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四海為家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奪鹿侯 本章:第八十七章 四海為家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合在一起時是一副爭霸的畫麵,可扯開了單個人,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每一個都是一部奮鬥史。

    公孫瓚在清晨襲擊丘力居的營地,卻隻看到了被烏桓人折騰地一片狼藉的營地,一個人都沒找到。

    烏桓人向東跑了。

    公孫瓚本想繼續追擊,但卻被朝廷中郎將孟益的先頭騎兵攔住,孟益希望他先去募兵,補足兵員之後再繼續作戰。他本不想答應……如果讓孟益在這個時候追上張舉張純,那他被圍半年豈不是沒有任何意義了?

    但先頭探馬傳回的消息讓公孫瓚改變了想法。

    遼水河畔,叛軍將軍燕北在青石橋對岸紮營接應叛軍,準備與他們一戰。

    事實上不單單燕北對公孫瓚的名字如雷貫耳,公孫瓚也早就聽過燕北的名字了。這個年輕人三月連下十餘城,在冀州攻城略地近乎所向披靡,就連涼州殺出來的巨鹿太守郭典都死在他的手。

    公孫瓚對燕北非常忌憚。

    孟益也不過隻有近萬士卒,公孫瓚打算讓他先去探探燕北的虛實。在冀州消失時的燕北麾下還有萬餘軍士,這半年沒聽燕北進行過什大戰,部下估計不會減員太多,多多少少能在孟益的手底下堅持些時日。

    公孫瓚才不希望孟益獲得勝利,他隻要能在燕北手上挺兩旬,接下來便會由公孫伯圭來取得勝利。

    沒錯,勝利是伯圭的,燕北的級是伯圭的,張舉張純丘力居?也是一樣!

    自席卷下八州的黃巾之亂起各地叛亂不息。涼州的韓遂弄出十萬羌騎下三輔,幽州的張舉搞出十萬烏桓禍青徐。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朝廷太需要一個英雄了,公孫瓚幾乎不用去考慮,他很清楚,這個時候若有人能平定帝國東北、西北的叛亂,那會有多大的功勞?

    君不見,長沙太守孫堅不過是擊破三個自稱將軍的反賊,便受封烏程縣侯。君不見,西北邊陲的豪將董卓,因為稀糊塗地沒有輸掉戰鬥便封了斄鄉侯。

    朝廷太需要名將了。

    公孫瓚知道……他就是下一個侯爺!

    事實上就算這場戰鬥沒能收獲全功,單憑公孫瓚三千騎追亡逐北,使十餘萬烏桓軍潰敗的功績,一個鄉侯便是綽綽有餘了。若能奪取張舉、張純、燕北、丘力居四人之級,一個食邑萬戶的縣侯是絕對少不了的!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瓚將所有人都當作與他爭功之人,什劉虞、孟益,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他的封侯之路!

    募兵!

    扛著公孫都督大旗的馬軍在幽州遼東、樂浪之外的所有城池奔馳,跑遍了每一個鄉,可惜仍舊收效甚微。一方麵是公孫瓚的名聲並不夠好,管子城一戰被圍半年不,還間接害死半座城的百姓;另一方麵呢,幽州在經過烏桓人的禍害之後,人口減少劇烈,本就不多的人口,如今更是難以為繼。

    在這個過程中,公孫瓚的部下抓住了一個身懷密信的斥候,信上以叛賊燕北的口吻寫給幽州牧劉虞,想要達成協議,燕北獻上張舉的頭顱,換下張純的性命。

    公孫瓚對燕北本來就很忌憚,而到了現在,讀過燕北這封信之後更加忌憚,基本已經被公孫瓚列入人生大敵的地步。

    盡管他不知道燕北為何一定要執意於保下張純的性命,在公孫瓚的眼中,這可能是燕賊的緩兵之計,先提出一個劉虞不能答應的條件,再提出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關鍵令公孫瓚感到忌憚的是,燕北這一封信的內容雖然不多,卻直指人心,切入到這場戰爭最關鍵的地方去。

    如果張舉的頭顱被燕北獻給劉虞,丘力居逃回遼東屬國,那便會意味著戰爭結束了。

    根據公孫瓚對劉虞的了解,劉虞多半會答應燕北的要求。

    但這會傷及公孫瓚的利益,他與劉虞算是老相識了。幽州這個地方,基本上總會遭遇戰亂,無論鮮卑人還是東胡的烏桓種,到了秋就蠢蠢欲動,放馬南下搶奪糧食。

    公孫瓚是武將,在幽州是很吃香的職業,一亂就有仗打,打贏了就有功勳,有功勳便是升官財!所以就算不能沒仗打,他也要帶十幾個人走出邊境,去向外族挑釁。公孫瓚正是靠著連年不斷的大戰,依靠而立之年便坐上都督之位,他的三名結義兄弟壟斷著遼西的販馬、販繒等產業,各個家資過億。

    劉虞是個好人,他坐鎮幽州的那些個年頭,幽州仿佛真的安居樂業了一般。但公孫瓚不喜歡劉虞,因為劉虞在任的那些年,他隻能在遼東屬國做一介長史。

    什是長史?

    大丈夫豈能安於人下,做那幕僚佐官?

    斥候被公孫瓚下令用尖刀割破了喉嚨,泊泊的鮮血流了一地,聲音洪亮容貌壯美的公孫將軍隻是擺手令人將凸出眼珠的屍拖下去,坐在胡凳之上微閉雙眼,以第三個指節輕輕叩擊著鼻梁。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縱兵奪鼎》,方便以後閱讀縱兵奪鼎第八十七章 四海為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縱兵奪鼎第八十七章 四海為家並對縱兵奪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