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國內的電影行業極度割裂。
一方麵,藝術片賣不出去,製片廠紛紛創作娛樂片,什《智鬥美女蛇》《東陵大盜》《人奶魔巢》《黑樓孤魂》……有些確實不錯,有些粗製濫造,但偏偏拷貝賣的都挺好。
另一方麵,官方想遏製這種現象,可又遏製不了。一遏製,製片廠更沒活路了,隻得曲線行事。
於是在今年1月份,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在京城召開。
爭論核心就是:主旋律?還是娛樂片?
部分領導支持主旋律,部分支持娛樂片,比如一位廣電的副部長,他表示:“娛樂片主體不會與社會主義文藝主旋律構成矛盾,應當糾正對主旋律的狹隘理解。”
其實說的沒錯,但不合時宜。
全國上下各領域,都在進行“傳統or開放”的激辯,文藝戰線是重中之重。不然陳奇那雞賊呢?麵對央視采訪裝糊塗,這時候就不能發表看法。
這位副部長被調走了。
而國家開始真金白銀的支持主旋律,由廣電、財政部聯手建立了重大題材故事片的資助基金,製片廠拍主旋律,上頭給你錢!
就這直接。
曆史上,包括《開國大典》《百色起義》《焦裕祿》《巍巍昆侖》等等,全是財政資助的。
進入90年代更甚,拍一部主旋律能拿到五種資金的支持。而娛樂片在審查上直接卡,過審非常困難,導致了那階段的市場低穀,新世紀後才好起來。
而年前這段時間陳奇也在忙,一直研究國內電影的狀況和政策。北影廠1200人,不是倆嘴唇一碰就能接過
來的。他不養閑人,要有生產和收益。
而生產什?怎生產?哪些人生產哪些內容?
這是他最近琢磨的東西。
北影廠的確人才濟濟,資源豐富,擴大到全京城更是如此。他想借此機會,一舉整合京城的有效資源,通通收入帳下。
還是那句話:文藝戰線不需要有圈!
, ????????
“爸爸!”
“爸爸!哇哇哇~”
這日一大早陳奇在打孩子。
壯壯在家調皮,姥姥正在洗衣服,他從後麵跳起來一撲,好家夥,老太太差點沒喘過氣。老太太無所謂,陳奇拎過來狠狠揍。
而壯壯哭的死去活來,試圖喚醒一絲父愛,沒個卵用————他要是在香港好了,爹媽揍他,還得專門跑深圳來揍。
“知道錯了?”
“嗚嗚嗚!”
“說話!”
“知道了!”
“我給你一下子,你疼不疼?你知道疼,姥姥就不疼?姥姥那大年紀,經得起你這幾十斤的分量?”
教訓半天,龔雪也不管,壯壯抽抽搭搭的表示牢記在心。
然後吃早飯。
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父母叫你吃飯,就代表這事翻篇了。而你隻吃飯,不吃菜,是你自己最大的硬氣。但往往又會被罵一頓:“吃菜!別找削噢!”
壯壯便如此,隻喝粥,不吃菜。
陳奇和龔雪不理他,吃完了飯,給他穿上一件時髦的兒童羽絨服,小圍巾小手套小棉靴子,領著下了樓。公車私用,坐著那輛20萬的進口小轎車去串門。
北海公園往西約2公的地方,有一片胡同群,叫受壁胡同。
汪洋便住在這。
陳奇給北影廠蓋的住宅樓是分批的,先住進去一撥人;還有一撥人等著。汪洋發揚風格,主動把自己排在最後,一直住胡同。
想當年,爺倆最親近。
汪洋是陳奇崛起之路上最早的一位貴人,後來因為北影廠的事,爺倆好像隔了一層,挺長時間沒見麵了,往年都是龔雪去探望。
院子沒啥變化,幽深靜謐,枯樹寒枝,牆頭上蓋著殘雪。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