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站出來為唐陌說好話的人不是有爵位在身就是朝中老臣,對唐陌那是交口稱讚,從模樣到人品,從本事到態度,皆有可取之處。
就連謹王也隨大流說了唐陌兩句好話,重點提及了他的踏實,當差兢兢業業,辦事一絲不苟,頗有章法。
要知道他的王妃和兒媳婦可是對侯府那位二少夫人極為讚賞,他喝的茶都是人家送的。
唐陌和辛安兩口子汲汲營營一年多終於在這個時候看到了結果,雖然二人並沒有親眼看見,但二皇子看見了,如此多的重臣幫著唐陌說話,讓他不得不重新估量唐陌的價值。
整個朝堂最驚心的還是唐綱,他處處看不上,處處貶低的兒子在這些人的嘴竟如此出色,要知道以前唐榮最出彩的時候也不曾得到過這多重臣讚賞。
這些誇讚的話猶如一張張巨大的巴掌一下又一下招呼在他的臉上,每一句仿佛都是對他的嘲諷,在說他錯把明珠當魚目。
心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生氣、悔恨、不服,甚至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欣喜,好在他垂著頭,沒有人看到他的臉色。
太子想要開口,二皇子搶先一步的發聲,“唐榮此事也算給朝廷提了一個醒,是想曆練府中兒郎也好,想要助力兒郎做出政績也罷,外放曆練這條路子總在各位的選擇當中。”
“然,縣令一職雖官職不高,卻是最貼近百姓的官員,和民生息息相關,若有才能者去了自是利國利民,若任由無德無才之人濫竽充數,豈不是害了無數百姓?”
“兒臣以為當肅整這種不正之風,外放官員需得經過教考,若是連基本農耕時令都不清楚,又如何能擔得起一方父母官?”
二皇子說的正是皇帝願意聽到的,各家動輒往朝中塞人實在是一大弊端,若是有才能的人便罷了,但唐榮這樣還在多數。
這個時候二皇子黨的人紛紛站了出來,細說這些年外放曆練有成之輩和碌碌無為之人,趁機捧一捧想要巴結之人,踩一腳自己的對頭。
又建議設置專門的教考處,需得教考合格才能上任等等,皇帝的神色雖看不出喜樂,但當場就將此事交給二皇子去擬定章程,牽頭辦理此事。
如此一來各家再想要塞自家兒郎鍍金,都得走二皇子的路子,對他來說是極大的好處。
太子慢了一步,也沒想到此事,迎上二皇子的目光臉色並不好看。
皇帝並不在意兄弟間的這點官司,隻是重新將目光落在了唐綱身上,“威遠侯,唐榮一事你如何看?”唐綱出列,撩袍跪下,“唐榮糊塗犯下如此大錯,是臣教導無方,臣有愧於皇上,有愧於唐家列祖列宗;國法森嚴臣不敢徇私,請皇上依律嚴懲以儆效尤,臣懇請皇上褫奪唐榮侯府世子之位,臣願罰俸三年並出三萬兩白銀送到鬆陽縣,對唐榮所犯之錯加以彌補。”
說完便磕了頭,皇帝冷哼,“你這個時候倒是知道錯了,唐榮一事是你識人不清方才鑄成大錯,看來已故老侯爺的情麵上朕不動你的爵位,但僅此一次,再有下次老侯爺也保不住你。”
唐綱以額點地,冷汗濕了後背,隻聽皇帝拔高了聲音,“唐榮貪贓枉法,屍位素餐,種種錯事雖未經他親自下令卻難辭其咎,著撤職為民,消除官籍,逐出京城服役三年,三年後方可回京。”
“後代子孫三代不得入朝,各位臣工當以此為戒。”
這是除了刑罰外最終的一種處罰,雖未要命但前途盡毀,禍及子孫。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