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

    整座營地大張旗鼓地在草原上搭建起來了,從鮮卑人當中擇選熟悉路途的老牧人,漢軍騎手前去遠方的林中伐木,營地中的將士則打熬皮子,搭築雛形。

    到現在,燕北才終於有時間清點了一遍他們攜帶的財貨。死物以獸類筋骨皮最多,在大漠中燕北的將士就靠著這些東西取暖,基本上每個人馬背上都帶著一卷。再一個就是肉類,風幹的肉條被放在馬臀囊。除此之外,財物被足足裝了近百個箱子,這頭金錢很少,大多是些器物,也比較尷尬……在漢地人們瞧不上這些製作粗鄙的器物,而在塞外鮮卑人卻很難把這些東西換做漢地通行的金餅。

    丟了可惜,帶著占地。

    所以燕北手值得好好琢磨的隻有三千餘的刀劍弓矢和那些千件青銅大鎧,在塞外是值錢的緊銷貨。

    到現在,燕北的心思已經完全不同了。若在從前,他一定會把這些東西賣了換做財物,整個人見錢眼開。但現在他所處的高度已經完全不同,他要用這些刀劍鎧甲去換些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比如在鮮卑的權力,比如會騎馬能打仗的軍隊……從前義沒提,他自己也沒往這個方向想過。但現在自從有了要在鮮卑扶植出屬於自己的勢力,燕北的心思就活絡開了。

    張舉張純憑的什在北方稱王稱霸整整一年?憑的就是十餘萬烏桓兵馬。但是東鮮卑和烏桓人不一樣,他們並非漢地的附屬國,那些烏桓人早就已經歸化,就連部落都已經遷到長城之內,雖然作亂免不了,但還是有許多人願意效忠漢朝的。

    畢竟烏丸人的祖先被匈奴擊敗而滅國,後在孝武皇帝時期將他們遷到幽州漁陽、遼東、遼西、右北平四郡以北的長城外,早在三百多年前他們的使命便是為漢人偵查匈奴人在草原上的動向。

    甚至最早的護烏丸校尉的職責隻有一個,便是監視他們不讓他們與匈奴相通。

    漢人分胡族,一拉一打的政策古之有矣。

    如此一來,若能動東鮮卑中的素利部與自己聯盟,到時在幽州即便與公孫瓚一決雌雄,隻要能活下來,劉幽州未必不能接納他燕北!

    對決公孫瓚!這對燕北來是無比激動人心的事。他是遼東人,投奔黃巾之前便總聽人起公孫瓚是如何的英雄豪傑,在遼東乃至整個幽州,都是被他們這些庶民之子羨慕的對象。就連他自己,也未嚐沒有投奔公孫瓚麾下做一軍卒的想法。

    白馬將軍公孫瓚,持雙頭矛率十餘騎反衝散鮮卑百騎的壯舉,護送丈人劉太守欲入千之險地,何等忠勇豪壯?

    即便到了今日,燕北也從未自認能夠擁有與白馬將軍同席而坐的資格……但至少,手握萬眾的叛軍燕將軍,有與公孫瓚一戰的資本了!

    營地最先搭好的,便是屬於燕北自己的中軍帳……軍中為他攜帶的東西最多,地形草圖也好、諸將需要的幾案、盆盆罐罐亂七八糟的東西,在大氈帳一放便感覺像進了家一樣。

    這些物件兒擺設太熟悉了,中平四年與五年,自從出了涿郡便一直屬於顛沛流離之中,他已經快忘記睡在家是什感覺了。

    鋪開了地圖,他腦海中便浮現出記憶的塞外,一條條路線於頭腦中清晰無比。手指在老羊皮上磨痧著……現在他們處在樂水中段,南方漢地相對的是幽州遼西遼東郡的中界線,此地距離樂水南向的分岔口尚有三百,往南前往遼東則還要四百地,至於他們的目的地遼東郡的烏桓屬國,則又有三百的路程。

    之所以必須要在鮮卑過冬,是因為樂水南向的岔路口並不那好走,滿是崇山峻嶺與深山老林,道路南通,他們若想從中走出一條通路,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若在平原上,走一個月沒什關係,尤其漢地多有城郭,不懼冬風。但若在深山老林過冬,一場大雪鋪而下,他這兩萬人馬隻怕抵達漢地能有五千就算不錯。

    冬季息兵停戰,但到了來年春,不單單東鮮卑要打,漢地也要打,春萬物生長芽,人命也得像割草一樣消弭於世。

    燕北隻有一個寄望,無論誰死,他希望活下來的是自己的朋友。無論誰活,他希望死去的是他的敵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縱兵奪鼎》,方便以後閱讀縱兵奪鼎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縱兵奪鼎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並對縱兵奪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