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陛辭
元佑二年十月壬午(初四)。
汴京皇城,宣德門上。
趙煦矗立在這高聳的城樓上,目送著呂惠卿向宗回高公紀三人領銜的熙河文武大臣們,遠去的車馬。
太皇太後和向太後,也都站在他身邊,流著眼淚,目送著親人離京。
此刻,與太皇太後向太後一起流淚的,還有汴京城的無數婦孺。
因為,這一次回京,有大批的京中勳貴,走通了向家高家的關係。
將他們的子侄,塞到了這兩位國親身邊。
這是汴京人的常規操作。
過去數十年,每逢西北有所進展的時候。
這些勳貴家族,就會想方設法的,將自己家族的子侄,送到前線去,建功立業。
仁廟時,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三戰敗北後。
整個汴京縞素,幾乎家家戴孝。
高遵裕開邊,其身邊汴京幕僚,多達數十。
在其軍中用事的汴京人,更是高達千餘。
當其敗軍於靈州城下的消息傳回汴京,大半個汴京,都是一片哭聲。
這也是主和派,能在朝中有聲音的緣故——戰爭失敗,死的不止是那些與汴京人毫無幹係的丘八黔首。
也有他們的父兄子弟!
不過呢,去年大宋大勝西夏吐蕃聯軍後。
汴京人的心思,就再次開始活絡起來。
等到向宗回高公紀回京,無數和向家高家有關係的人,都開始想方設法的求情了。
大量勳貴外戚以及和這些人有親戚關係的人,都在拚命的往向宗回高公紀身邊塞人。
於是,當今日呂惠卿向宗回高公紀陛辭離京時。
他們的隊伍,多了上千名汴京人。
有外戚勳貴家的子弟,也有禁軍將校的子侄。
但更多的,還是普通的汴京人。
至於你要問,一個汴京百姓,是怎走通的皇親國戚家的門路的?
答案很簡單——幫傳帶。
這些人可能或許攀不上向家高家的關係。
但他們隻要抱住那些和向家高家有關係的人的大腿就可以了。
並且那些勳貴家的子弟禁軍將校家的子侄們,也是需要幫手的。
還有什比知根知底,父母妻兒都在自家影響範圍內的良家子,更好用的幫手呢?
所以,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很多平民家的孩子,甚至是被主動招攬的。
於是,就出現了現在在禦道兩邊的景象——父送子母送兒妻送夫,一時整條禦道上,盡是淚眼婆娑之人。
趙煦看著這個景象,也是陷入了沉默。
「誰言宋人慫?」他心中呢喃著。
自元昊叛亂後,不止陝西沿邊的軍民,流盡了血淚。
無數父老,將其子侄送上沙場。
汴京人,也流幹了血淚。
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戰場上去。
他們不比漢唐的百姓差!
哪怕是在這個商業化極為明顯的汴京城的百姓!
既然不是百姓的問題。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