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五】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五】

    張遼當然不會在成父城,他更不會按兵不動地等在陳國。

    就在高順大張旗鼓地由梁國向南發兵的過程中,陳國之內調兵遣將同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隻不過動作要更加隱秘,許多校尉部得到的軍令都並非南下作戰,而是平日極為正常的操練兵馬罷了,但駐守各處的諸多兵馬卻近乎同時地得到向南調動的軍令。

    有些校尉部是整個調動,有些則是一個校尉部抽調兩個曲由軍司馬率領,更有些隻不過調了校尉與一個曲部,這些淩亂的調動單一放在哪都不會顯眼,但匯總在張遼眼中……他用極快的速度得到一支兵力數萬的軍隊。

    調兵遣將是那些精於算計的幕僚仔細籌劃之後的結果,當這些軍隊聚在一處,隻是短暫地整軍便成為十二個整整齊齊的校尉部,其中甚至有三個校尉部超編帶著五個曲的兵力。

    自古以來兩軍交戰糧草先行的古話令人熟記於心,但同樣還有一句話則流傳不廣——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這話的人是孫武。以此引出其用間篇的兵論,到用間,曹氏遠比燕氏要運用的早。早在燕北還不識字的時候,曹操就在譙縣鄉野隱居的別院中校注孫子兵法,其新書更是集兵法大成之作,自不必其對兵法的理解。

    間使是間,燕氏的寺眾郎也是間,隻不過燕北更願意將寺眾郎的職責放在治政而非兵事,故而燕氏的兵事用間大多還要依賴於斥候,故而雙方過去在爭奪兗州的過程中燕氏間使稍稍占據上風,到了最後的汝南之地,燕氏間使便顯得有力不逮,反而曹氏的間使大放異彩,讓張遼連調兵遣將都顯得沒那果斷。

    東漢走到下大亂這一步,不論對百姓還是對諸侯而言都是非常悲哀的。百姓流離失所,腦袋在樹上、腸子在地下,自然不必多言;但對存活至今的諸侯又哪不是這個道理?士人原本就是下楷模,絕大多數都是世勳世祿的貴族,大將軍何進開府,廣招下能人誌士,各州最傑出的年輕人——那些衣食無憂,自幼飽學經義、勤練弓馬、恪守道德的士人為政治理想而奔赴朝廷,躋身幕府。

    他們的下場並不好,絕大多數沒能躲過長久的宮廷政變,僅有寥寥幾人、最終活下來的寥寥幾人名留青史,更多的人死在政變當中。

    他們當中很多人像曹操一樣有著富有千萬直抵宮廷的良好家世,所謂的政治理想也是希望能出任一方教化百姓或遠征西域立下不世功勳,短短幾年的下裂變卻成了現今這副模樣。

    曹操為什會校注孫子兵法?是因為今古文學之爭。後人哪會記得今古文學的爭辯,而僅僅將年輕的曹操當作益慕兵法的軍事家。

    但這也提升了曹操對兵法的理解,為新書做下奠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縱兵奪鼎》,方便以後閱讀縱兵奪鼎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縱兵奪鼎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五】並對縱兵奪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