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零落成泥碾作塵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八章 零落成泥碾作塵

    感謝大家的收藏推薦~鞠躬~~

    ——

    早飯之後,楚風幫著老張將店麵的門板打開,開門迎客。

    晨光之中,西市人影往來,大多是奔著茶樓食鋪去的,開門就往書畫行走的人自然寥寥,尤其往範氏書畫行這等偏僻處來的更是一個也無。

    先將店麵上懸掛、鋪陳展示的書畫整理了一下,按照題材、筆法一一排列好了,楚風稍稍休息了一下,知會了老張一聲,就徑自往庫房去收拾,隻留老張一人在外麵看店,若是有客人來就去麵喚他。

    庫房雜亂,找尋起東西來都有些困難,不收拾是不行的。

    楚風大概拾掇了一下,發現庫房一共的書畫有一百零六幅,其中掛軸居多,五十六幅,各類扇麵二十三件,其餘的都是筐緣裝裱的,筐緣的材質各類都有,柳木、鬆木不一而足。

    宣和年間最出名的裝裱方法其實是宣和裱,又稱宋式裱,這是曆代以將裝裱方式中最為複雜卻也最為精美的一種裝裱方式。一般來講,天頭用綾、瓣後隔水用黃絹,尾紙用白宋箋,加上畫身一共五段。這宣和裱主要是徽宗內府珍藏所用,所以還會按照一定各式加蓋內府收藏的印章。這種裝裱方法太過複雜,民間很少使用,而且真正能夠用這等方法裝裱的,都是真正的名品、珍品,不是一般書畫能夠獲得的待遇。

    民間裝裱還是以簡練的一色裱居多,美觀大方即可,庫房中的書畫也多是一色裱裝裱而成,偶爾也有天頭處加“驚燕”的。驚燕就是兩條綬帶,有風時自然飄動,可以驚走燕子,故取名“驚燕”。這種裝裱的書畫一般放在正廳客廳,別有風雅味道。

    而至於書畫題材也是各類皆有,山水花鳥人物不一而足,書畫品相上差不了太多,與前廳展示的那些沒有太大區別。唯一讓楚風感到好奇的,是幾幅畫作上的印章,頗有些上品的味道。

    楚風仔細看了看,幾方印都是私印,大小不同。最小的一方是篆書陰文“範藏”,最大的一方閑章以瀟灑的行書刻就,上麵是“見秋風起”四字。

    “範藏”兩字不必多說,一看就知道應當是文端先生自己的藏印。而這“見秋風起”四字,就大有來頭了。

    相傳西晉年間,吳郡張翰張季鷹辭官歸隱,其辭官的緣由便是“見秋風起,思家鄉蓴菜鱸魚”,於是感慨一句“人生貴適誌,何能羈宦數千,以邀名爵乎”,便辭官掛印而去。

    而且還留下一首詩傳揚後世,詩雲: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張翰辭官歸隱的故事,在唐朝的時候還被一代書法名家歐陽詢寫成了《張翰思鱸帖》,被後世評為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名第七。楚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經看過,也曾經臨摹過,所以印象頗深。

    如今這閑章上寫著“見秋風起”四字,楚風自然十分熟悉,一看便知是從《張翰思鱸帖》中借鑒的筆法,剛正瀟灑、渾厚險勁,雖然沒有原本的書帖具有那等風雷之勢,竟也不遑多讓,頗堪賞玩。

    楚風感慨連連,再看那加了“見秋風起”閑章的畫卷,品相十分一般,不禁覺得納罕,心想若是單從藝術品市場的角度來考慮,這幅畫的賣點完全在於這方閑章了。這樣印章,到底是什人纂刻出來的呢。

    畢竟正在收拾倉庫,楚風將這問題先按下,靜心將庫的書畫都整理妥當後,這才取了這兩張加了印的書畫去尋文端先生。

    敲門問安得到“進來”的答複後,楚風繞過屏風,就發現文端先生正背對著自己,在書桌上不知忙活些什。

    聽到楚風的腳步聲,陸文端轉頭笑道:“楚郎稍待,待我刻完這一筆。”

    楚風聞言心下了然,他不會刻印,但畢竟書畫同道,他對於這些東西也是好奇的,這時候便輕手輕腳的上前去瞧。

    隻見陸文端右手握著一把小巧的刻刀,左手把扶著一枚小小的泥印,十分專心的落刀,完成了印章上的一個“抱”字。看閑章的布局,應該是一枚兩字印。

    刻完之後,陸文端左右仔細探看一番,略微滿意的點了點頭。轉身看到楚風認真的目光,不覺笑道:“怎,楚郎也好此道?”

    楚風搖頭道:“並不懂,隻是有些喜愛。看文端先生筆法,必定是此道高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八章 零落成泥碾作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八章 零落成泥碾作塵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