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公孫瓚與白馬義從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逍遙雲羽 本章:第十三章 公孫瓚與白馬義從

    重生之漢末一統

    劉羽又向其父親劉虞借了兩千精銳兵馬由閻柔統領,目的是為了到達遼東之後有自己的軍隊的話,做起事來就會放開手腳,無需畏首畏尾的,劉羽可是知道遼東此時無主,可以混亂不堪,不帶軍隊過去,到時自己還能不能活著都是個問題呢?

    劉羽此時並不著急著趕往遼東,當下便讓鍾繇和閻柔二位帶著兵馬先行去遼東查看情況,劉羽自己則需過上一陣再去遼東。此時的劉羽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人才。

    沒錯,就是人才。不論在什時候,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單靠自己一個人單幹是不可能的,尤其在漢末這樣的世道,因此人才對於劉羽來極為重要。

    臨行之前,劉羽特意囑咐鍾繇和閻柔二人,此行前往遼東不宜太過聲張,尤其是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們是帶著士兵過去的,至於怎讓士兵進城卻不被人發現,劉羽知道鍾繇和閻柔兩個肯定有法子,他也很放心此二人,所以劉羽根本沒必要有任何擔心。

    等到鍾繇和閻柔離開之後,劉羽在州府官邸又留住了幾日,在這期間,劉羽見到了“白馬將軍”公孫瓚。

    公孫瓚,字伯珪,今年三十六歲,正當盛年,他身材高大威猛,麵如冠玉,虎背熊腰,生的器宇軒昂,劉羽本覺得劉虞就夠帥氣的了,沒想到這公孫瓚更加相貌英偉。公孫瓚起話來聲音洪亮如黃呂大鍾,顧盼間英姿勃發,讓人不敢逼視,的確是一位十足的英雄。

    公孫瓚是貴族子弟,但因母親出身低微,隻能任書佐。因美貌、聲音洪亮與才智受太守賞識,被邀請為女婿。受嶽父幫助曾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於盧植。公孫瓚後來在太守劉君下任禦車。

    太守劉基將被流放到日南郡的時候,公孫瓚備好酒肉在北芒山祭辭自己的祖先,他舉杯祈禱:“以前為人子當盡孝道,而今為人臣當盡忠心,理應隨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怕不能身還,就此別過列祖列宗。”完又拜了兩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來,在場人無不落淚歎息。劉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還。公孫瓚歸來後因此德行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為遼東郡附屬國的長吏。

    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幸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漢靈帝光和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占右北平郡、遼西郡屬國的城市。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

    此時的公孫瓚正是討伐張純歸來,雖然被圍困了兩百多日,但是公孫瓚身後跟著的士卒並沒有想象中的慘狀,此刻看上去都沒有太多疲倦,相反身後的士兵大半都是騎著白馬的輕騎兵,身披染滿了鮮血的看上去不在白的戰袍,倒也是英氣逼人。想來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兵種之一———公孫瓚帳下的“白馬義從”了。

    白馬義從原指跟隨公孫瓚的那些善射之士,後公孫瓚在與胡人的對戰中,深深的感覺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為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可鑒,白馬為證!”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因而得名——白馬義從。

    而公孫瓚喜愛白馬,常在塞外乘白馬以破胡人,被鮮卑、烏桓等族稱作“白馬將軍”。

    這是一支劉羽做夢都想得到的軍隊,騎射無雙,北擊烏桓、鮮卑,揚強漢雄風於四方,這就是白馬義從。白馬義從後擴充成相當規模的部隊,一時威震塞外,烏桓、鮮卑等族望風而靡,在異族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地方。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漢末一統》,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漢末一統第十三章 公孫瓚與白馬義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漢末一統第十三章 公孫瓚與白馬義從並對重生之漢末一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