣府西北出兵支援我們。”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