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

    兔死狐悲,這世上再沒有誰能比袁紹的死更令下諸侯感到兔死狐悲之感的了。曾經袁氏那強大,袁術割據淮南而袁紹陳兵青徐,半個關東都是袁氏的。而來數年,曾經下僅次於燕氏的龐大的兵勢接連破碎,縱橫捭闔間下還有誰夠資格與燕氏為敵呢?

    每當下動蕩,下幾十年必然圍繞戰爭為中心,盡管歸結根本看得還是政治,但自十常侍以行刺手段政變殺大將軍何進於宮內,往後十餘年各路諸侯競相使用刀兵講話。

    在正統兵法家眼中,戰爭分為兩個階段,準備階段與實際階段,先秦時期的商鞅便用極為精煉而複雜的政策變法,使得秦國成為強秦,是為耕戰之策。所謂耕戰,就是用最簡單的手法達成戰爭勝利的目的,耕,為準備;戰,為實際;這也是秦國成為戰爭機器的緣故。

    秦的國策便是自保與擴張,一切為了更強大。

    在兵法中,耕也可以替代為所謂的‘廟算’。

    自夏朝開始,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告於祖廟,議於廟堂,成為一種固定的儀式。帝正在廟堂占卜吉凶,祈求神靈護佑,以巫術假托神的旨意,迫使人們進行戰爭。這是“廟算”的原始形態。真正提出戰爭中實用廟算的,是孫武,在他的著作中,將廟算歸類為‘五事七計’,這也是孫子用兵的核心思想。

    多算者多勝,少算者少勝,不算者不勝。

    廟算決定著戰爭的贏麵,贏麵大則可勝,便可戰;贏麵不大則不可勝,當避戰。

    五事,即道、、地、將、法,即從政治、時、地利、將帥、法度的五個方麵來比較戰爭雙方;所謂七計則是從更細化的從雙方政治清明、將帥高明、時地利、法紀嚴明、武器優良、士卒訓練有素、賞罰公正來比較雙方軍事潛力,從而認識自身、認知敵人。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是兩千五百年前誕生專用於戰爭的S分析,也是極為出色的方法論。

    在江東,人們算於廟堂之上,慮於鄉野之間。盡管孫氏與燕趙剛剛在聯盟敵對袁氏的攻勢中取得龐大戰果,直接消滅袁氏,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暴露出來,袁氏即滅,孫氏當何去何從?

    是麵北而戰追求更高的政治地位,還是固守江東獨居一隅,亦或向燕氏稱臣,以保江東太平?

    所有人都在思慮,包括有霸王之稱的孫策。

    江東與燕趙,主孰有道?

    孫武先生的道,不同孟子之道,亦不同孔子之道,以後人自居的孫氏自然知曉。孫子的道是問最高領導者,雙方主上具備之才能,目的是得到百姓死心塌地的擁護。這方麵燕北不差,但其起先擁護皇帝後來由封鎖鄴都已下皆知,又兼麾下土地廣袤而人心必然不齊;孫氏於揚州之地根深蒂固,又在崛起中多得世家豪族相助,是以能萬眾一心。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縱兵奪鼎》,方便以後閱讀縱兵奪鼎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縱兵奪鼎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並對縱兵奪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