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丘山……”
林覺在浮丘觀的藏經閣中找到了關於這座上古仙山的記載,正捧著。
書中倒是沒說元丘山曾是上上位天翁的道場,可能這也不是一件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
書中記載,元丘山有不死樹,食之乃壽,又有赤泉,飲之不老,還有很多大蛇以及珍奇異獸,因此尋常人不可以在上麵居住,也曾記載,元丘山曾在前朝時不知所蹤,不知去了哪。
當年林覺與羅公在路旁初次相遇,就曾聽羅公說,有山默然自移,從西南某地移到了徽州,他要去看。
於是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測。
所謂元丘山隱入世外,可能並沒有飛到天外或者海外,而隻是離開了原來的地方,來到了相對偏遠的西南某地,讓人找不到它。也可能是借助了西南某座山的外在,藏了起來,因為按照古書記載和反駁前輩所說,這座山中有很多靈株仙樹和珍禽異獸,如果它大搖大擺出現在人間,不太可能被當地百姓當做尋常的山來對待。
隨後前朝末年,也就是林覺離家求道之前,那座山又從西南移到了徽州,從而符合了古書上關於王朝將要滅亡的征兆。
此刻它還在徽州,離此有幾百路。
但是去到那座山上肯定是無法見到仙樹與鳳凰的,若是到了那座山上就能見到,世人早就將之傳開了。
思索之時,大師兄恰好走了過來。
林覺抬頭一看,正好問道: “師兄可知道那座傳說從西南飛到徽州來的山?”
“飛來山?”大師兄端著一盆麥麩,欲要喂雞, “怎了?”
“師兄去過?”
“我沒去過。不過當時這件事情在徽州傳得沸沸揚揚,但凡住得近的人,很多都去看了。”大師兄說道, “我們當時去參加齊雲山大醮,本來是想繞路去看一次的,不過聽說沒什看頭,就沒去了。倒是師父去訪友回來路過,去看了看。”
“沒什看頭嗎?”
“沒什看頭。師父也這說。看著就是一座很普通的山,不知怎搬到這來的。”大師兄說, “我們一聽,就更沒去了。”
這倒果然如林覺所想。
大師兄灑一把麥麩,咕咕叫了幾聲,又問: “怎了?”
“那座山可能是傳說中的元丘山。”
“元丘山?不死樹?元丘果?”
“師兄也知道啊!”
“我在書中看的。”大師兄指了指他手中那本書籍,老實巴交, “元丘山又怎了?”
“傳說元丘山有元丘果,食之延壽百年,百年不老,師兄就不好奇嗎?”
“肯定是好奇過然而世間這類傳聞多了去了,還有昆侖山西王母的蟠桃呢,好奇又有什用,難道還能去偷得來嗎?”
“人間不有很多這種故事嗎?”
“編造居多。若是真的,也是緣法,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理。”
林覺點了點頭,直言不諱: “可若那座山真是傳說中的元丘山變化而成,我倒真想去轉一轉。”
“你怎知道的?”
“我問了‘反駁前輩’,他提點的。”林覺說道, “據說那麵還有鳳凰。”
“原來是為鳳羽……”
大師兄皺起眉頭,若有所思。
捏著麥麩,思索許久,院子那群雞便也仰頭看了他許久,他才將之灑出,開口說道:
“若是這樣,我倒想起,十來年前,我去山下除妖,隱約聽人講起過類似桃花源的故事。”
“講講。 ”
“便是有人慕名前往那飛來山,結果路上誤了船,又被船家聯合水匪試圖劫害,大概那人也有幾分劍術武功,逃出一劫,順水漂流下去,到飛來山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忽然聽見水聲,見山上有瀑布飛流直下,他沒來過,不知道飛來山有沒有瀑布,以為飛來山就長這樣,於是順著山中的小溪撐船進去,欲去瀑布下麵洗淨血跡,結果誤入一片奇幻之地,有巨大的蛇要吃他,被嚇得連忙撐船出來。
“等到他白天從船上睡醒,才發現前麵就是一座很普通的山,山上根本沒有瀑布,也沒有小溪連著這條河流,他和別人說起這件事情,別人都說他是被嚇著了,晚上做了噩夢。
“不過飛來山的奇異故事不少。
“因為飛來山本就奇異它確確實實是從別的地方飛來的,很多慕名前去看它的人也都懷著一顆追求奇異的心,有人本就神神叨叨,有人因為這顆心而產生幻覺是常見的事,還有人來了之後,發現這隻是一座普通的山,為了增加炫耀和吹噓資本,就虛構自己在此見到奇異的事情。
“這都很常見。”
大師兄一邊喂雞一邊講述。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