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千奔波隻為求種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清明鋤禾 本章:第304章 千奔波隻為求種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大唐逍遙侯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種子,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想象力的詞語。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能頂起自身上千倍重量的重物,能從毫不起眼的沙礫大小長成參天大樹,也能從幾個字節迅速充滿硬盤……

    想完善自己生態農業的構想,多樣化的種子是必不可少且甚為重要的基礎條件。去年冬天,剛開始搞大棚的時候,晉宇就嚐試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一些菜種子,司農寺嘛,有熟人,頭屑滿天飛的張鵬,當時張鵬聽完晉宇的需求後,有些哭笑不得,很委婉的跟晉宇解釋了自己單位的職責“掌管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西安官員祿米供應等事務”,說白了就是個糧站管理員,前期搞地瓜育種隻是客串個臨時工……

    張鵬回複的很直接:“隻有一些常見的菜種子,但概不出售”,原因是沒有前例,不敢破例……晉宇是個很講道理的人,沒有為難人家國家糧倉管理員。常見的種子從農戶手購買一些就足夠了,晉宇眼饞西域那邊的種子,所以才有了西市懸賞、程家商隊的種子之旅……

    事後晉宇免不了腹誹,所謂重農抑商,隻是通過加稅來抑商了,重農隻是體現在了土地所有權上,沒有建立專門機構來育種、推廣良種,全靠民間交流。在這件事上,晉宇比較認同張養浩同誌悲天憫人的觀點。

    縱觀唐之前的封建王朝,隻有一個人涉及到西域植物物種交流活動,且獲得了朝廷的封賞,此人正是流芳百世的張騫。張騫兩次出師西域,第一次曆盡千辛萬苦,曆時十三年,回城卷軸被毀,被匈奴人扣押一年多後,恰逢匈奴內亂,趁機逃跑才避免了蘇武的命運。出發的時候浩浩蕩蕩一百多人,到長安時僅剩兩人。在給漢武帝匯報各國風情後,漢武帝賞了張騫一個“太中大夫”的官職,從四品,具體品級和職權可參考省黨史辦主任一職,雖然板凳冰涼,但俸祿還是不少的。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其實還是帶著縱橫捭闔的目的去的,有了第一次探路的經驗和教訓,第二次隨員增加到三百多人,所帶的金銀銅錢據說有千萬之巨。西域人喜吃牛羊,張騫就一塊趕了萬頭牛羊過去。一行人浩浩蕩蕩、慢慢悠悠往西天……不對,是往西域而去。這一次主要目標是拉攏烏孫,第二目的是宣示國威——天朝上國,不差錢,還不快來跪舔?

    結果張騫趕到烏孫,烏孫也內亂了……幸好張騫的副使完成了第二目的,一路招搖的路過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成功的給西域人民留下了“人傻錢多”的印象,西域人民口口相傳,於是乎大批的胡商趕往大漢做買賣,這是“絲綢之路”的雛形。在此同時,“人傻錢多”也造成了在樓蘭區域碰到大漢官員、商隊就搶的不良傳統,漢武大帝那軟硬不吃的性情可不是蓋的,大手一揮給趙破奴批了七百騎兵,突襲樓蘭,破之。於是才有了後來王昌齡的金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次曆時四年,張騫隨著烏孫使者一塊返回西安,被封“博望侯”。絲綢之路慢慢成型,民間的物種交流這才拉開了帷幕。

    這種交流沒過幾年,中原就能人輩出,亂成了一鍋粥。王莽、曹操、劉備、司馬懿等,各領了幾年風騷,後來更是五胡亂華,把這鍋粥硬是燉臭了,直到楊穎的爺爺楊廣才統一,逐步安定下來,絲綢之路才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晉宇所處這個時候前推一百年出了一個牛人,備受晉宇推崇,他就是偉大的農學家——賈思勰。

    在一個泱泱農業大國,號稱具有五千年文明,但在其曆史中卻沒有幾個農學家,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賈思勰出身書香門第,官至太守,本來他可以談笑有鴻儒,本來他可以彈彈琴、閱閱經,本來他也可以搜油刮脂,但麵對窮苦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他最終選了一條最艱辛的路。前半生的實踐,後半生整理,終其一生,成書《齊民要術》。該著作由耕田、穀物、蔬菜、果樹、樹木、畜產、釀造、調味、調理、外國物產等各章構成,是泱泱農業大國現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百科全書。可惜,賈思勰有生之年未能看到自己著作大放光芒。其實,《齊民要術》的推廣力度一直不大,青史留名的往往不是實幹家,因為他們不玩文字和政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逍遙侯》,方便以後閱讀大唐逍遙侯第304章 千奔波隻為求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逍遙侯第304章 千奔波隻為求種並對大唐逍遙侯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