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宋遼交易(1)
耶律洪基打發走趙孝儼後,便若無其事的帶著人,來到這行宮的正殿,坐到了那禦座之上。
沒過多久,便有著禮部的官員,引領著來自南朝宋庭的使者,來到這殿上。
“奉大宋皇帝陛下之命,大宋中書舍人林希,謹賀大遼皇帝天安聖節,恭祝陛下萬福永康!”
說著,那位穿著緋袍,戴著展腳襆頭,看上去儀表堂堂的南朝文臣,便躬身而禮。
耶律洪基聽著,頓時便隻覺神清氣爽,無比暢快!
因為,對方說的是【奉大宋皇帝陛下之命】來賀【大遼皇帝】。
而在過去,準確的說,在大安二年之前,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
那時候,南朝來使,最多說一句【恭祝北朝皇帝如何如何】。
甚至,在有些時候他們會說‘恭祝大契丹皇帝如何如何】。
哪像現在這般,以大遼相稱?
這說明了什?
說明,大遼在他耶律洪基的治理之下,連素來傲嬌,不肯承認大遼也為【中國】的南朝君臣,也是不得不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顱,將宋遼對等看待。
爽!
耶律洪基心中忍不住的想起了,數十年前,南朝文宗歐陽修,在寫《新五代史》的時候,將大遼列入【四夷】範疇的事情。
嘴角就微微翹起來,心情越發的燦爛了。
因為當年此書傳到遼境時,他的父皇看了後頓時勃然大怒。
立刻通過所有外交渠道,對南朝表達了嚴重抗議和強烈不滿。
你們憑什將大遼,列入【四夷】?!
誰給你們的膽子?
嗯?
我大遼早在太祖立國時,便已尊孔子為聖人,開科舉取士,用文臣輔佐。
聖宗以降,更是【儼然中華】、【巍巍文教盛世】。
於是,一場口水官司,就此而起。
南朝的士人,堅持【君子尚居中正,王者求大一統】,認為大宋居中,合該中國正統。
而遼乃北方異族,即使是【用中國禮儀】,也不屬中國,更不要說什有正統性了。
彼時的遼國君臣則主張【諸侯行夷禮則為夷,從華禮則為華】,所以大遼也屬諸夏。
所以宋遼關係,實乃春秋的秦晉、齊楚關係。
隻不過,在文化領域,大遼確實不是南朝文人的對手。
沒幾個回合,就被南朝的文人,駁的啞口無言。
沒辦法,隻好在重熙七年的科舉考場上,出了個《有傳國寶者為正統賦》的題目來挽尊(遼人把遼太宗從後晉得到的寶璽,偽裝成傳國玉璽,以此作為爭奪正統的法理之一,遼聖宗還因此寫過詩,稱頌遼國的正統性)。
可敗就是敗了。
嘴炮沒拚過是事實!
但好在,南朝在戰場上,一敗塗地。
西北的元昊反叛,南朝平叛,三戰三敗,底褲都被人徹底扒下來了。
這就讓當時的大遼,無比興奮了——你汴寇連黨項人都打不過,算什中國?還敢和我傲嬌?還敢把我列入四夷?
我呸!
自古以來,有這樣的正統嗎?
想想大漢,想想大唐,什時候被人這羞辱過?
再看我大遼,乃大漢之苗裔,大唐之臣妾。
今漢已不存,大唐滅亡。
這中國正統,合該為我大遼繼承!
爾等汴寇,不過是竊據中原之賊!
於是,派劉六符南下,一番威逼利誘,逼著南朝簽下了重熙和議的條約。
奈何南朝的嘴,那是真的硬!
哪怕在戰場上被黨項人把臉都打腫了,哪怕在談判桌上被劉六符嚇的瑟瑟發抖,簽下了新的和議。
可那張嘴,卻是一點都不肯服軟。
以至於他耶律洪基的父皇到死,都沒有等到,南朝君主服軟的國書。
但現在……
他的父皇、祖父、曾祖父,辛苦一生都未能得到的南朝承認。
卻在他手中實現了!
南朝新君即位之後,屢次遣使過來,使臣們雖然態度依舊傲嬌。
可措辭和國書內容,卻讓他大大的舒爽。
就像現在,那殿上的南朝文臣,雖是昂著頭,一副【士可殺,不可辱】的作態,努力將他和他的臣子,想象成茹毛飲血、蠻橫粗鄙的夷狄。
但嘴上,卻還是不得不說【謹賀大遼皇帝天安節,恭祝大遼皇帝萬福永康】。
這樣的姿態反而,讓耶律洪基的心情更加舒坦、清爽。
於是,他輕輕嗯了一聲,就像年輕的時候,遇到了美人一般,柔聲道:“舍人免禮!”
又吩咐左右:“快快給大宋使臣賜座!”
便有人搬來了,北地的椅子,放到殿上。
等宋使坐下來後,耶律洪基就微笑著問道:“貴國皇帝陛下與太皇太後、皇太後近來可安?”
“謝大遼皇帝關懷……”林希臨襟正坐,如同他的無數前輩般,在這北虜的朝堂上,挺直著腰杆,把胸膛高高挺起,努力的鼓足中氣,維持著大宋士大夫的驕傲,不卑不亢的回答著:“我主皇帝陛下、太皇太後、皇太後殿下,一切皆安!”
“我主,還托外臣,向陛下問好,並向大遼皇太孫殿下問好……”
“請舍人回國後,代朕轉達對貴國皇帝的感謝,待到今年興龍節,朕自當遣使回謝!”耶律洪基輕笑著回答。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