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蓄力收割機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萬古大鹹魚 本章:66.蓄力收割機

    朱皇帝暫時收手,倒不是找不到借口,而是準備將這幫勳貴一打盡。

    相比於大案,他也更關心今年的秋收,畢竟京師的存糧關係到他計劃成敗。

    好在,今年倒是沒有什大災,皇莊和北直隸各州縣收成都不錯,再加上京師本身的存糧以及還在路上的漕糧,足以支撐一段時間。

    秋收之後,朱皇帝一下子要從皇莊中抽走五萬左右的青壯勞動力,明年皇莊的田地肯定會遇到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一度讓朱皇帝有些苦惱。

    好在,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的試驗,大明第一款蓄力自搖臂收割機終於正式定型。

    一眾西學愛好者,也受邀參觀了這次收割演示。

    眼前的人收割黍米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彎腰,更不用揮舞鐮刀。有人趕馬,有人操控機器,還需要有7個輔助人員去配合打捆,不然,這些黍秸就會影響下次收割行程。九人十小時,便能收割70畝以上的田地,完成以前幾十個人一天的工作量。

    看到這種古怪的搖臂式收割機快速在田地穿梭,將黍米輕鬆收割。一旁圍觀的一眾學者和士紳們,都再次發出了讚歎的聲音。

    徐光啟看著這個他高度關注的新工具,不由歡喜地說道:“有此蓄力收割機,便不怕來年冬麥不及收割,爛在地。”

    這個收割機,雖說這會被用來收割黍米,但主要用途還是夏收時搶收冬小麥。

    全程參與研製的機械發明家王徽歎道:“研製過程卻是頗為艱難。”

    首先,一個加工精度問題,就花了很長時間,最終還用了大量的通止規才解決。這種收割機,大部分構件都是木頭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木頭都行,木頭變形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就讓研製小組品嚐了很多次的失敗。

    徐光啟對此當然是有所了解的,他笑道:“閱覽皇上命人編纂的技術史,我等方知,先賢改進各種工具之艱辛。相比遠古,這收割機研製其實已是頗為順利。”

    王徽對此,當然也是讚同的,“子先此言極是,鐵器先秦便有,可普及在前漢,合用的鐵犁卻是唐時才出現。期間先民耕種之勞苦,我等卻是實難以想象。”

    徐光啟聞言不由優越感十足地說道:“其實去問一問泰西之人,便可知曉。在下聽聞,泰西許多地方,如今都沒有合用的鐵犁。”

    朱皇帝介紹技術發展的書籍技術史,如今已經有不少人讀過,多少也讓大明的士紳對技術不再不屑一顧。最起碼的,皇帝在書評中講過的,沒有鐵器在漢代的普及,就沒有農業的大發展,沒有廉價竹紙等紙張的推廣,就沒有科舉製的推行,這些事實,士紳們就無法反駁。

    技術史這一書,已經開始讓許多士紳們認識到,崇古薄今的思想可能是大有問題的。

    此時的機器遠不如後世的效率那高,再加上農田不夠平坦,田壟太多機器轉彎麻煩,一路上灑了些麥子在田,這讓過慣了苦日子的農民們分外覺得心疼。家的婦人跟在收割機的後麵,將灑在地上的麥粒一點一點的揀起來。

    收割完成的黍米,很快被送到了田地邊,一個較為複雜的鐵製機器上。

    將黍米送入後,隨著農夫賣力的踩踏,這個腳踏式的脫粒機,也很快轉動起來,將黃米從秸稈上脫出,收集到機器旁的空地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他改變了大明》,方便以後閱讀他改變了大明66.蓄力收割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他改變了大明66.蓄力收割機並對他改變了大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