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李龍的大院子牆邊上多了十幾塊石頭。
大大小小的,看著挺普通的,幾天不收拾,上麵落了一層灰。
實際上這些都是修路過程中,李龍撿來來裝車拉回來的玉石,最大的那塊還在河呆著,沒能拉回來。
好在他也不急,這玩意兒現在就是拉回來,也容易被人們給傳播開,放個幾年十幾年的,慢慢大家聽到類似的新聞多了,到時再拉回來就沒那顯眼了。
當然肯定最後還是要弄回來的,得是在封山之前。
曾經有一段時間碧玉大火,許多人都跑山去找玉石,有找到的,也有因為找玉石而失蹤受傷的,還有破壞了環境的,最後官方決定封山,禁止人員進入山的深處。
所以李龍不急,但知道這有個時間點,得在時間點之前把事情搞定。
這一排玉石放在家,一般人也就隻會覺得是普通石頭,沒人會覺得是玉石。
畢竟沒有經過打磨拋光的瑪河碧玉,大部分在普通人眼,都是石頭。
甚至於有些普通人連玉和普通石英石都分不清,曾經在玉石非常火爆的那幾年,村子出去撿石頭的多的很,許多人撿來看著挺白或者有點透的石英石,希望這是玉。
可惜不是。等熱度退下去,這些石頭都進了垃圾堆。
不光是這,北屯那個戈壁玉、金絲玉興起的時候也同樣如此。最火爆的時候,戈壁灘附近不少人院子弄幾十噸的戈壁石戈壁玉,奎屯公園從戈壁灘上拉來鑲嵌人行道的石頭,當天鑲下去,半夜就被人給摳走了。
最後呢?這玩意兒有人願意買單,那值錢的很,如果沒人願意,就如當年的君子蘭一樣,就是普通物件當然,其中精品的寶石光,以及福海那邊的海藍寶還是值得一撿的,隻不過隨著這些年撿石大軍的加入,越來越難撿到好東西了。
修路工作一結束,縣城這邊雖然還沒下雪,但冬天的準備工作也要開始了。
山有煤礦,但去往煤礦的路並不好走,小四輪拖拉機勉強可以過去,大卡車不行。
所以李龍並沒有舍近求遠去山拉煤,畢竟那玩意還要自己把煤給掏出來,何必呢?
拉一卡車煤一百多塊錢,人家還幫著給你拉到院子卸下來,找兩個人幫忙往煤棚子一裝就行了。今年李龍拉煤的地方比較多,收購站要拉一大卡車十噸煤,這白天晚上燒的比較多。大院子有四個爐子需要燒,李龍讓拉了十二噸煤,畢竟後麵的溫棚還要種菜的。
楊大姐的小院子,和顧博遠原來小院都各拉了兩噸煤,這個就是應急的。
大院子的缸也醃上了鹹菜,按梁月梅的醃法醃的,這一點是楊大姐去四小隊的時候學的。主要還是家吃飯這幾口子,包括顧博遠冬天都喜歡吃這種醃的鹹菜。
按梁月梅說,醃法很簡單,特別好學,但說實話不知道是醃的還是炒菜的方式,反正李龍覺得很少能吃到比較“正宗”的味兒。
正好沒事,李龍就帶著明明吳昊在溫棚那開菜地,準備種菜。
要把爐子重新抹一遍泥,架一爐子煤看地龍有沒有冒煙的地方。門口的棉門簾子要拿去拆洗一下,地的肥料上一遍,翻一翻,然後選好要種的菜種子。
這些事情都非常的瑣碎,明明吳吳兩個跟著李龍屁股後麵幹一會兒就煩的,李龍幹脆就弄了一堆泥巴讓他們兩個玩。
他骨子就是農村的娃兒,孩子玩泥巴什的,很正常的,髒了也沒啥,沾泥而已,扔洗衣機攪一攪就幹淨了。
實在不行手搓著洗也行。他在家的時候都不會把家務全給楊大姐,自己一家人的衣服還是自己洗。楊大姐主要的活還是做飯,在李龍他們不在的時候照看著明明吳吳,李龍在了,她就能輕鬆不少。楊大姐也不會偷懶,會主動找活幹。
溫棚的地塊讓李龍給固定死了,分成六塊,韭菜是不用變的,這玩意兒隻要種下去,三五年後才要分根,所以不需要動,隻要把上麵現在跟雜草一樣的割掉,再好好澆水就行了。
其他的幾塊,李龍打算分別種上辣子、西紅柿、芹菜、小白菜、刀豆。
在溫棚種菜有個比較麻煩的地方是需要對花傳粉,不過冬天嘛,有的是時間,而且顧曉霞和楊大姐,還有韓芳比較喜歡幹這個活。主要是冬天沒什事情做,給花對對粉還挺有意思的。
辣子是要種兩塊的,這玩意兒冬天應用非常的廣泛,北疆的人大冬天,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對於新鮮辣子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的。在溫棚蔬菜還不是很普及的時候,不止一個商家從口批來一大車辣子,做好保溫手段拉到北疆,臘月二十幾的時候隨便哪個菜市場門口一停,估計不要半天,辣子就賣光了。幹好了,隻這一項,就能把一年的錢賺回來。
李龍正在溫棚帶著明明吳昊幹活的時候,外麵兩個孩子正在躊躇著。
“姐,你說小叔會不會怪咱們?”李強不敢敲門。
“不會,為什怪咱們?”李娟搖了搖頭,推著自行車上前敲門,“咱們又沒做錯啥。”
他們兩個是瞞著家人偷偷跑出來的,不過倒也沒做啥錯事。
韓芳聽到敲門聲過來開門,看到是李娟李強,開心壞了。
現在是下午放學時間,她沒想到李娟李強兩個騎著自行車來縣了。
“快進來快進來!”韓芳趕緊招呼著兩個人進了屋子,然後去叫李龍。
李龍聽說這兩個孩子過來了,有些意外,招呼著明明吳吳去看他們的哥姐。
明明吳吳一聽哥哥姐姐過來了,手的泥巴也不要了,站起來就往外跑,跑得還挺快。
兩個孩子比同齡人平均身高至少高半頭,步子也挺穩的了,很快就看到了李娟和李強,直接就撲到了哥哥姐姐的懷。
力量很大,把李強撞的都晃了一晃。
“你們怎過來了?來來來,先坐下喝口水。”
李娟和李強雖然和李龍比較親,但今天過來是有點“違例”的,所以還有點怯怯的感覺。
“說吧,咋跑到縣來了?騎自行車來的?”
這個年代,騎自行車從鄉到縣差不多五公,按說不遠,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已經很遠了。有些村的人,一個月甚至半年都不一定去一次縣,主要還是路不好走,交通工具也不發達。後世汽車十幾分鍾的路程,現在要走一個小時以上,甚至更長。
所以李娟和李強兩個學生騎車來縣,還是冒著一定風險的。
挺勇敢。
“我勤工儉學賺了一些錢。”李娟是早就想好說辭的,“我爸我媽說是讓我自己花,我就想著和強強一起到縣買些東西。我買了一支鉛筆,給強強買了一把打火星子的玩具槍,剩下的錢,給明明吳吳買了玩具。”
明明昊昊一個人一個,玩具獅子,鐵製骨架,塑料外皮,比以前自己給李娟李強買的發條青蛙要強,而且也是發條製的,擰動後獅子會一搖一擺的走動。
明明昊昊是有類似玩具的,但看到李娟李強給自己玩具,一個個高興壞了,特別是看到那獅子會動,笑著的,不時的摸一摸,顯然是非常喜歡。
李娟又把韓芳拉到一邊,送給她一個硬皮筆記本一一這時候學生送禮物,大都是鉛筆盒、鋼筆、硬皮筆記本之類的。
韓芳很激動也有些愧疚,她都沒想過給李娟準備禮物。
“我們勤工儉學是拾麥子、拾打瓜皮,給學校上交。”李娟把事情辦完後,又給李龍說具體的情況,“咱們隊種打瓜的還怪多哩。去年就拾打瓜皮,我想著今年可能差不多,他們收完打瓜後我就騎車子拿袋子去裝打瓜皮,再拉到院子晾幹。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