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經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第十三篇經筋

    因受寒而引起筋拘急的,就會令眼閉合;因受熱而導致筋馳緩的,就會使眼無法張開。頰筋受寒,就會牽引頰部,使口張開不能閉合;頰筋受熱,就會使筋馳緩舒張、無力收縮,以致口角歪斜。

    本篇要點

    一、敘述了十二經筋的起止點與循行部位。

    二、列舉十二經筋的主要病候和治療方法。

    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起於足的拇趾,上行並結聚於足的外踝,再斜行向上結聚於膝部;循行於足跗下,沿足外踝的外側,結聚於足跟,又沿足跟上行而結聚於膝膕內。它另行的一條支筋,結聚於腿肚的外側,上行進入膕窩的內側緣,與前一支筋並行,上結於臀部,再上行經過脊柱兩旁,至頭項;由此分出的支筋,另行入內並結聚於舌根。其直行的支筋,由項上行而結聚於枕骨,再至頭頂,然後下至眉上,結聚於鼻的兩旁。由鼻分出的支筋,像網絡一樣圍繞而上至眼泡,然後向下結聚於顴骨處;又一支筋,由腋後外側,上行而結聚於肩骨禺穴處;另一條支筋,由腋窩,向上出於缺盆處結聚於耳後完骨部;還有一條支筋,由缺盆部另出,斜行向上出於顴骨部。由本經筋所引起的病證表現為:足拇趾及足跟疼痛,膝膕部攣急,脊背反張,項筋發緊,肩不能抬舉,腋部牽扯缺盆部輾轉疼痛,肩部不能左右搖動。治療時應用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

    針刺的次數以病情好轉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稱為仲春痹。

    足少陽膽經的筋,起於足的無名趾端,上行而結聚於外踝,並沿著脛骨外側,向上結聚於膝部外緣;其支筋,另起於外輔骨,上行至髀部時,分為兩支,其行在前麵的,結聚於伏兔之上,行在後麵的,結聚於尻部;它的直行筋,上行至肋下空軟處,再至腋部的前緣,夾胸旁乳部而結聚於缺盆;又一直行筋,向上出於腋部,經過缺盆,行於足太陽經筋的前麵,沿著耳後,上抵額麵,在頭頂上相交,再下行到頷部,然後又向上結聚於顴部;另有一條支筋,結於眼外角,為眼的外維。本經筋所發生的病症表現為:足的無名趾抽筋牽引至膝的外側,膝關節僵直,膝窩的筋拘緊,並牽引到前後的髀部和尻部,又向上牽及肋下空軟處和軟肋部疼痛,再向上牽引缺盆部、胸旁乳部、頸部等處,使所有連結的筋都感到拘急。如果從左側向右側維絡的筋拘急時,右眼就無法睜開,這是因為本筋上行而過頭的右麵與蹺脈並行的原因,另外左側的筋與右側的筋相連結,如左側的筋受傷,右腳就不能活動。以上現象稱為維筋相交。治療時應采取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病情好轉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稱為孟春痹。

    足陽明胃經的筋,起於足的中趾,結聚於足背,沿足背的外側斜行,上行至輔骨,結聚於膝的外側,再直上而結聚於髀樞,然後沿脅部,聯屬於脊柱;其直行的一條支筋,向上沿脛骨而結聚於膝部;由此又分出的支筋,在外輔骨相結聚,並與足少陽經的筋相合;其直行的筋,上沿伏兔而結於髀,在陰器相會合,再向上散布於腹部,至缺盆部結聚,然後上沿頸部,夾口而行,至顴部會合後,又向下結聚於鼻部,上與足太陽經的筋相合,足太陽經的筋是上眼泡的綱維,足陽明經的筋是下眼泡的綱維;它的支筋由頰部結聚於耳前。本經筋所發生的病證表現在:足的中趾及脛部抽筋、足部顫動及強硬不適、伏兔部轉筋、髀前部腫、陰囊腫大、腹筋拘急,並向上牽引缺盆及頰部,使口角突然歪斜。因受寒而引起筋拘急的,就會令眼閉合;因受熱而導致筋馳緩的,就會使眼無法張開。頰筋受寒,就會牽引頰部,使口張開不能閉合;頰筋受熱,就會使筋弛緩舒張、無力收縮,以致口角歪斜。治療時可用馬油膏塗擦拘急的麵頰,用白酒調和桂末塗抹弛緩的麵頰,用桑鉤鉤住口角,再將桑木炭火,放在地坑中,地坑的深度要與病人坐位的高度相等。然後用馬脂溫熨拘急的麵頰,同時飲點美酒,吃些熏肉之類的美味,就是不會喝酒的人,也要盡量喝一點,並在患處頻頻按摩。至於治療患筋病的病人,就應采取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見效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稱為季春痹。

    足太陰脾經的筋,起於足的大拇趾內側的尖端,上行而結聚於內踝;其直行的一條支筋,向上結聚於膝內輔骨,再沿大腿內緣,於髀部交結後聚會於陰器,又上行至腹部,在臍部相結聚,然後沿著腹,結聚於脅肋,並散布於胸中;其內部的支筋,附著於脊柱。本經筋所發生的病證表現為:足的大拇趾疼痛牽引至內踝痛,或抽筋痛、膝內輔骨痛、大腿內側及脾部作痛,陰器有扭轉痛感,並向上牽引臍部和兩脅作痛,甚至引起胸的兩旁和脊內痛。治療本病時,應采取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見效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為仲秋痹。

    足少陰腎經的筋,起於足拇趾的下方,與足太陰脾經的筋合並後,沿內踝骨的下方斜行,結聚於足跟,又與足太陽膀胱經的筋相合而上行,結聚於內輔骨下,並在此與足太陰經的筋合並,再沿著大腿的內側上行,結聚於陰器,然後沿脊內,夾脊柱骨上行至項,結聚於枕骨,與足太陽膀胱經的筋相合。

    本經筋所發生的病證表現為:足下轉筋,以致本經筋所到之處都疼痛、抽筋。病在足少陰經筋的,以癇證、拘攣、痙證為主要症狀;病在背側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側的不能後仰。所以患陽病則項背拘急,腰向後反折而身體不能前俯;陰病則腹部拘急,身體就不能後仰。治療本病時,應采取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病情好轉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病在胸腹內的,可用熨法、導引、湯藥來治療。如轉筋發作次數過多而病情危重的,就為不治之症。這種病稱為孟秋痹。

    足厥陰肝經的筋,起於足的大拇趾上,上行而結聚於內踝之前,再上行沿脛骨結於膝內輔骨的前方,然後沿大腿內側,結聚於陰器,與其他經筋相聯絡。本經筋所發生的病證表現為:足的大拇趾疼痛牽引內踝前疼痛、內輔骨痛、大腿內側痛並且抽筋、前陰功能障礙。如傷於房室,就會導致陽痿;傷於寒邪則陰器縮入;傷於熱則陰器挺長不收。治療本病時,應該行水以治厥陰之氣,如屬抽筋疼痛之類的病證,就應用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病情好轉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稱為季秋痹。

    手太陽腸經的筋,起於手的拇指的上端,結聚於手腕,再沿前臂內側上行,結聚於肘內高骨的後方,如用手指彈撥此處的筋,指就會有酸麻的感覺,再上行入內結聚於腋下;它的支筋,向後沿腋窩後緣,上行繞過肩胛,經過頸部,出於足太陽經筋之前,結聚於耳後完骨處;由此處分出的支筋,進入耳中;其直行的筋,於耳上出,下行結於頷部,又上行聯屬於眼外角。本經筋所發生的病證表現為:手的指疼痛牽引肘內側高骨後緣疼痛、沿臂的內側至腋下及腋下後側都疼痛、肩胛周圍及頸部疼痛,並引起耳中鳴痛,牽引頷部使眼睛無法睜開,要過許久才能看東西;若頸筋拘急過甚,就導致筋痿、頸腫等症。頸部受寒熱之氣而發病的,應用火針速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見效為度,以痛處作為針刺的穴位。

    如針刺後腫仍不消除,就再用銳利的針刺治。這種病稱為仲夏痹。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白話黃帝內經》,方便以後閱讀白話黃帝內經第十三篇經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白話黃帝內經第十三篇經筋並對白話黃帝內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