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隊因為東大溝洪水的逮魚狂歡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才退下去。
其實洪水五天後後就退了,但是洪水退下去之後,村民們都到處跑,撿那些還能窩著水的坑窪留下來的魚。
這時候最多一把抄網就夠了,所以李娟李強依然帶著明明昊昊滿到處跑,東大溝那邊人多,他們就去捋毛渠,每天還能弄到好些魚。
當然,更多的魚都死了臭在溝了。
這一場洪水波及的範圍非常大。東大溝上遊的上中下三個水庫雖然現在還沒養殖魚,但想想這些水庫野生的魚有多少。
哪怕隻有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順著洪水跑出來,其中大部分進了大海子,隻有十分之一死掉,按個人來算,也是天文數字了。
至少得好幾噸吧。
反正李龍再去看棉花地的時候,總感覺空氣飄著一股子臭魚味兒。
小海子那邊情況要好一些,洪水隻持續了三天,然後水位就回落下去,李龍他們就把閘門給放了下來。
小海子的水必須得保持住,不然養不了大魚。他可不希望等到三四十年後,這海子就隻剩下巴掌大的鯽魚了。
好吃是好吃,不好看啊。
看魚還是要看那些大點兒的野生的鯉魚,看著多漂亮。
李龍隻是轉了兩天就沒再跟著轉,主要是水邊渠到處都是孩子,大孩子小孩子,明明昊昊也跟著李強在轉著。
他一個大人不好意思和孩子們一起去找魚,這需要非常好的耐心。
反正孩子們每趟回來都能帶回來不少的魚,足夠吃了。
以往李龍一直羨慕大海子北麵的村子,每隔幾年大海子要放幹水的時候,就是那幾個村子狂歡的時刻,魚是成拖拉機往家拉的。
現在東大溝跑水,逮魚的主要就是四隊了。
他隱約記得後麵這三個水庫也因為洪水被衝開過,那時候水庫已經被承包養魚了,損失極大。
李龍也不知道這些人為什不吸取教訓,多搞兩個閘門,或者把水庫的北壩線弄結實一些。
他也隻是想想。
這段時間趙輝過來了一趟,不過這回過來沒有帶螃蟹苗和蝦苗,主要是天氣太熱,這玩意兒帶過來半路上容易死,按趙輝的說法,開春帶過來是最好的。
他過來是把頭兩次劉高樓拉過來的皮子拉走。現在李龍這已經算是他最大的原料來源地了,所以他過來的時候,應李龍的要求,給他帶過來了一個大包裹,麵是三層掛網。
李龍上一世是在一幾年的時候才開始用這個——也就是說是網絡購物開始大發展的時候,北疆這邊才能買到三層掛網,而且還沒口的好。
雖然現在李龍說實話沒多少時間去下網逮魚了,但男人嘛,幹不幹是一回事,裝備能搞的還是希望搞好。
有備無患嘛。
這大包裹,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六指的三層掛網都是三條以上,足夠李龍好好禍禍一陣子了。
以前李龍還以為這網本身就是下個世紀才出來,結果找趙輝和黃磊一打聽,說是口早就在用了。
唉,這方麵北疆還是落後,沒這個產業,就隻能等著。
這一次趙輝拉走了大批的皮子,也給李龍留下了上近百萬的支票。
雙方都很開心。
趙輝走之後第二天劉高樓就來了。李龍就覺得挺好玩的,基本上每次都是趙輝先把皮子拉走,然後劉高樓過來。
劉高樓帶的東西和上回差不多。天太熱,他嫌瑪縣沒有伊犁那邊舒服,便讓人把東西卸下,再拉上白糖,和李龍算完賬之後匆匆離開了。
雙方合作的非常好,不需要太多的外在東西,有需要直接提出來,互相都會盡量的配合或者滿足。
比如劉高樓就再次給李龍說,下次他過來的時候希望拉些水泥回去,李龍轉頭就給劉建華打電話要水泥。
水泥已經漲價了,不過每噸漲的那二十塊錢對於李龍來說不算啥。
七月下旬的時候,麥季差不多結束,李建國和李俊峰兩個把康麥因開回到李龍的那個院子,李建國已經打算搞個高大的車棚子,這樣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就能把康麥因、大馬力拖拉機都放進去了。
想想最開始買小四輪拖拉機的時候,還專門給拖拉機弄個棚子呢,現在這更貴的玩意兒,更應該有這樣的待遇。
這個事情得到了李俊峰、李俊賢、陳前進他們的一致同意,想著差不多秋後就動工。
都不需要找別人,就現在李家這些人,隻要材料夠了,幾天就能把車棚子給弄出來。
吃晚飯的時候,李建國感慨的對李龍說道:
“康麥因是真方便。這割麥子,隻要細心一些,那速度真是沒得說——人家也說咱們給收的幹淨,沒漏麥子,說明年還找咱們。”
“就是,你服務好了,那別人自然就認你。”李龍自己就搞這些,知道現在但凡稍微把心思往服務和質量上用一用,哪怕你不那客氣,老百姓也認你。
許多做買賣的這時候就看不到這一點,錢也賺了,但市場拓展不了多少。
“這一個麥季,兩個康麥因收了差不多有三千畝的麥子,算下來有兩萬多塊錢。去掉成本還有近兩萬。”李建國說道:
“今年是知道的人不多,好些麥子都割掉了,看到我們收的麥子後,說後悔了,明年再找我們。
照這樣的算的話,明年至少能收五千畝地。”
兩台康麥因李龍付了一萬美元。官方牌價算的話不到四萬塊錢,黑市價算的話也就是六七萬。
兩年就差不多能收回成本,剩下純賺。
“唉,有些人還在問,問這康麥因能不能收油葵,我說不能,隻能收麥子。你說啥時候能把油葵、麥子和苞米一起收的多好。”
李龍笑著說道:
“會有的,不過要等幾年。”
李建國沒多說話。不管怎說,現在的生活已經是原來想像都想像不來的了,非常好了。
李建國的意思是要把那兩萬塊錢都給李龍,李龍沒要,隻拿了一萬。畢竟李俊峰還要分錢,再加上還有油錢什的。
他和大哥兩個,無論是大馬力拖拉機還是康麥因,賺錢都是平分。反正他也不出力,收回成本後拿分紅就是了。
這四台機子怎也能用個十幾年,是個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康麥因雖然停工,保養之後就放起來了,大馬力拖拉機卻一直在犁著地。麥地收了之後都要犁掉,有些人願意讓陳前進犁地,有些人則是希望李建國給犁,畢竟擔心生瓜蛋子犁不好。
陳前進也不挑,隊犁不了就去隔壁隊,或者更遠的地方。
大馬力拖拉機的名聲已經傳出去了,全鄉僅有的兩台,甚至於如果不算兵團的話,全縣也僅有兩台。
也就是瑪縣電視台現在沒新聞,不然妥妥的上電視的。
不過雖然沒上電視,但上了州日報——薑至瑜在夏收的時候經常往這邊跑,不光采訪了李建國他們,還拍了幾張照片。
李龍覺得她是打算把農業機械化搞成年度係列的東西,不然怎緊抓著自己這邊不放呢。
李俊賢的收割機今年也割了差不多兩千畝地的麥子,賺的雖然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主要是現在收割機的數量多了起來,許多人家自己有,就不用別人的了。他這還是把四隊、三隊加上梁東樓他們隊的麥子割了才有的。
梁文玉的收割機沒動,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東方紅七十五拖拉機上麵——麥子收了之後就要犁地,李家這台拖拉機拉到他們隊算是新機子,許多人願意用。
相比較割麥子,犁地賺的錢更多一些,所以陳前進開大馬力拖拉機就主動積極得很,到現在為止,已經犁了差不多有四千畝地了。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