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讓他們試試!”
陳奇笑了笑,道: “你說的那些民間人士,讓我猜猜。一些肯定是幫派分子,一些是原本就做電影的,一些是商人跨界,對不對?”
!
張愛嘉倒吸了一口羅大佑,全中!
“我不管什幫派、商人,他們敢在香港拉幫結派,挖我的牆角,盡管來!看看最後誰死。而且不是我說你,你們做事一貫的小家子氣。
想開放又不敢開放,想利用港片賺錢、洗錢,又冠冕堂皇。
現在不是我封閉,是你們封閉!
我比你更希望兩岸開放,但不是這種偷偷摸摸的,而是官方明確政策,我們光明正大的過去,你們光明正大的過來。
順便我再說一句,華語電影是一個囊括兩岸三地的大體係,核心必須是我方。我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在島內上映,你們的電影人能來投資生產,雙方合作,共同壯大華語電影。
而不是說我們給你優待,你們卻對我限製。”
"……"
張愛嘉消化了一下,明白了意思,歎道: “他們不會答應的。”
“那就免談!台灣電影繼續蕭條下去吧,等著被好萊塢占領的那天。你們拍商業片天生弱勢,趕緊集中資源搞文藝片,說不定還有條活路哦。”
陳奇笑道。
他沒有說林清霞拍《最後的貴族》《時時刻刻》的事情,還沒到時候。他是一定要讓台灣開放兩岸文化互通的,無論電影、電視劇、音樂等等。
她安靜了一會,又道: “我個人還有件事情。”
“請講!”
“羅大佑想來香港做音樂,請你不要難為他了,他可以幫你寫歌。”
“好像我是無惡不作的大反派一樣,我一直欣賞羅大佑的才華,他肯來港發展,我求之不得。”
“那就好! ”
張愛嘉又喝了口茶,忽然沒話講了,她內心是認同華語文化大體係的說法,也知道台灣電影不能孤懸島上,必須要與香港、大陸融合。
她家世顯赫,自己卻沒有政治話語權,做不了什事情。
就在氣氛有點尷尬的時候,鄧麗君穿著拖鞋跟拉跟拉下樓了,笑道: “你們談完了在相麵呢?快中午了,陳先生要不要吃頓便飯?”
“你下廚我就吃。”陳奇笑道。
“您是貴客,我當然要下廚了。”
於是乎,這臭不要臉的家夥真留下吃了頓午飯,席間一男二女,談笑風生,全是風月。
外麵,小莫和小楊蹲在車底挨餓。
“莫哥,我們一定要把這段寫進報告,狠狠告奇哥一狀!”
小楊翻了翻,摸出一袋快過期的餅幹拆開,道:“太過分了!不讓我們見鄧麗君就算了,連飯也不給吃!我還想跟她合影,拿回去給我爸媽看看呢。”
“這可不行。據說她有特務身份,比較敏感。”小莫道。
“啊?真的假的?”
“誰知道呢?”
小莫也啃著餅幹,忽地罵道: “這次確實很過分!拋開身份不談,我也想見見鄧麗君。”
沒辦法,大陸改革開放吹進來的第一縷清風就是鄧麗君,歌迷無數,後世已經變成一個文化符號了,去世30年還有人在懷念……
約莫一點半,陳奇喝了點紅酒,帶著些許的酒氣回到車上。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