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

    漢末自張角三兄弟在冀州起兵開始,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原無比混亂,是春秋戰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混亂戰局。  而在黎明百姓蒼生之中,還活躍著另一種人以不同的身份貫穿著整場混亂,那些人便是豪強與士族。

    這些人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依附各個軍閥幫助其成就大業為手段,為了達成進軍最高權力的目的,在幾十乃至上百年間展開最凶狠、最精彩的博弈。

    這些大族有些押錯寶、做錯事,最終泯滅在世間,僅僅在史書中留下曇花一現的名字。而還有些足夠智慧、足夠幸運的,便仿佛魚躍龍門一般脫離原有的階級,一躍成為世間知名門閥。

    其中最得意者便以河東聞喜裴氏為,延續千年的強大門閥為代表。還有些便向汝南袁氏,抓著一手下間最好的牌,打出下間最爛的一局。而在這兩者之間,更多的則是像麴氏這般,為了實現家族強大的目的,不懈努力,最終結果卻平平淡淡。

    盡管象征性地讓麴溫向義投出橄欖枝,燕北仍舊在麴溫走後便挑兵點將、分鎧甲武器,自各地招募來精兵強將,打起十二分精神準備應付義有可能到來的進攻。

    畢竟對上熟悉各式戰法的義,燕北確實沒把握討到好處。

    麴氏精挑細選出的二百多勇武之士,在前翻狙殺斥候時的戰鬥中所表現出高的作戰能力,已經遠遠過燕北的部下。而根據那些僥幸被殺的屍上的裝備,燕北的兵馬在裝備上也不能占據優勢。

    燕北所擁有的唯一一點,便是人數遠遠過義。

    為了彌補兵員素質上的差異,燕北征募了各地據守兵馬中精悍之士,組成兩支專門應付義的兵馬,在一旬之內在邯鄲展開前所未有的大練兵。

    短短幾日,邯鄲近畿便被孫輕灑出過千名攜弓帶箭的斥候,各處要道嚴防死守,更在鄴城安插耳目,隨時注意著義的動向。另一方麵,邯鄲城全麵戒嚴進入戰備狀態,各地抽調精銳之士多達一千八百,配備武庫中最好的兵甲,與故趙武靈王叢台展開練兵。

    各地將領送來的軍士在燕北看來完全能夠稱得上是精銳,九成士卒罩大鎧、著皮甲,負長矛環刀強弩而不疲,奔三十而不累,足可以稱得上精兵。隻是他們在戰陣之上完全一塌糊塗。

    他們可以是燕北手中的最強戰力,但對上精通戰陣的義,燕北仍舊心中沒底。

    這些士卒對搏作戰,可謂上上之選。但臨陣對決更多的要求是戰陣協同與作戰意誌……否則哪怕是再精銳的士卒裝備再精銳的甲兵,也會被結陣的敵人衝散。

    這些人的前身大多為漢朝募兵,或是黑山之中的黃巾餘黨,皆是些吃盡了苦頭的好漢子,隻不過沒有精通戰陣的統帥領導,因而在組織性上差距真正的精銳很大。

    而這,是一支完完全全又步卒組成的兵馬。這在久負騎射傳統的燕趙之地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為了裝備這一千八百人,燕北幾乎搬走了邯鄲城武庫中近半的裝備,刀矛弩矢,非好不用;鎧甲衣袍,非精不取。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沾了東漢百年積蓄的光,否則光是組建這一支軍隊便要花費不知千萬的資財。

    在軍隊的建製上,燕北延續漢軍的簡直,五人一伍,設伍長;二伍一什,設什長;十什一隊,設隊正、隊副;六隊一曲,設軍侯;三曲一部,設校尉;校尉統帥全部,暫由高覽任校尉,直接向燕北負責。校尉之下,有軍司馬,不過暫時空置,若校尉不在,軍司馬可暫領校尉部。

    每一伍的軍械則由兩名環刀盾手,一名丈矛卒,兩名強弩手組成。全軍共七百二十名刀盾卒、三百六十名丈矛卒、七百二十名強弩卒組成,可結五陣,四麵八方攻守皆備。

    而這支直屬於燕北的軍隊,則被定名為驍牙軍,取自彌將軍張純此前為燕北所表的驍牙校尉之名。高覽也正式被燕北任命為驍牙校尉,統帥驍牙軍。

    高覽原本是不願為燕北統帥軍隊的,但燕北卻執意要他統軍。一來燕北身邊也沒有能夠直接統帥一部的人才,無論薑晉還是孫輕等人,都無法將這支軍隊統帥出燕北想要達到的水平,而高覽做過漢軍軍侯,是燕北身邊唯一一個係統學習過統軍的人才;而來,若高覽沒有直屬聽命於他的手下,將來燕北一走,隻怕他也無法憑借一己之力折服身邊那幾個驕兵悍將。

    鑒於這兩點多少還算是高覽與燕北的約定之中的事情,高覽勉強答應了燕北的統軍要求。

    驍牙軍,在燕北麵臨來自西北的義威脅下,倉促成軍。

    可以預見的,下大勢留給這支軍隊操練的時間並不多了,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接受來自戰陣之間最艱難的考驗。

    ……

    就在整個邯鄲城好似一台瘋狂開動的機器,終日巡邏不停、訓練不斷,燕北鉚足了力氣要在今年與躋身鄴城的義奮一戰之時,來自鄴城的探馬帶來的信息,卻好像一塊牛皮包裹住燕北的拳頭,卸去多半力氣。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縱兵奪鼎》,方便以後閱讀縱兵奪鼎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縱兵奪鼎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並對縱兵奪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