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開會,一邊拍,互不幹涉。
反正他們拍夠素材就行了,後期會剪輯的。開完會到中午了,招待攝製組去食堂吃飯,剛好拍拍大家用餐的場景。
下午一點多。
又回到會議室,對夫妻倆進行專訪。
換成別的青年幹部,正規場合怎打扮呢?一般會穿件手織的條紋毛衣,麵穿襯衫,襯衫領子露出來,有時候多係一條領帶,領帶在毛衣麵塞著,外麵是一套灰色的土不拉幾的西裝。
這已經很講究了。
陳奇沒穿西裝,沒穿毛衣,不係領帶,隻一件白襯衫————供暖好也不冷,然後人模狗樣的戴上眼鏡。龔雪則是一件高領的黑色毛衫,頭發梳起來,略施粉黛。
二人往鏡頭前一坐,跟天王巨星似的,攝像師承認是自己拍過最好看的受采訪者。
“開始吧?”
“開始了! ”
根據采訪提綱,他們要聊聊公司業績、美國拿獎、海外宣傳等等,這都是正常問題,畢竟要表揚東方公司,全國宣傳。
但張主任覺得聊這些問題太簡單了,想聊點深層次的。
“我們在美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今年有三部片拍攝,兩部愛情片、一部女性公路片,都是非常不錯的片子,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成績。”陳奇道。
“您說站穩了腳跟,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
“詳細?”
“就是什原因呢?出於咱們自身的努力?是否與美國電影行業的特性有關?那邊的市場包容度怎樣?”張主任道。
嗯?
陳奇警覺起來,打量一下對方,道:“你問的沒在提綱,我一時無從作答。”
“哦抱歉抱歉,我們繼續。”
張主任按照提綱,再問:“《人在紐約》拿了奧斯卡,這是一部反映移民的電影,現在出國熱……”
“我糾正一點!”
如其所料,陳奇根本不配合,直接打斷他:“這不是一部反映移民的電影,它隻是講了一個傳統父女關係的故事。”
"……"
張主任一下被噎住,頓了頓,又問:“為什您拍的電影,美國人就喜歡看呢?您是用中國的思維去拍,還是用西方的思維去拍?”
“我是用電影的思維去拍!”
“東方公司出海的基本理念是什呢?”
“理念就是拍好電影!”
淦!
張主任翻白眼,你特娘在說廢話嘛?
他繼續問,陳奇繼續不配合,隻回答關於東方公司業績和發展的問題。油鹽不進,仿佛馬科長附體。
馬科長,即河北武安的那個領導,麵對記者關於鋼鐵產業的種種提問,展現出強大的裝糊塗能力,當時在網上被一片嘲諷,若幹年後又被一片吹捧。
張主任想撬開陳奇的嘴,死活沒成功,隻得按部就班的采訪。團隊的人也紛紛皺眉,這跟想象的不太一樣啊,他們以為會聽到一些精彩的思想火花,結果幹巴巴
的。
陳奇:我瘋了我在電視上胡說八道?也不看看什時候!
張主任又轉向龔雪提問,龔雪看他這樣子心有靈犀,也開始裝糊塗,隻談《渴望》、談家庭和孩子、談繼續為人民服務。
最終,這場采訪沒像張主任預期的進行深度化,變成了簡單的宣傳先進人物事跡。
攝製組帶著遺憾離開了。
此後幾天,陳奇和龔雪都在接受各種報紙采訪,包括二流報紙。還見到了久違了的於佳佳,於佳佳混得不錯,已經爬到中青報的主任位置了。
陳奇又去真理部做了一次報告,報告材料會下發到全意識形態係統的單位。
他之前打下來的戰績,什獎章啊、優秀工作者啊已經都拿到了,但這是第一次被官方大規模的宣傳,王領導是好意,他卻得小心點。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