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春闈(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土豆桃子 本章:第七十三章 春闈(下)

    一張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地寫滿此次秀才試的五道方略策。

    中國之北,有大敵突厥,其之北,占地甚廣者,為鐵勒,依附突厥……,數犯邊境……,貞觀四年,遣兵部尚書李靖……。突厥已滅,降唐者眾,雖已有安置之策,然聖人千慮,也有一失,望下士人,各抒己見,安突厥之民,拒鐵勒諸部。

    洋洋灑灑數百字,將第一道方略策的問題盡,雖然與李承乾所的有些出入,除了完善安置突厥的策略,還要有策略能夠抑製鐵勒諸部,特別是薛延部的崛起,但是對於薛光裕而言還是沒有太多的差別,頂多是多花費一點時間,多費一些口舌。

    試紙上的第二道方略策隔了幾列,其中的文字是所有士人都熟悉的,截取了《論語·衛靈公》中的一章。是一章,一共卻隻有六個字。

    子曰:“有教無類。”

    薛光裕學習《論語》時,不到六歲,老師顧謹瑜講到這句話時,卻給了與他認知完全不一樣的解讀:“有教無類,你可以將其視為有教亡類,其中的‘類’,諸如善惡、貴賤、貧富等等,即接受教育,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減差別,甚至是毫無差別。”

    這對於一個聽慣了‘人人不論高低貴賤,都可以接受教育’的穿越者而言,十分新奇。但事實卻是:與後一種觀點在現代已成為共識一樣,前一種觀點在古代也是士人的共識。

    幾百年後,朱熹將這句話引申為:“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習氣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複於善,而不當複論其類之惡矣。”這一句話也成為了其後數百年科舉試中,這四個字的標準答案。

    對於這直白的六字,薛光裕一時沒有思緒,隻得將目光移向了下一道問題。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欣喜若狂,這又是一道“真正”的方略策。

    “今唐初立,二十二載,戎狄環伺,北有突厥,威攝西域,西有吐穀渾,屢犯邊境,南有僚人,數叛大唐。武德九年,朕初為帝,頡利領軍……。是問,如何平之?”

    遍數中國曆代王朝,對外發動戰爭最多的就要數唐王朝,即便是貞觀、開元這般的治世,也有數十場戰役,而貞觀年間,唐王朝最主要的幾個敵人也躍然於紙上:東西突厥、吐穀渾、高麗。

    東突厥已在今年被滅亡,曾經威懾草原的頡利可汗,在唐王朝的慶功宴上,當著李世民、李淵的麵,跳了一隻舞,毫無顏麵可言。

    餘下的三個,在李世民心中已經提上了日程,差的隻是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策略。此次科舉,一並拿了出來。一來,廣開言路,獲得更多的謀劃,以供今後參考;二來,間接告訴朝臣們今後的發展,武將們不愁無仗可打,開疆擴土;文臣們竭心竭力,開創治世乃至盛世。

    在這道方略策之後的一道,讓薛光裕心中很快浮現出一篇詩賦,賦名《阿房宮賦》。

    方略策的題目是這寫的:“平王東遷,諸侯並起,爭相爭霸,欲一下,紛亂百年……,七國並舉,縱橫捭闔,各自征伐……,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六國滅而四海一……。書同文,車同軌……。然二世而亡……,何也?”

    如此一問,也無怪薛光裕會想到《阿房宮賦》。若是將此賦放到這個問題之下,文理俱高,毫無疑問能評個上上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鑄唐》,方便以後閱讀鑄唐第七十三章 春闈(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鑄唐第七十三章 春闈(下)並對鑄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