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小魚蝦 本章:


    外科樓12層,左手邊是血管外科,右手邊就是骨科病房。

    院區的主體結構並不大,呈X形。

    在編床位共計一千張,門診樓、影像科等諸多輔助科室、行政樓都雜糅在一起。

    新院區這邊目前骨科隻設立了一個骨科病房!

    方子業站在電梯口,呆呆地看著人群出電梯後各自分流,或是從兩邊病區的家屬來等電梯。大家各自行色匆匆,並未與陌生人攀談,隻是熟人之間偶爾會問幾句:“病房都沒什人,會不會不靠譜?”

    “醫院才新建起來,今天是營業的第一天,如果病人就滿了才不正常。”

    “應該不至於很差,畢竟是掛了中南醫院的牌子,鄧教授不是說了?這個病不嚴重”

    另有兩人穿著白大褂走出來,低聲說:“目前各個科室都是一樣的,基本上沒有多少住院患者。”“就算門診開了住院證,很多擇期病人都在選擇觀望,非常正常。”

    “我們去血管外科看看。"這兩位應該是行政科的人來臨床科室視穿.………

    方子業內心沒有太大波瀾,站在原地平靜地看著骨科病房的綠牌白字,突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方子業並不是沒有憧憬過自己成長起來後,也會走向教授、病區主任甚至更高職務。

    隻是想歸想,事實是事實。

    如今真的走到了這一步,心情與臆想心態完全不同。

    沒有想象中的那快樂,但比想象中的責任感和壓力感更嚴峻幾分。

    曾多勤教授先不提,就跟著自己過來的李諾副主任、王宗凱副教授等人,原則上都是要跟著自己混飯吃的。

    大家都是拖家帶口的人,但凡是幾個月收入銳減,都可能讓他們的積極性下降。

    建立新病區與創業不同,可沒有豐厚的啟動資金,全就是靠著手藝活著。

    吃飯、薪資還是小頭,更重要的是,自己到底能不能撐得起來這一個病區,能不能應付得來各種突發情況?

    倒不是說自己的師父們就不管自己了,而是自己現在也是病區主任了,他們隻會在更關鍵的時候出手,不會像之前那般時時刻刻地托舉自己。

    這樣的狀態,會持續到他們離開中南醫院,甚至故、·………

    方子業感慨良多,可走進科室後,就被護士長的大嗓門兒給震得靈魂回歸。

    “佳琳,過來接診,又有新病人來辦理住院手續了。"護士長黃曉薇的聲音如河東獅。

    黃曉薇是科室的護士長,方子業記得以前她在本院區中南醫院任主管護師時,也是個非常溫柔的人。現在突然一吼,讓方子業趕緊瞧了瞧這人還是不是黃曉薇。

    不過,很快方子業就理解黃曉薇了。

    此時,護士站前麵,醫生辦公室的門口,大量的患者和家屬堆積,每一坨都將近四五十個人,每個人都七嘴八舌的問問題。

    比菜市場的局部可熱鬧得多..……

    黃曉薇的聲音若小一點,肯定立刻被雜音吞沒。

    “心電圖,34床的心電圖,趕緊去做了。”

    “17床要預約一個肌電圖,把單子給他送過去,那位同學,你送一下.…."護士長招呼一個實習護士。接著,護士長轉頭,看到了方子業從遠走近,便本能道:“那位管床醫生,你怎…”

    大聲吆喝到一半,她才趕緊收斂了自己的氣勢,聲音溫柔下來:“方主任!”

    方子業道:“護士長,過兩天周末了,我們大家一起聚一聚,爭取都相互認識一下。”

    方子業知道黃曉薇是打算喊那位管床醫生的,也很正常,讓黃曉薇一天認識那多實習同學,護理部的同事還有所有管床醫生,是難為她。

    這是方子業的問題,沒有提前組局!

    隻是方子業並非“無業遊民”,在開科之前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科室內部成員的聯誼活動。

    黃曉薇明白方子業的意思:“方主任,我以後也注意一下態度!~主要是認不全人。

    “今天人太多了。”

    “方主任,你和曾主任兩個人一共開過來了三十六張住院證,病人來預約、預約之後又回家拿東西,再來辦理住院手續!”

    “每個人都要抽血、檢查,談話簽字。”

    “我頭都大了。"黃曉薇用拇指揉著太陽穴。

    “有這多嗎?"方子業略愕然。

    “有啊,可不止這些呢,病區擇期病人已經達到了五十七個。”

    “兩個急診,六十四張床位,現在住了五十九個,另外五個說明天來住院,今天先回家整理一下。”“其他住院證是杜新展教授、鄧勇教授他們開過來的。蘭天羅醫生看了住院證後就辦理了住院手續。”“還有一個,說是要去協和醫院再看下門診,在那邊有熟人。"黃曉薇身為護士長,是科室的管家,對此如數家珍。

    這也是鄧勇專門為方子業方便管理科室勻過來的人才。

    “護士長,那我們都得辛苦辛苦加加班了,一下子來這多住院患者,可能不太合適,需要管控一下入院節奏。”

    “我先去一趟辦公室。"方子業聽了,匆匆往醫生辦公室小跑了過去。

    以前也做過管床醫生和住院醫師的他,知道一天收治住院這多患者給管床醫生們會帶來的壓.……黃曉薇可不是單純為給方子業訴苦,轉頭看到兩個護士撞在了一起,馬上斥道:“不要慌,每個病人的醫囑都要和管床醫生溝通確定好。

    “這是擇期入院病種,有什好亂的?大不了明天早上再抽一批血!”

    “張子軒,給32床的老伯搬一個輪椅過來,他要下樓去做檢查了.….”

    “護士長,抽血的管子不夠了。”

    “不夠了下去拿啊,我能意念搬運是吧?陳雨桐你好歹也是個主管護師了。"黃曉薇的聲音很銳。這些聲音夾雜著傳來,越來越遠,而隨著方子業走近醫生辦公室,曾多勤教授以及王宗凱副教授、李諾副主任醫師的聲音也在辦公室間續傳出。

    李諾道:“是的,我們病區剛開,今天所有的住院患者都一視同仁,並沒有先看門診就先做手術的說法啊。

    “這一批手術的安排順序,按照曾教授的講法來,老人小孩優先,其他就隻能隨緣安排。”“有這多人,就必然要有一個先後順序。”

    “如果你們覺得這樣的手術順序安排不能接受,也可以趁著沒有徹底進係統扣費之前,下去辦理退費的手續。”

    “大家相互理解一下好吧?"李諾的聲音最大,但並不是辦公室獨有的。

    曾多勤那邊也是在給患者解釋:“對,你的手術還是曾教授親自做,隻是暫時分到我們組。”“後麵如果你想要轉過去也行,一直住在我們組的分管床位也行。”

    “我今天沒坐門診,所以沒收病人,可也怕你們不能及時住院嘛,就沒有分這多。”

    “我不會給你主刀手術的,我是搞手外科的,以後主要是分管手外科的任務。”

    “就比如說你隔壁的這個28床,才是我主刀的手術。”

    新院區,都是大專科性質的,專科數量不多,但單專科內部的床位很足。

    方子業進了門後,有人認出了方子業,便喊了一聲方教授。

    “方教授,方教授,我是早上第二個看門診的,我十點整就來辦手續了,是我先來住院的!"一個病人刻意強調了自己的住院時間。

    “你是住多少床啊?"方子業先對曾多勤、王宗凱等人點頭打過招呼後問。

    “我住1床!我來得最早。我來的時候,病區一個病人都沒有。"中年說。

    中年的確是住在1床,所以其他人都不敢反駁這個事實。不少人都盯著方子業等方子業的意見。方子業解釋道:“叔,我們這是一個病區,病區內一共六十四張床位,我們組負責1-21,22-42歸王宗凱,曾多勤教授則是43-64 !”

    每個人的床位數量分別是21/21/22!曾多勤教授是正高,就多拿一張床位。

    “手術排序問題啊,除了看住院時間,還要看不同分組。”

    方子業放下了自己的水杯,道:“我和曾教授他們之前就商定好了手術排序問題,同一天住院,同一批安排,沒有當天的先來後到次序。”

    “老人小孩優先,軍人、消防員優先,除了這些優先之外,其餘的安排全都看運氣和個人的基礎疾病情況“評估沒有手術禁忌症後,就是隨機分組排序。”

    “並不是你住在一床,然後手術就安排在第一個。”

    人群馬上有人問:“方教授,我聽說科室一天才安排兩台手術,我們這多人住進來,排在最後的要等十天左右?”

    “一周隻有五個工作日,這就要等半個月了,那這半個月我們做完檢查就隻剩下等了啊。”這個問題方子業考慮過,不過當時方子業也沒預料到一天時間就快把六十四張床位給幹滿。方子業道:“是這樣的,又不僅僅是這樣。”

    “實際上,我們新院區的手術間沒有那多,我們還分了手術日,不是每個組天天都可以做手術的。”“所以,要等待的時間還會更久一些。”

    “當然,你們今天來預約住院的,肯定會優先安排手術。不會出現你們今天預約住院後做手術,其他人明天住院還先做手術的情況。”

    不過,方子業也沒有把話說死:“除非就是術前的檢查的結果不好,必須推遲手術。”

    “那這也等得太久了,比半個月還要久。就幹等著。"一個家屬嘀咕。

    方子業道:“那這樣了,你們都已經預約了,就按照今天的預約順序序貫辦理住院手續,我們科室打電話通知你們來住院你們再來辦理入院。”

    “做手術不是越早做越好,也不是我們做得越快越好,而是要保證手術質量,我們看狀態適當加班做幾台手術。”

    方子業說得也算是實話,手術不能追求快,隻能追求手術質量。

    新病區剛開張,很多問題都必須麵臨,也隻能用時間解決。

    “方教授,那我們如果真的推遲住院了,其他人會不會插隊進來啊?"一個青年比較冷靜,他是陪著自己母親來做手術的家屬。

    “你們推遲住院之後,我們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你們,除非你們明確要繼續推遲住院,否則不會有人插隊的。”

    “今天能來這住院的,應該都是漢市本地人。你們來回也會相對比較方便。”

    “看你們自己的意願,現在如果就願意排隊等手術的話,就住進來,如果願意回去推遲住院的話,就回去等。”

    科室一下子湧入太多病人,短期也消化不掉。

    方子業一開始都隻打算,住滿三分之一,一個組七八個病人,才是最好的節奏。

    如今遠遠超標之後,實在不太好安排。

    而方子業也不追求什住院率,哪怕把科室空一個星期半個月,病人也可以省一筆住院費用。“而且,我們科室有一個視頻號,視頻號麵每天都會更新當天住院患者的順序與人數,你們可以關注一下,時刻注意。”

    “甚至也可以隨時來科室檢查,除非急診患者,不然不會調換順序的,我既然敢這說,就肯定這做。”

    “我們科室的預約住院一直都是講究原則的。"方子業為了讓大家安心,又給了他們一個監視途徑。線上、線下隨時可查,這已經是方子業可以給的底線了。

    方子業這一說,有一些病人就遲疑了起來,開始和自己的家屬商量。

    一個不可更改的既定事實就是,今天辦理住院的病人非常多,每天可以安排的手術量有限,等待的真空期太長。

    沒有任何人可以調和,等待期也要住院費用。

    如果方子業真的可以保證別人不插隊先入院的話,那回去等可以省很大一筆費用。

    開始問方子業的青年則低聲問道:“媽,那你看,我們要不先回去休息一段時間,我看了一下,這年紀比你大的人有五六個,還有幾個小孩和初初一般大,看著也怪可.….”

    “唉,隻好這樣了。"她看了一圈,也就點了點頭。

    方子業看到有人先起了頭,往外走了出去,又才大聲道:“各位病友,相互理解一下,年紀在七十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今天直接辦理住院手續,我們會盡早安排手術。”

    “其他的病友體諒一下,你們可以先預約住院,過兩天再來,我們肯定第一時間通知你們..….”“如果你們不放心,你們可以每天過來遛遛彎,看看我們科室有沒有讓人插隊,如果發現了插隊現象,而且還不是急診的話,我保證負責!”

    有人應道:“好吧,隻好這樣了。”

    “也行。”

    “方教授你說到要做到啊。"有人開始陸陸續續後退。

    當然,他們這選擇的前提也是知道方子業之前在中南醫院的做事風格。

    方子業看到有人往後退,又補了一句:“曾教授組的患者都不要走,今天全都辦理住院手續。”聽到方子業的話,也有人本能地想要杠一兩句,可馬上又欲言又止。

    有些病可以拖,有些病則是不能拖的。

    曾多勤教授組是什性質的患者,大家都是同一天入院的,多多少少猜得到一二。

    說實話,就算是再杠精的患者,在麵對腫瘤患者的時候,都會本能地多一份同情心和同理心。方子業又去護士站將這個決定傳達了一下。

    護士長聽了愣了愣,雖然沒有明麵上拒絕,可黃曉薇給護理部傳達完方子業的意思後,便立刻把方子業拉到了角落。

    黃曉薇整理了一下鬢角:“方主任,我其實沒有其他意思啊。”

    “主要是,我們病區目前才剛剛開張,所以與本院區差別還是蠻大的。”

    “手術量或許相差不多,但其餘的費用,比如說護理費等,肯定就會短一大截。”

    “本來我們在本院區的每月績效就那些,你嗯

    “住院費用是可以報銷很多的,患者等待期間其實花不了什錢。"黃曉薇說得隱晦,卻也直接。“我們科目前已經負債了接近十萬。”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小鎮做題家苟成大醫》,方便以後閱讀從小鎮做題家苟成大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小鎮做題家苟成大醫並對從小鎮做題家苟成大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