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宋朝廷岌岌可危王道仙臨危受命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代平 本章:第四十三章 宋朝廷岌岌可危王道仙臨危受命

    宋江與父親、弟弟話別後,隨即就被押進鄆城縣監獄,後來又發配至江州,他酒醉之下於潯陽樓上題反詩被判死罪,得梁山眾英雄法場相救,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

    梁山英雄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中箭逝亡,宋江在眾兄弟的擁戴下,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而當梁山事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宋江卻要想方設法去接受朝廷的招安。

    110年初,北方的農民軍在宋江的領導下不斷地發展壯大,不但擊敗了目空一切的下八方節度使,還活捉了太尉高俅。110年10月,南方的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他假托“得符牒”,宣稱:“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青溪的農民聞風響應,人數到達萬人,義軍尊稱方臘為“聖公”,改元“永樂”。

    南方義軍的驟然興起,切斷了宋王朝的經濟命脈,宋徽宗驚恐萬狀。他一麵撤銷了蘇、杭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罷黜了朱父子兄弟的官職,妄圖鬆懈義軍的鬥誌;一麵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製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宣和三年正月,童貫、譚稹分兵兩路,由王稟、劉鎮為先鋒,率領部隊向杭州和歙州進發,企圖在睦州會合。結果被義軍攔路截斷各個擊破,損失慘重,童貫、譚稹,隻好帶著殘兵敗將返回到京都。

    國難當頭,宋徽宗、趙桓和重臣們慌忙詢問國師林靈素,希望他有化解計策。此時的國師已釋教害道,將南、北的義軍成是將神兵,唯有遷都,方可避難。趙桓與他爭執,林靈素根本不去顧忌趙桓的太子身份,他口出狂言、惡語相向,宋徽宗一氣之下,將他斥歸故。

    國師府的林靈素離開了宋朝廷,回到了老家——浙江溫洲。而住在太師府的王道仙取而代之,進入到了國師府。

    徽宗欲召集大臣們議事,王道仙暗中建言:“朝廷的軍隊與南北的賊軍對抗是否有勝算的可能?徽宗長長地歎了口氣,回答道:“光是南邊的方臘,就把童貫、譚稹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打得一敗塗地,要是他們南北聯手,宋廷便會千鈞一發、危如累卵。”

    “皇上召集群臣議事,無非有兩種結果,一是舉全國之力鎮壓南北義軍,勝算的幾率幾乎是零:二是招降義軍,南方的方臘已改元“永樂”自稱皇帝,無有招降的可能。隻有北方的宋江,他的手下雖有一百單八將,但他不像方臘那樣自己稱王,而是把晁蓋的“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打著“替行道”的旗號廣聚四方義士,倘若宋江能夠招安,皇上便能用宋江的人馬去對付方臘的賊軍。”

    “你不倒是忘了,懿肅貴妃臨死前,曾交上一封書信於朕,要朕將信轉呈她的兄長宋江。懿肅的兄長不就是梁山的首領——宋江嗎?”

    王道仙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悲戚地道:“懿肅貴妃對大宋朝廷可謂披肝瀝血、赤膽忠心,她早就想到自己的兄長會走上與朝廷對立的道路。不過宋江是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精英,父親的希望,妹妹的期盼以及他人生的最終目標,都會促使他改變現在,選擇招安。”

    徽宗聽後,連連點頭,“國師是山東濮州臨泉縣人,離鄆城不遠,可否帶著懿肅貴妃彌留之際寫給她兄長宋江的書信,設法轉呈到宋江的手中?”道仙點了點頭:“當然可以,不過宋江須秘密來京,才能跟皇上共商大事。”

    徽宗疑惑,“為何是朕親自見麵?派個大臣不行嗎?”道仙搖了搖頭:“派誰都沒有皇上親自麵見的效果來得更好,隻有得到了皇上的認可,宋江才會帶上大軍走出梁山,為大宋朝廷建功立業,剿滅方臘。”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情殤宋金》,方便以後閱讀情殤宋金第四十三章 宋朝廷岌岌可危王道仙臨危受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情殤宋金第四十三章 宋朝廷岌岌可危王道仙臨危受命並對情殤宋金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